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口径人工血管治疗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的经验,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11例成人口径人工血管一期矫治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的临床资料,患儿4~25个月,体重4~15 kg,病种包括永存动脉干4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7例,全部患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全部患儿在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进行一期矫治,术中将右肺动脉和16~18 mm口径人工血管端侧吻合,将人工血管从主动脉上方连接到主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切口上。结果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24±68(179~325)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7±54(81~208)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2±21(29~63)min,平均ICU停留时间109±42(71~197)h,平均呼吸机辅助91±26(59~191)h,平均住院时间28±11(21~39)d。术后最多发生的并发症是肺动脉高压所致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共有5例,其中死亡2例,其余3例经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腹膜透析治疗恢复良好。9例患儿长期生存良好,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各吻合口均无狭窄,畸形矫治满意,9例患儿随访3~60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吻合口及人工血管狭窄,肺动脉压均明显下降。结论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患儿应尽早手术治疗,成人口径人工血管治疗一期矫治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和其它手术方法相比较,临床短期和长期效果均较好,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Guo HW  Chang Q  Yu CT  Sun XG  Qian XY  Wu YB  Feng J  Hu S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58-1160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房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经右心房切口、右心房联合主动脉切口两种途径修补的结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对53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房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15~63岁,平均(33±9)岁.其中经右心房途径修补40例(Ⅰ组);经右心房联合主动脉切口修补13例(Ⅱ组).比较两组在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心肺转流时间[(86±29)min比(96±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9±29)min比(71±25)min]、呼吸机辅助时间[(9±4)h比(161±23)h]、ICU时间[(35±23)h比(35±23)h]、术后住院时间[(7.1±0.9)d比(7.8±2.8)d]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64个月,平均(32±21)个月.术后随访无死亡,1例术前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主动脉瓣大量反流需手术治疗;1例术后44个月查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应用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外科治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房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经右心房切口、右心房联合主动脉切口两种途径修补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婴幼儿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1例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心血管畸形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平均年龄11.5(2~36)个月;平均体重7.1(4~13)kg。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7例,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4例。11例患者均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及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全组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一期手术矫治。结果手术时间169~293(231±55)min,体外循环时间87~210(138±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133(86±28)min。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9.1%,为法洛四联症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生存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右肺动脉均经右心室肺动脉发出,无狭窄、残余漏,畸形矫治满意。随访10例,随访率100%,平均随访13.5(3~32)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连接均通畅,9例患者的肺动脉压均明显下降。结论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应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行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年龄较大肺动脉压力不可逆增高者外科治疗应谨慎;术中充分游离异常起源的肺动脉及升主动脉,并视具体情况横断主动脉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显露;自体肺动脉补片加宽修补主动脉缺损可有效避免术后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因心内畸形复杂和外科技术局限等原因选择单心室矫治。然而,单心室矫治的中远期预后远差于双心室矫治。本文总结既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单心室姑息术转双心室矫治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单心室姑息术后转双心室矫治的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患儿行Glenn姑息术时中位年龄2.6(1.0~5.9)岁,转双心室矫治手术时中位年龄6.6(4.5~11.1)岁。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狭窄,3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1例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结果 8例Glenn姑息术后患者完成转双心室矫治并将上腔静脉与右房重新连接,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5.6±107.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65.9±63.6)min,平均住院时间(33.6±23.0)d,平均住ICU时间(20.3±21.0)d。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1.4±0.7)年,无随访死亡及再手术,随访未见窦房结功能异常、肺动脉狭窄及上腔静脉-右房吻合口狭窄。所有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Ⅱ级。结论 尽管技术相对困难,部分单心室姑息术后的患者仍可恢复双心室矫治,近中期临床结果满意,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在主动脉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6月我科对15例主动脉病变采用胸骨上段J型或L型小切口,体外循环通过中心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直视下完成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手术。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窦部置换+左、右冠脉移植术5例(Bentall手术4例,改良Cabrol手术1例),右半弓置换术1例,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术(孙氏手术)1例。手术时间225~365 min,(293.0±38.6)min;体外循环时间93~209 min,(149.1±3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58 min,(100.8±32.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3 h,(11.7±5.5)h; ICU时间15~42 h,(29.3±8.8)h。术中出血量300~600 ml,(410.0±82.8)ml;术后3~4 d拔除引流管,(3.4±0.5)d;总引流量250~930 ml,(614.0±183.4)ml;总输血量600~1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下一期手术矫治IAA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6~26(15.9±5.8)d。A型14例,B型7例。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端侧吻合降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结果机械通气时间14~809(237.8±179.7)h,体外循环时间92~174(132.6±2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8(70.9±18.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5~60(28.8±15.5)min,住院时间4~52(28.0±12.1)d。