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症的61例患儿直肠粘膜吸引活检,标本应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免疫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33例,全部经手术后全层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结果表明,NSE结合S100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直肠粘膜下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不同侧面的特征性表达,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新生儿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2例病理确诊的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病理标本重新进行组织学分型,同时进行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利用全自动图象分析仪对其中28例进行了瘤细胞DNA定量测定及倍体分析。结果表明: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反映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程度,S-100蛋白阳性细胞的出现是该肿瘤分化成熟及预后良好的表现,DNA异倍体是预后良好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3.
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30例NB进行CD44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与其他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病理分型、核分裂核碎裂指数(MKI)、NSE、S-100蛋白等作对比分析。结果:①Ⅰ、Ⅱ、Ⅳ-S期二年生存率76.7%,Ⅲ、Ⅳ期二年生存率33.3%,(P<0.05)。②病理分型,生存率随着级别升高而降低,P<0.05。③MKI测定结果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20例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二年生存率(60.0%)高于S-100蛋白阴性组(20.0%),P<0.05。⑤14例CD44染色阳性,其中≤1岁,Ⅰ、Ⅱ、Ⅳ-S期,S-100蛋白阳性,高分化型,低MKINB中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NB生存率(68.8%)高于CD44阴性者(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44是NB的一个新的肿瘤标记物,CD44阳性是NB更为可靠的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 时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 蛋白(S100) 、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髓鞘碱性蛋白(MBP) 的水平变化。筛选其对HIBD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 采用7 日龄SD 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乙醚吸入麻醉后,用4-0 双线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恢复4 小时后,在37 ℃恒温低氧箱内,给予吸入8% 氧气和92 % 氮气混合气体2 小时。用放射免疫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对照组、缺氧缺血后6、12 、24 、48、72 、96 小时进行动态观测HIBD 后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CKBB、NSE、MBP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HIBD后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CKBB、NSE、MBP水平都有升高,但各项指标升高的时间和幅度并不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CKBB、NSE高峰出现较早,在24 ~48 小时都有明显增加(P<0-001),MBP的水平在72 小时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P< 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CKBB、NSE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 在HIBD时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C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HIR患儿2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后8天、7天血清NSE浓度。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结果HIE患儿血清NSE在生后3天均升高,尤以中、重度明显,与临床分度一致。重度HIE患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一致,轻、中度头颅CT分度与临床不平行。结论血清NSE测定是早期诊断HIE及判断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头颅CT检查结合血清NSE测定可更为准确地帮助HIE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确诊的426例先天性巨结肠(54例 HAD)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由 BE、ARE、直肠黏膜吸引活检术等检查确诊,通过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了解相关检查在 HAD 的特点。并对患儿近期效果进行随访。结果54例 HAD 病例约占本院先天性巨结肠症的11.3%,其中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25例(46.3%);神经节减少症16例(29.6%);神经节未成熟症13例(24.1%)。49例 HAD 患儿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提示结肠、直肠扩张为主要表现,约28.3%的患儿结果类似先天性巨结肠症;40例 HAD 患儿行肛直肠测压,引出典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4例(10.0%),引出变异波形18例(45.0%),主要表现为有“M”、“U”、“W”波及波形延迟等异型波。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 CR)免疫组化染色检查阳性率在 HAD 为88.9%,较正常对照组显色浅,呈网状结构。19例予巨结肠根治术治疗,随访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病理学特点介于先天性巨结肠症与正常之间,通过钡剂灌肠、肛直肠测压、CR 染色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当该病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症原癌基因RET结构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否有原癌基因RET突变。方法:30例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ET基因第6、13、15、17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SSCP)分析上述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结果:6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2例有RET基因突变;普通型及短段型未见RET基因突变。2例突变位点均是RET基因的第13外显子。结论:中国散发先天性巨结肠症长段型有RET基因突变,提示原癌基因RET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体表窦房结电图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心电图(ECG)检出的心律失常101例,与体表窦房结电图(SNEb)进行对比研究,并在SNEb监护下通过激发试验,结果其中29例(28.7%)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小儿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提示了SNEb检测并结合激发试验对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兴河  秦梅 《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70-672
