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可供冠状动脉搭桥的材料。方法:对经血管造影证实的1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2例、双支5例、三支2例),我们应用自身桡动脉(RA)行冠状动脉搭桥术。RA-LAD8例,RA-LADdl1例,RA-RCA1例,自体大隐静脉桥13条。结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近期恢复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正常。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获取容易、有足够长度、管径大于胸廓内动脉,可供冠状动脉搭桥选用,是仅次于胸廓内动脉的理想动脉“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的可行性及其采取方法。方法:以桡动脉为主要材料行冠状动脉帝路移植术12例,术前以Allen试验评判桡,尺动脉通畅性。用“免触”技术将桡动脉连同伴行静脉和脂肪组织一并游离,离断后用罂粟碱液低压扩张,并置于异搏定盐水中备用。远端多吻合至右冠状动脉及左旋支,近端均吻合至主动脉。术后常规应用钙阻滞剂6个月。结果:12例患者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4-43个月,平均22.9个月,患者心绞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桡动脉具有动脉移植材料的多种优点,通畅率仅次于乳内动脉而高于大隐静脉桥,是较有前途的血管移植材料,术前评价尺动脉的供血情况及术中防止桡动脉痉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麻醉的循环管理。方法 在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l0例多支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系统观察术中患者循环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调控。结果 手术进行顺利,麻醉经过平稳,虽手术操作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循环控制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的循环管理,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心肌氧耗,维护心肌的血流供应,适时地对循环进行必要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循环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
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3、5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CD133、CD45抗原,并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
迁移试验离体评价循环祖细胞的功能。结果无论是体外还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循环CD34+CD45dim细胞水平
(1.51±1.26 vs 2.02±1.16, P=0.036)及CD133+CD45dim祖细胞水平(1.16±0.85 vs 1.65±0.99, P=0.008)均较术前升高;体外循环
和非体外循环术后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和功能无显著差异,而体外循环手术后循环CD34+CD45dim 细胞变化(0.32±0.85 vs
0.86±0.68, P=0.04)及循环CD133+CD45dim细胞变化(0.63±0.57 vs 0.13±0.96, P=0.027)较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循环祖细胞水
平变化大。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升高,但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又称搭桥术 (CoronaryAr teryBypass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能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在体外循环下行旁路移植术能提供静止无血清晰的手术视野及充分的时间 ,取得满意的手术及临床效果 ,但是存在由于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如肾、肝、心、肺及神经系统的损害 ,凝血系统及水电解平衡的紊乱等 ,同时部分患者由于高龄肾动脉粥样硬化及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等 ,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而失去手…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文俊 《中国医刊》1999,34(3):15-18
冠心病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获取自体非重要部位的口径相宜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处以远与升主动脉之间建立旁路,或某些带蒂动脉远端直接吻合于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该手术是较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60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210例.结果 总体效果良好,生存病例随访3~96个月,随访率95.2%,近期心绞痛消失率100%,中远期心绞痛再发率4.1%,大多数病人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2.6%、并发症发生率7.8%.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杜正隆  梅举 《华夏医学》2007,20(6):1414-1416
介绍非体外循环(OPCA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手术适应证以及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认为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术后脑功能意识障碍、记忆力降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肾功能损伤减少,全身系统的炎症反应轻,术后出血减少,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中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使用微创体外循环(MECC)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中的早期经验及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择期单纯CABG术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微创体外循环组(ME组)、常规体外循环组(CE组)、非体外循环组(OP组)各40例。ME组采用Jostra MECC系统;CE组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脏器功能和血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性别组成、既往病史、术前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手术时间、移植旁路血管数量无统计学差异。ME组与OP组肌钙蛋白I(cTnI)转后2 h、6 h、12 h均低于CE组(P〈0.01)。CE组在转后早期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正常范围,并且ALT在转后2 h、6 h(P〈0.05),TBIL在停机、转后2 h(P〈0.05)分别显著高于ME组OP组。CE组在转中及围手术期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平均值均高于另外两组。结论 MECC系统应用于所有病例中,没有发生任何技术故障,是安全、可靠的。在CABG术中应用MECC可减轻常规体外循环对组织、血液及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88年9月对3例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搭3支“桥”2例,搭2支“桥”1例)。1例于术后第9天死亡。存活2例术后2年随访,症状缓解,1例参加工作。本文就3例病人的手术方法、搭桥情况与效果,及冠心病人的手术指征、移植物的取材、术后监护等进行回顾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杨光  蔡振杰  张卫达  汪钢  徐鹏 《医学争鸣》2000,21(5):614-616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冠状动脉疾病术前 三、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1998-10/1999-09行冠状旁路移植术62例,其中包括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同时行二尖瓣替换术和2例夹层动脉瘤患同时行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 随访1~11mo,手术死亡4例。术后消化道大出血3例,其余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冠誊 知病患经药物调整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的备体外循环。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03例计划实施OPCAB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采用“干备”和“湿备”2种方法。结果 603例患者中采用“湿备”23例,“干备”580例。术前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湿备”3例,“干备”19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干备”1例。23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 “备体外”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备体外”方法,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血运重建是一个世纪来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经历了早期探索,早期的直接血运重建术后终于在60年代诞生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随后的40年内,手术方法,旁路材料,心肌保护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如今,旁路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3例病人均采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结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16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本院16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本组98%使用膜肺,均浅低温高流量灌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血管桥或冠状静脉窦持续或间断灌注1:4冷含血停搏液,根据病情特点术中注重心、脑、肾及血液保护并加强糖尿病人血糖的监测和处理.结果单纯CABG手术148例,同期行瓣膜置换等其他手术16例.CPB时间165.7±93.5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1.6±33.2分;心脏自动复跳102例(62.1%);术中用IABP5例,左心辅助2例,2例未脱机.全组院内死亡10例,死因与CPB无明显关系.结论根据病情特点设计CPB管理方案,积极处理合并症,是CABG手术中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7月至1990年7月间,连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其中男性28例,女 性7例,年龄28-71岁(平均54.2岁)。15例至少发生过1次心肌梗塞。62.9%患者术前心功能为Ⅲ级及Ⅵ级。全组平均搭桥2.46支,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4个月-38个月(平均20个月)。94.1%心绞痛缓解,远期死亡1例(2.86%),与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不阻断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7月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48~70岁,平均63岁。劳累型心绞痛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梗死后心绞痛1例;合并有陈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