住院期间死亡3例(14.3%),分别因手术后败血症、肺动脉高压危象、心脏骤停而死亡。18例新生儿生存,随访3个月至11年,超声检查示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结论新生儿IAA合并心内畸形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矫治减少了手术次数,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合并心内畸形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COA合并心内畸形婴幼儿为研究组(A组),术中均直接肺动脉测压确诊合并PAH,另取同期室间隔缺损合并同等PAH的婴幼儿20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为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两组转流前肺动脉平均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停机后肺动脉平均压为(28.4±8.8)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B组的(21.2±5.0)mm Hg,A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均长于B组(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截瘫等并发症,A组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压差小于10 mm Hg,术后3月超声复查无PAH。结论 COA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心内畸形者继发PAH进展更快,及时矫正心内畸形并解除主动脉缩窄可取得满意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224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并探讨其相关的问题。方法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径路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6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6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和埃布斯坦综合征(Ebsteinsyndrome)矫治术各1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例(0.45%),死于急性肺水肿。发生并发症13例(5.8%)。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与同期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1)。术后随访214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除3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0)和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径路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术中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但对TOF以及复杂先心病患者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三维(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50例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三房心、无顶冠状窦综合征及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各1例,二尖瓣置换术28例(含再次手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2例及左乳内动脉采集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采用Karl Storz 3D摄像系统、30°胸腔镜、高清3D显示屏及配套手术器械,股动静脉及经颈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3D图像引导下完成胸内操作.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其中因心包粘连中转正中开胸1例.平均手术时间(232.8 ±54.7)min,体外循环时间(128.0±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7 ± 25.1) min.平均ICU停留时间(30.4±22.0)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3.7±11.9)h.平均胸腔引流时间(3.34±1.91)天,平均住院时间(6.52±3.06)天.术后并发症11例(22%),包括术后出血4例,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臂丛神经损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轻度瓣周漏1例.与同期20例2D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比,3D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D胸腔镜辅助下心脏外科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期根治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采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行-期根治术治疗69例婴幼儿TOF的临床经验,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5个月至2岁7个月;体重5~16kg。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24.5~36.9ml/m2,Nakata指数〉120mm。/m2,MeGoon比值1.15~2.20。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9%,其中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渗漏综合征1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需使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7±9.3)h,住ICU时间(38.2±20.7)h。生存的67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平均85%上升至99%,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量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Ⅱ级。随访67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7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因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于术后8个月因肺动脉瓣狭窄再次行手术矫治,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NYHA分级)I~Ⅱ级。结论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一期根治婴幼儿TOF安全、可行,较常规手术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了右心室创伤,避免患者远期右心室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有利于患者远期生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12月至1993年9月外科治疗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5例。房室顺序一致4例,房室顺序不一致1例,其中伴有肺动脉狭窄3例。手术经右室切口用Gore-Tex补片建立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内隧道3,中室注出道切口直接缝合23例,跨肺动脉瓣环自身心包补片扩大1例;经右房切口修室间隔缺损,右室-肺动脉同种异体主动脉外管道1例;改良Fontan纠治术1例。手术4例成功,1例死亡。作者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症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岁以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行呼吸机辅助的患儿30例(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0.9~12.0(4.6±2.9)个月,体质量3.0~8.8(5.6±1.4)kg,行亚急症手术治疗。同期未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室间隔缺损患儿30例(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0.7~19.0(4.9±4.8)个月,体质量2.6~12.0(5.8±2.1)kg,行择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院内死亡率、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术后死亡1例,对照组无死亡患儿。试验组总住院时间[(15.73±6.44)d vs.(10.16±2.16)d,P=0.002]、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8.00±15.72)h vs.(12.17±9.10)h,P=0.000]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门诊随访6个月,患儿肺炎发病率减低,生长发育状况、活动耐量明显改善。结论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症肺炎,术前应积极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心功能、肺功能,及时行手术治疗,尽管住院时间略长,但整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肺动脉后壁扩大法矫治合并左肺动脉狭窄的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共1 142例患者在我院行TOF矫治术,合并左肺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44例。其中21例采用肺动脉后壁扩大矫治左肺动脉狭窄的手术策略。年龄1个月至11岁,平均(22.8±33.9)个月,体重3.8~29.0(9.1±5.3)kg。结果 1例术中死亡,20例长期生存。4例术后出现单侧右肺渗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3~72个月,14例左肺动脉处无压差,6例残留压差(32.8±12.7)mm Hg。1例压差逐渐增大行介入球囊扩张。结论肺动脉后壁扩大法可有效矫治TOF合并的左肺动脉狭窄,扩大后补片,血流方向更顺畅。切断动脉导管可减少牵拉导致的肺动脉扭曲。同时该术式增加新建肺动脉的自体组织,有更好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舒涛  江泽熙  杨楚墩  舒龙  皮名安  林红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108-110,i001