目的 探讨大鼠缺氧缺血性损伤(HIBD)时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变化,筛选其对HIBD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 采用7日龄SD大鼠缺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乙醚吸入麻醉后,用4.0双线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恢复4小时后,在37℃恒温低氧箱内,给予吸入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2小时,用放射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的目的是弄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α1-抗胰蛋白酶复合物(E-α1-Pi)对小儿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 对象和方法以初诊为尿路感染症状的25天-14岁患儿共83例(男29,女54)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57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小儿均做二巯基丁二酸(DMSA)扫描和膀胱尿道排泄造影。住院当天和用抗生素3天后进行E-α1,-Pi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计数、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合成酶(NAG)、NAG-b、肌酐(Cr)检测。对照组做相同检查. 结果83例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NSE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探讨巨结肠类缘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97例行巨结肠根治术后的病变肠段进行常规HE染色,并对其中21例采用NSE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巨结肠类缘病(alliedHD)标本的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数与正常组及巨结肠症(H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结肠类缘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巨结肠同源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31例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病变肠段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并对21例标本采用NSE和S-100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巨结肠同源病(HAD)标本的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数与正常组及巨结肠症(H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结肠同源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殷敏智  张忠德  沈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159-1160,T0002
目的观察不同抗体在先天性巨结肠(HD)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寻找一个特异性抗体帮助快速、正确诊断HD。方法选择5个抗体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D)、外周蛋白(Peripherin),蛋白基因产物(PGP9.5),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HD手术切除后标本的远端及近端根部。结果PGP9.5、NSE、Pe-ripherin在肠壁肌间、黏膜下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中均阳性表达,S100阳性表达黏膜下、肌间神经丛,对神经节细胞则阴性表达,CAD仅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而不表达神经丛。结论与其他抗体相比,CAD具有结果明显、易判断、快速等特点,是帮助诊断HD的一个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肠壁中Smoothelin(SM)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53例经病理证实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中切除的肠段样本(狭窄段即无神经节细胞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即有神经节细胞段).男33例,女20例,年龄3月龄~4岁(平均年龄1.3岁).取材分别为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壁组织各1.0cm3大小,迅速用pH7.4的PBS液冲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脱水,-80℃保存.同时留取相同部位的肠壁组织做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外,辅以PGP9.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符合HD诊断.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蛋白印记法方法从RNA和蛋白水平对SM在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参与HD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 结果 SM mRNA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病扩张段、移行段和狭窄段分别为(27.13±16.44)×10-3、(21.60±10.02)×10-3和(19.66±9.92)×10-3;蛋白表达分别为43.13±12.44、36.83±9.43、23.63±4.97.移行段和狭窄段SM mRNA和蛋白均低于扩张段(P<0.05).结论 SM可能参与H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S-100 NSE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细胞死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这些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7 d龄SD大鼠HIBD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动态观察HIBD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水平的变化,用RT-PCR的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HIBD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S-100,NSE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HI后血液中24 h,48 h S-100分别为(1.205±0.183) μg/L和(1.235±0.097) μg/L,NSE分别为(3.97±0.228) ηg/ml和(3.76±0.234) ηg/ml,对照组S-100和NSE分别为(0.645±0.05) μg/L和(3.15±0.164) ηg/ml。脑脊液中24 h,48 h S-100分别为(1.28±0.031) μg/L,(1.32±0.097) μg/L,NSE分别为(7.15±0.717) ηg/ml,(4.29±0.144) ηg/ml,对照组S-100和NSE分别为(0.68±0.059) μg/L和(3.42±0.322) ηg/ml。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NSE在24~48 h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增加(P<0.01),同时其水平的变化和脑细胞死亡数呈正相关。NSE mRNA转录高峰出现在缺氧缺血后24 h,而S-100 mRNA高峰在48 h。HIBD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蛋白的表达阳性面积的变化是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12~96 h)。NSE表达的阳性面积随HIBD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减少(P<0.01)。结论 S-100,NSE能作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标志物,在缺氧缺血后24~48 h为取标本合适时间。