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位胰腺(heterotopic)亦称迷走胰腺(oberrant pancreas),Schultez于1727年首次报道该病。该病是指生长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孤立性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无解剖学联系,属先天畸形,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多为偶然发现,近年来,随内镜技术发展,内镜下诊治异位胰腺的技术日趋成熟,关于异位胰腺的病例报道和相关诊治可见诸于很多学,  相似文献   

2.
正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是一种先天畸形,临床较少见,可发生于消化道的多个部位,发生于胃的相对容易发现,胃异位胰腺(gastric ectopic pancreas,GEP)一般合并胃炎、溃疡等或其他并发症时~([1]),于胃镜检查时可发现,但是局限于胃窦的多发异位胰腺相对少见,本病例为胃镜下发现胃窦多发隆起病变,内镜观察病灶形态不典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窦多发异位胰腺。通过本病例进一步复习并总结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38岁,因"查体发现胃窦隆起病变1个月"于2017年4月18日入院,拟行内镜下相应治疗。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异位胰腺;胃窦黏膜下隆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既往体健。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粪便常规示潜血试验阴性,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入院完善检验检查未见内镜检查及治疗禁忌,向患者和家属沟通后签署内镜下治疗同意书。2017  相似文献   

4.
5.
胃异位胰腺临床较少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胃异位胰腺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异位胰腺指的是正常解剖位置以外出现胰腺组织。本例报道1例43岁女性患者由于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异位胰腺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作出精确的诊断很困难。  相似文献   

7.
方耀明 《胃肠病学》2003,8(1):40-40
例1:患者,男,64岁,因上腹隐痛伴反酸8年余,于1995年2月25日入院。患者8年来反复上腹部隐痛伴反酸,病情重时服“颠茄合剂”等药物可缓解。入院前3个月起症状加重,于1995年2月18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见胃角有一约0.5 cm×0.75 cm大小的溃疡。七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幽门口变形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明显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以发现肝脏囊性占位4年为主诉于2014年5月4日收入本院。患者4年前至当地医院体检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囊性回声,大小约10 mm×20 mm,未予处理,2个月前复查腹部彩超提示肝左叶囊性回声(50 mm×60 mm),内透声欠佳,无腹痛、腹胀,无反酸、嗳气,无呕血、黑便,无腹泻、便秘及里急后重,无食欲减退等,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本院。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临床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误诊率高,现对1例胃窦部NET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并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进行探讨和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6.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近年来,我们对胃窦黏膜下肿物进行了ESD治疗,现将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组织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1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2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既往使用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优点为能一次性完整地切除较大病灶(>1 cm)、切除病灶的深度达到固有肌层、降低病灶的残留率、术后再发率低[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