目的 研究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疗效。方法 制备同种带瓣管道 89根 (主动脉 5 5根、肺动脉 3 4根 ) ,临床应用 3 1例 ,其中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 14例 ,Rastelli手术 11例 ,右心室 -肺动脉连接 (RV -PA) 3例 ,肺动脉瓣置换1例 ,Ross手术 1例 ,改良Fantan手术 1例。结果 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 14例 ,1例术后 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 ,存活 13例 ,随访 ( 4 3± 3 .2 )个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 ,无增厚及粘连。复杂性先天心脏病矫治组 17例 ,死亡 7例 ,存活 10例 ,随访( 3 4.3± 6.3 9)个月 ,管道血流通过顺畅 ,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 ①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 ,易于缝合 ,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 ;②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 ,且有良好抗返流作用 ,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 ,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功能性单心室患者行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行一期Fontan术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39例。手术年龄6.27(3.15~17.47)岁,体重17.5(10.0~80.0)kg,术中采用心外管道法55例,改良自体肺动脉下拉法13例,心房内(或心房内/外)管道法17例和心房侧隧道法3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5.1%)。体外循环时间124(61~2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19~152)min。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4(1~17)d,呼吸机辅助通气7.3(1.0~181.0)h;出院前动脉血氧饱和度90.00%±4.68%,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0(4~45)d。多元logistic分析模型提示内脏不定位或内脏反位是术后肾功能不全(OR=5.351,95%CI 1.506~19.014)的唯一危险因素;术中主动脉阻断(OR=26.184,95%CI 1.712~400.451)、术前窦性心律异常(OR=6.777,95%CI 1.495~30.721)和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OR=1.036,95%CI 1.002~1.076)是术后胸腔引流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随访病例110例,其中2例中晚期死亡,随访时间17(8~47)个月,1例发生管道血栓形成,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现有的分期策略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7.
右外侧小切口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肺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右外侧小切口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的肺保护.方法58例法洛四联症的病儿中,行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术加肺保护组18例,行常规正中剖胸矫治术的对照组40例.肺保护组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术中和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氧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气道峰压)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指标.结果肺保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4.1±15.3) h和ICU监护时间(2.5±1.4) d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30.1±15.4) h和ICU监护时间(3.9±2.0) d(P<0.05).两组术后气道峰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24 h和48 h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肺保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24 h氧指数肺保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4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动脉调转术治疗新生儿大动脉转位(D-TGA)围术期心肌损害和临床结果.方法 行动脉调转术治疗D-TGA新生儿21例,手术年龄2~28d;体重2.90~4.12 kg.分为急诊组9例和非急诊组12例.分别检测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术后即刻(T3)、术后24 h(T4)、48h(T5)、72h(T6)时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并收集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急诊组1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放弃治疗.急诊组较非急诊组T1、T2、T3时cTnI增高,两组间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TnI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r=0.647,P<0.01),CK-MB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急诊组和非急诊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7.78±66.94)h和(75.25±46.11)h]、监护时间[(11.67±4.30)d和(7.67±3.33)d]、术后住院时间[(16.56±5.36)d和(11.92±3.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D-TGA行动脉调转术治疗效果满意.早期诊断、术前纠正酸中毒、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积极改善术前一般情况、尽量减少急诊手术,可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问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病儿术后迅速康复.cTnI、CK-MB是检测心肌损害的指标,cTnI更灵敏,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93例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7.43±5.65)岁;同期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开胸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6.40±6.32)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胸组比较,腔镜组并发症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5.23±1.36)cm vs.(18.21±3.89)cm],术中输血量[(1.75±0.25)U vs.(3.15±1.50)U]、术后胸腔引流量[(202.34±12.12)ml vs.(412.32±21.56)ml]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1.26±0.86 vs.3.01±1.13),术后住院时间[(8.20±2.36)d vs.(12.10±3.26)d]及术后ICU监护时间[(16.53±5.16)h vs.(23.10±6.02)h]明显缩短。结论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于常规手术组、切口较常规手术组短。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端侧吻合与人工血管方法矫治婴儿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早、中期疗效。方法婴儿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手术2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端侧吻合组(16例)和人工血管组(10例),随访6~8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早、中期的主要疗效。结果人工血管组与端侧吻合组早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转流时间分别为(119.3±21.5)分钟和(148.4±56.6)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65.0±30.1)分钟和(79.4±29.1)分钟,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4.3±6.4)分钟和(23.3±13.4)分钟,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113.1±36.9)小时和(124.3±48.1)小时,重症监护室时间分别为(12.9±6.3)天和(13.0±3.6)天,早期死亡分别为0例和2例,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6例。中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期死亡分别为0例和1例,左室流出道梗阻分别为3例和2例,主动脉弓再狭窄分别为3例和1例(重度狭窄),心功能(NYHA)Ⅰ~Ⅱ级分别为10例和9例。结论使用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弓离断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对于主动脉弓离断较远时,远期需要进一步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