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2.
梁红  方焱 《洛阳医专学报》1999,17(3):164-165
目的 利用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对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加以改进,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量人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与微孔板交法相结合,并采用蜡珠包埋活性酶及引物的方法,使TRAP反应单管一次完成。结果 与TRAP法相比,该方法检测鼠骨髓瘤细胞株的敏感为10个细胞,检测肝癌来阳性酶及引物的 经RNase处理及加热处理的细胞和标本及正常细胞均呈阴性。结论 应用该方法可简便、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扩增端粒酶产物,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将扩增产物结合于微孔板,并与荧光素(FITC)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标抗荧光素抗体结合面显色。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25例(89.3%),而肿瘤边缘组织检出14例(50.0%),正常对照组织检出10例(35.7%)。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肿瘤远端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可能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RAP-微孔板杂交法是检测端粒酶活性灵敏而特异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对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加以改进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量化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与微孔板杂交法相结合 ,并采用蜡珠包埋活性酶及引物的方法 ,使TRAP反应单管一次完成。结果 与TRAP法相比 ,该方法检测鼠骨髓瘤细胞株的敏感性为 10个细胞 ,检测肝癌标本为阳性 ,经RNase处理及加热处理的细胞和标本及正常细胞均呈阴性。结论 应用该方法可简便、快速检测端粒酶活性 ,1日内完成并可单人份操作 ,对临床试剂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切除食管癌标本中的活性。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微孔板杂交法,对150例切除食管癌标本癌中组织、癌旁1cm、3cm、以及5-6cm处4块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端粒酶在食管癌组织中央部位的阳性检出率为98%,癌旁1cm处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癌旁3cm处的阳性率为42%,癌旁5-6cm处的正常组织阳性率为4%。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切除食管癌标本中的差异性分布对判断食管癌切除范围以及预后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了51例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的端粒酶活笥表达。结果:51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48例(94.1%),癌旁组织为17例(33.3%),远端正常胃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是特异较强的恶性肿瘤其因标志,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肺癌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端粒酶能否作为肺癌诊断的一具肿瘤标志物。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34例人肺癌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标本各34份,28个相应淋巴结)的端粒酶活性。另有肺囊肿、肺炎性假瘤各3例作为对照。结果 88.3%(30/34)的肺癌癌组织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全部阴性。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一人肿瘤标志物,改良的银染TRAP法成本低,污染少,有  相似文献   

8.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9.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对100例切除肺癌标本,分别取癌中央组织,癌旁1cm,远癌组织3块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同时送病理检查。结果: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央部位的阳性检出率为100%,癌旁1cm为84%,远癌组织为85,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端粒酶活性水平分别为:鳞癌28例0.122,腺癌68例0.125,小细胞癌4例0.127,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结核杆菌感染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 ,结核病的确诊手段主要依据实验室方法进行 ,其方法有直接涂片染色抗酸杆菌与结核菌的培养与鉴定 ,但直接涂片染色阳性率低 ,且不易于确诊 ,培养法时间长 ,达不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作为结核菌的非培养诊断技术 ,其特异性 ,敏感性 ,以及简便快速等优点在临床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上得到应用 .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检测结果易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 ,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 .我们通过设计一对结核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膀胱癌组与中晚期膀胱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活性高,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故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简便,快速及无害化的非核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与枝素TRAP相比较,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检测了293细胞,并检测了经RNase和加热处理的阴性对照标本和QGY7701、SMMC-7721 2株人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瘤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组织以及同组织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RAP -PCR -ELISA)半定量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 12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增生性结节、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腺瘤、增生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和阳性率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甲状腺癌中高度表达提示其可能是一个特异性较强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标记物 ,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手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瘤的良恶性 ,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基因组和假基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确定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RF1)的基因组结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方法:利用GenBank等生物信息学资源,NCBI提供的BLAST及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Sequencher,DNA Strider和Autoassembler等),确定TERF1基因组和假基因的定位与结构,并用PCR和测序证实。结果:定位在8q13上的7TERF1基因组由10个外显子构成。它有4个假基因分别分布在第13、18、21和X染色体上(ΨTERF1-X、ΨTERF1-18、ΨTERF1-21和ΨTERF1-X),其结构均与TERF1 mRNA相似,但缺少部分外显子。ΨTERF1-13、ΨTERF1-18和ΨTERF1-21的周边序列之间存在长度至少60kb的同源片段。结论:TERF1基因组合10个外显子,它有4个加工过的假基因分布在第13、18、21和X染色体上。大片段同源序列属近期重复片段中的染色体间倍增。  相似文献   

15.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有的重复结构,由(AATGGG)n组成,能够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及端一端融合,在细胞分裂时,由于染色体自身缺陷,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其端粒逐渐缩短,最终使细胞进入危险期,并导致细胞死亡。而在许多恶性肿瘤及其相应的细胞中,当端粒酶星阳性表达时,则肿瘤细胞能够逃脱衰老死亡,并成为永生化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是肿瘤发生的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变化过程中关键的一步。然而,有关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端粒酶的研究很少报道。本文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RepeatAmpliffieationProtocol,TRAP)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季洪爱  虞伟等 《铁道医学》2001,29(6):375-377
目的:检测体表肿物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在体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色技术检测47例体表肿块细针吸取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3例细针吸取恶性肿瘤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6.9%(20/23),而在19例炎性病变及良性增生组织中阳性率为5.3%(1/19),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体表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端粒酶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细胞学诊断体表肿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液端粒酶检测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PCR- EL ISA方法 ,对 72例膀胱癌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尿液中膀胱脱落细胞的端粒酶进行活性检测 ;对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分组检测。应用 SAS软件包 χ2检验统计阳性表达率差异。 结果  7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 6 6例检出端粒酶 ,活性阳性率为 91 .5 % (P<0 .0 1 ,χ2 =1 7.1 7) ;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46例病理诊断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病灶周围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全部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0%;1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周围组织中,1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1%;21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弱阳性。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46例病理诊断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病灶周围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全部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0%;1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周围组织中,1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1%;21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弱阳性。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在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了解TRF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关系,以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定量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TRF1 mRNA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RF1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细胞中的表达0.0126(0.0127~0.0546)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0.0457(0.00839~0.262)(P<0.001),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0.0745(1.92×10-6~0.193)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在ANLL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ALL细胞中的表达(P=0.001).TRF1和hTERT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73,P=0.207).结论:TRF1 mRNA在ANLL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而在ALL细胞中表达无显著改变,提示ANLL细胞中TRF1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对端粒酶起间接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