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在复杂的条件下成批伤救治成功的水平,由《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主办、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承办的“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拟定于2010年10月22日~26Et在北京举办,大会主席为本刊总编辑孙永华教授。届时将邀请盛志勇院士、付小兵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参加,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灾害濒濒发生的年代,地震、森林火灾、煤矿爆炸、暴雨山洪、泥石流等濒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贯彻好中央领导的要求——第一时间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水平,总结经验教训,2010年10月22日~24日,由《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309医院)承办的“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在北京西山脚下胜利召开。盛志勇院士、王澍寰院士、付小兵院士特为论坛题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疗法(NPWT)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NPWT治疗19例患者,共22个深Ⅱ度烧伤创面。观察坏死组织清除情况,记录伤后10、14、21、28d创面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NPWT治疗后,观察的22个创面中有18个创面的坏死组织被全部清除,其余4个创面表面坏死组织被部分清除。创面愈合率在伤后10、14、21、28d分别为(444-27)%,(69±28)%,(90±13)%,(100±0)%。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4.9)d,1个创面最后通过手术封闭,其余创面均通过换药愈合。结论NPWT具有加速深Ⅱ度创面愈合的作用,对坏死组织有效地清除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由于火灾、恐怖袭击等时有发生,成批烧伤的治疗仍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通过宏观调控,提高救治效率是成批烧伤医治的突出特点,创面是烧伤治疗的核心,本文针对创面尤其是成批烧伤深Ⅱ度创面的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做好基础治疗的前体下,尽早行削痂、磨痂去除坏死组织是成批烧伤创面处理的原则.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悬浮床、生物敷料覆盖等非手术疗法则是手术疗法的有益补充.善于利用医学科技进展,提高创面处理水平,降低死亡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致残率是成批烧伤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覆盖急性毁损性创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诊住院治疗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患者的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组:急诊清创后同种异体皮覆盖创面,待二期修复创面的28例为治疗组;清创后一期皮瓣、植皮封闭创面的2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创面封闭时间。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治愈时间(16.17±1.87)d与实验组(21.71±3.9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损伤急诊手术应以稳定患者全身情况为重点,创面使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待二期修复,可降低急诊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SWCT)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换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将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换药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的应用。其中治疗组彻底清创后使用无菌生物半透膜覆盖创面,使用间歇负压泵调节负压(80~100mmHg),治疗时间(治疗5min,间歇2~3min)、持续时间依创面情况而定,3~7d换药一次。对照组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根据渗出量每天换药1~2次。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操作难易程度、患者耐受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周(平均1.5周),对照组2~12周;慢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4周(平均3周),对照组2~32周。平均换药治疗费用:治疗组约1200元左右,对照组约2000元左右。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贴膜过敏现象。结论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用药、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疗费、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TGF-β在创面修复中主要介导了细胞的迁徙、增殖、分化与凋亡,胶原、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调节细胞与组织对损伤的反应等,被认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影响创面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由许伟石、刘琰、乐嘉芬主编的《烧伤创面修复》(第二版)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出版。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于2000年首次出版,以其“实用为主,适当介绍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介绍烧伤创面处理的方法和适用技术”的特点获同行肯定。新书应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在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的框架结构上重新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糖尿病足规范化治疗、及时地传播国内外最新进展,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论坛的基础上,应广大同行要求,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于2009年6月在武汉举办“2009年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糖尿病足创面修复论坛”,会议主题: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与干细胞移植。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国际学者参加专题讲座,并进行干细胞移植现场演示。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皮肤溃疡患者采用控制血糖、增如营养、防治感染等措施,ActivSkin直接覆盖于创面,创面分3层包扎,常规换药,分别于术后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可见ActivSkin在创面存活,创面边缘可见白色新生组织形成,随时间延长创面逐渐缩小,平均28d后达到临床愈合。结论利用ActivSkin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早期修复、缩短病程和降低由此产生的致残率;为ActivSkin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创膜对兔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做兔背全层创伤模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分别外用护创膜及无菌凡士林敷料。伤后3、5、7、10、l4、17、21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并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估创面的修复质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及修复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创膜与凡士林纱布相比能加速创面愈合(P<0.O5),护创膜组在皮肤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上优于凡士林纱布组(P<0.05)。结论护创膜促进创面愈合并提高愈合的质量,是创面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对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对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导致创面的患者分为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118例和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及支架置入术、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和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108例共两组,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和选择性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的缺血,分析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和复发率等)。