血液和脑脊液中S-100水平的升高,不单纯是脑组织损伤时漏出所致,还与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增加有关;而血和脑脊液NSE水平的升高主要是由脑组织损伤漏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生7日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HI)后即刻腹腔注射NGF 100U/只或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缺血后24、48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NS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NGF可降低血清NSE,增加左侧(缺血侧)脑组织中NSE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腹腔注射NGF对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脑炎的早期诊断及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EV71脑炎患儿(EV71脑炎组)10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89例为其他病毒性脑炎组,非神经系统感染患儿22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EV71脑炎组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与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检测阴性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及急性期脑脊液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EV71脑炎组急性期脑脊液、血清及恢复期血清中NSE与S-100β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V71脑炎组急性期脑脊液中NSE低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脑炎组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S-100β蛋白低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脑干脑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NSE显著高于普通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V71脑干脑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S-100β蛋白显著高于EV71普通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与脑脊液中NSE与S-100β有明显相关性(r=0.782、0.734,P均<0.01)。结论监测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与血清NSE、S-100β可早期诊断是否合并中枢神经感染,并可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幼年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E)后24 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以观察其在癫癎性脑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40只19~21日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SE组、r-HuEPO预处理+SE组(SE-EPO组)、r-HuEPO组(EPO组)(n=10),采用氯化锂 匹鲁卡品点燃制成SE模型。SE-EPO组和EPO组在制模前4 h腹腔注射r-HuEPO 500 IU/kg。在SE后24 h测定血清中NSE、S-100β蛋白、MB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CON、EPO组相比,SE组血清NSE、S-100β蛋白、MB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SE组比较,SE-EPO组NSE、S-100β蛋白、MBP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r-HuEPO可降低癫癎后神经组织损伤指标表达,对癫癎性脑损伤可能具有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对预测HFMD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0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每组30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S100B蛋白和NSE对HFMD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危重型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重型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普通型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危重型组和重型组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血清S100B蛋白在0.44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611,其对重症HFMD(包括重型和危重型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100%。血清NSE在5.90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533,其对重症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3%。两个指标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3%,对预测重症HFMD的价值最高。结论血清S100B蛋白和NSE有助于判断HFMD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如能并联检测对重症HFM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接近于人类先天性巨结肠(HD)的乳鼠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 9窝6~7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每组3窝。实验组以0.1%苯扎氯铵(BAC)、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降结肠15 min,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分别于术后第1、3、5、6和7周行大体解剖结肠形态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SABC法检测各组结肠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c-Kit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①术后7周,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便减少、腹胀、精神萎靡和消瘦,粪便颗粒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大而干燥,处死后大体解剖可见BAC处理段结肠肠管狭窄、痉挛,无蠕动,病变近端肠管扩张,肠腔内容物潴留。②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病理学检查可见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术后7周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完全消失,肠壁其他结构完整,未发现瘢痕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和正常组均可见正常的肌间和黏膜下神经节细胞。③术后1、3、5和6周,实验组肌间及黏膜下神经节细胞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逐渐减少;术后7周S-100蛋白和NSE的表达完全消失,对照组及正常组S-100蛋白和NSE表达均未见明显变化。④术后1、3、5、6和7周,实验组结肠c-Kit的表达逐渐减少,ICC分布均较对照组和正常组明显减少,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ICC形态出现异常,表现为突起变短、变钝。对照组和正常组c-Ki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HD乳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病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及以ICC为靶点治疗HD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