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由于许多研究者、临床家的努力,临床病毒学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在病毒感染症诊断、治疗、预防方面一步一步得到确实的进步。为了综述本文,出席了八个学会听取学术报告,从手头2700篇有关病毒文献中,择出与临床病毒学有关的文献,集中五个题目叙述病毒感染症及技术。2700篇有关病毒文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Interferon)1957年在英国被生物学家发现。近十几年才明确它是在病毒感染细胞时所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复合体。Denys和Finter相继证实,给予动物足够剂量的干扰素,可有效的阻止病毒感染。1966年,Stander等由人体血液离心时分离的棕黄色层的白细胞中生产出可供临床使用的干扰素。这种人体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是以后很多年临床使用的干扰素唯一来源。干扰素是一种细胞激活素(Cytokines),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lng/ml浓度就能产生所需要的抗病毒效果。干扰素另一特点是它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例如,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观察病毒学指标的改变,认为以多项病毒学指标综合考察疗效为优,其中血清HBcAg,HBV-DNA的检测具灵敏、可靠等优点,是追踪、考核疗效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治疗终末时进行肝脏HBV-DNA检测,对判断疗效、预后以及指导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攀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95-97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为双链DNA病毒,其长链(负链)携带了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缺乏纠错功能,导致病毒基因变异的发生十分常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可以引起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在引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和预防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4个开放读码框架内基因变异的研究状况,以期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无处不在,几乎所有动、植物都携带了病毒或病毒部分基因。病毒一旦形成,通过它的繁殖周期又可重新进入宿主基因组,作为一种整合的游离体,大约有230多种细菌基因组序列和400—500种反转录病毒基因整合到我们人类的基因组。整合的基因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功能,或又可产生新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病毒学应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基因型为B型的慢性乙肝患者36例,于首次干扰素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清CXCL9、CXCL10、CCL3、CCL5浓度。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治疗,随访治疗3、6个月的疗效。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治疗前血清CXCL9及AST是早期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指标。将患者分为血清CXCL9≥39.51 ng/L和血清CXCL9<39.51 ng/L 2组。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8.95%(15/19)和23.53%(4/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时,维持应答率在两组分别为63.16%(12/19)和11.76%(2/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XCL9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可能有利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7.
乙肝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普遍偏高,这与我国的饮食习惯有重大关系.本病的潜伏期较长,且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且大部分的患者均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因此一般在检查之后发现. 相似文献
8.
背景:判断慢性丙肝治疗有效的关键是治疗后6个月不能检出病毒。然而,目前少有关于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临床事件发生率的资料,况且在东方和西方发生率可能不同。目的:评价欧洲对单用干扰素治疗产生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的长期随访临床终点。方法:对来自欧洲8个关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访研究中的每个病例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对286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和50例有生物化学应答的患者(可检出病毒但ALT水平正常)随访了59个月。15例(5.2%)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在治疗前有肝硬化,112例(39%)基因型为1型。随访5年后,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结果,为乙肝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对象的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指标进行检验,统计阳性率。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中"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各指标的阳性率依次为82.5%、25%、47.5%、62.5%、73.75%;对照组依次为33.33%、5%、16.67%、25%、3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乙肝大三阳的检出率为53.75%(43/80),乙肝小三阳的检出率为31.25%(25/80)。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病毒学检验,对乙肝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新技术应用于病毒学而使病毒的临床检验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一、组织培养的应用过去用实验动物或鸡胚所不能分离的病毒,现在应用组织培养法而分离成功,使临床病毒检验比以前更经济、简便而且更准确。以肠道病毒为例,由1只猴至少可以制成1000管猴肾原代细胞培养,用以进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比用实验动物效率提高了1000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基线和治疗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和随访124例接受了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治疗前、治疗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HCVRNA含量检测。结果 23例无应答(18.5%),24例复发(19.4%),54例(53.5%)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77例(62.1%)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不伴有肝硬化,治疗时合用利巴韦林,女性,不嗜酒,基线HCVRNA〈400000IU/ml者易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有关的基线和治疗因素包括:血清低病毒载量,不伴有肝硬化,治疗时合用利巴韦林,女性及不嗜酒。快速病毒学应答的获得可以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病毒学检验,从而提高乙肝病毒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吉林市肛肠医院进行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液标本322例进行乙肝病毒的两对半检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乙肝感染以及疾病的传染性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 与HBV-DNA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在进行了化验的322例两对半标本当中,判断存在乙肝感染的标本例数有218例,正常没有病毒感染的例数为104例,同时判断为大三阳的患者89例,小三阳的患者129例.乙肝患者均存在HBsAg阳性,在正常人群当中HBsAg阳性的患者仅33例,有HBsAb阳性的患者有67例均是正常人群.HBV-DNA定量检测<50 U/mL的例数有233例,乙肝两对半结果 与HBV-DNA检查基本一致.结论 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检验,不仅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出患者有无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而且还能够对乙肝病毒的传染性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90例小儿肺炎病毒学研究及临床分析舒思静,徐金鑫,韩其香(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23300)对我院75例婴幼儿肺炎及15例新生儿肺炎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鼻咽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8V)及流感病毒(A、B)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基线和治疗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随访124例接受了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治疗前、治疗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HCVRNA含量检测.结果 23例无应答(18.5%),24例复发(19.4%),54例(53.5%)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77例(62.1%)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不伴有肝硬化,治疗时合用利巴韦林,女性,不嗜酒,基线HCVRNA<4000001U/ml者易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有关的基线和治疗因素包括:血清低病毒载量,不伴有肝硬化,治疗时合用利巴韦林,女性及不嗜酒.快速病毒学应答的获得可以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获得.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病毒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临床病毒学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进而加大病毒学检验的精准程度,提升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率。方法:2011-02-01到2013-02-01,我科接诊乙型肝炎患者107例。对107例乙型肝炎者予以病毒血清学测检,采集血液,经检测试剂盒对血液予以测检,并对乙型肝炎者的化验结果(病毒学)予以分析,例如:表面抗原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以及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结果:在107例乙型肝炎者中,73.83%HBcAb(核心抗体)显阳性,54.21%HBeAb(e抗体)显阳性,43.93%抗原)显阳性,14.02%HBsAb(表面抗体)显阳性,84.11%HBsAg(表面抗原)显阳性。结论:实施病毒学详细检验,使乙肝五项指标于乙型肝炎者中得以精确检查,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效度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床病毒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临床病毒学进展作简要介绍: 一、病毒作为新病原和对病毒的再认识在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近500种病毒中,近年来又增添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病毒或新亚型病毒:如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嗜B淋巴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以及引起爱滋病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2型和引起人肝炎的D型(丁型)肝炎病毒等。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