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禤彩霞  周钦  杨开杰 《微创医学》2006,25(3):378-37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Ma QF  Jia JP  Wu J  Xu EH  Yu YY  Lu J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37-334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CT灌注成像(CTP)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并检测发病时间与CTP缺血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75例发病8h内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检查,分别在发病当天、发病14 d、发病90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1)超早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与CTP各参数无相关性;(2)患者缺血区脑血流量(CBF)异常面积与发病8h内(r=0.391,P<0.001)、发病14 d(r =0.564,P<0.001)、发病90d的NIHSS(r=0.549,P<0.001)和BI以及mRS评分均有相关性,脑血容量(CBV)异常面积和达峰时间(TTP)异常面积也与三次的NIHSS、BI和mR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 研究证明急性脑血管病起病8h内,发病时间不是推断脑梗死缺血程度和范围最敏感的指标;CTP可以成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织缺血程度和范围的依据之一,并可据此推断患者的功能预后情况,其中灌注异常面积是最为敏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名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DMCI组)、30名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其中DMCI组:男11名,女19名,60~80岁,平均71.2岁;CI组:男12名,女18名,60~80岁,平均70.3岁;C组:男9名,女11名,60~80岁,平均6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MCI组、CI组发病1、7d及对照组体检时血清中MMP-2、VEGF的含量。结果    DMCI组发病1、7d血清MMP 2水平均高于CI组和C组(P﹤0.05);发病1d血清VEGF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C组(P﹤0.01);发病7d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CI组(P﹤0.01),但显著高于C组(P﹤0.01)。DMCI组、CI组发病7d MMP-2、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发病1d(P﹤0.05)。DMCI组血清MMP 2水平与FBG、HbA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00;r=0.855,P=0.000);血清VEGF水平与FBG、HbA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01,P=0.005;r=-0.528,P=0.003);血清MMP 2水平与VEG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6,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MMP-2、VEGF水平与糖代谢异常有显著相关性,MMP-2、VEGF参与糖尿病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因子sELAM- 1、IL -1β、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 1d、第 5d、第 14d和 40例正常人的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IL 1β、TNF α水平在发病第 1d、第 5d、第 14d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病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正常水平 (P均 <0. 01)。且sELAM 1与IL -1β、IL- 1β与TNF- α、TNF -α与sELAM -1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 0. 801、0. 818及 0. 820(P均<0. 01)。结论:血清sELAM 1、IL- 1β和TNF- α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融 《四川医学》2009,30(10):1623-162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d),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降低;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蛋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变化,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9例(38.0%)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d、3d、7d、14d外周血IL-6、TNF-α、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第14d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当天IL-6、TNF-α水平与入院时体温、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S-100b蛋白峰浓度与IL-6、TNF-α峰浓度呈正相关(r=0.52、0.61,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蛋白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血清MMP-3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5 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h、5d、15d ,以及 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 3的含量作对照。结果 :脑梗死发病 2 4h~ 5d的血清MMP 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组发病初期 (2 4h~ 5d)患者血清MMP 3水平明显增高 ,随脑梗死发病时间的延长 ,血清MMP 3水平逐渐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 5 )。脑梗死发病 2 4h~ 5d的血清MMP 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脑卒中分值 )、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MMP 3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血清MMP 3水平的高低与临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9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10)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在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22例,中型20例,重型8例,依照28d转归分为死亡组15例,生存组35例。于发病第3、7、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7、IL-10浓度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同期健康对照组。结果:5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d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型脑梗死组发病3、7、14d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存组发病3、7、14d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14d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发病3、7、14d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逐渐上升,7、14d时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1;r=0.42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OR=0.876,P=0.000)、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OR=0.832,r=0.000)APACHEⅡ评分(OR=0.901,r=0.000)为影响预后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10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其是影响预后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以及与病程、颅脑影响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04例脑梗死(cI)患者(病程14天内)和对照组血清Epo含量。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2)小灶组和中灶组血清Ep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大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E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和应用获得初步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