结果 (1)226例下肢动脉缺血形成的创面中足部感染或溃疡197例(87%,197/226),小腿皮肤慢性感染和溃疡29例(13%,29/226)。创面〈1cm者59例(26%,59/226),创面1~2cm者77例(34%,77/226),创面2~5cm者63例(28%,63/226),创面〉5cm者27例(12%,27/226);(2)226例行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结果201例(阳性率89%,201/226),其中完全闭塞者48例(24%,48/201),重度狭窄者71例(35%,71/201),中度狭窄者82例(41%,82/201);(3)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者192例,检测阳性结果为167例(87%,167/192),其中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23例(14%,23/167),髂外动脉+股动脉闭塞或狭窄者39例(23%,39/167),股动脉+腘动脉闭塞或狭窄者58例(35%,58/167),腘动脉下动脉血管闭塞或狭窄者47例(28%,47/167);(4)在108例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修复再通重建(PTA)及支架置入术32例(30%,32/108),人工或自体血管搭桥动脉旁路移植血管修复再通重建(髂-股动脉、髂-腘动脉、股-股动脉、股-腘动脉、股-胫前或后动脉)术36例(33%,36/108),动脉血管内膜硬化斑剥脱血管成型修复再通重建术25例(23%,25/108),动脉血管切开取栓再通术11例(10%,11/108),大网膜移植血流再通重建术4例(4%,4/108);(5)行和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相比,创面愈合的天数平均缩短(25±3)天(P〈0.05),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7%(7/108),复发率为8%(8/108),未行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的患者截肢率为14%(16/118),复发率为27%(32/118)。结论 在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或足部创面的愈合的过程中,下肢动脉血管再通修复重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人体中一种重要自分泌/旁分泌的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局部应用hEGF修复创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基因修饰细胞技术的出现为创面局部应用hEGF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hEGF及其基因修饰的细胞在创面修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早期分流转运、多专业联合救治的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5批50例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的临床资料,采取积极分流转运、早期气管切开、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以及修复创面等综合措施救治上述伤员。结果伤员的抢救组织严密,应用飞机包机转运分流过程安全顺利。本组伤员中1例伤后4h死于重度肺爆震伤,1例伤后6h死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分别于伤后33d、40d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46例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多专业联合救治可以提高烧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成功率。制定合理的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配备有力的后勤保障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成批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亦称负压创面(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歇地或持续地在创面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促进创面愈合的新颖的、日趋成熟的治疗方法。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1]博士最先提出封闭负压引流,并用于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2011年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以“创面修复的转化实践”为主题,旨在交流和分享创面修复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促进该学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创伤修复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性研究。本次会议拟于2011年4月9日~4月11日在中国上海徐汇瑞峰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7.
由许伟石、刘琰、乐嘉芬主编的《烧伤创面修复》(第二版)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出版。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于2000年首次出版,以其“实用为主,适当介绍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介绍烧伤创面处理的方法和适用技术”的特点获同行肯定。新书应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在第一版《烧伤创面修复》的框架结构上重新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住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常规清创后,试验组创面使用ADM覆盖,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覆盖,每例患者选取4cm×4cm大小创面作为观察区域,比较两组治疗后1d、3d、7d、12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术后第5天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开始有区别,治疗后7d,试验组肉芽创面(24.87±0.24)%与B组(18.66±0.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17±1.87)d,较B组(32.71±3.95)d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面覆盖物,能有效地保护创面,促进创面血管化形成,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循环纤维细胞是近些年来在外周血液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种白细胞亚群,由于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其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潜在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循环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方法:分别以“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circulating fibrocytes、A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4至2015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5年,检索内容为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因其安全、有效并能较好的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创面修复。循环纤维细胞是在外周血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新型白细胞亚群,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在伤后早期进入损伤部位,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动物研究证实,应用循环纤维细胞可改善慢性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吸入性损伤呼吸道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吸入性损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7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2d开始用药,疗程20d。并于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TP)、白蛋白(Alb)、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以及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ALF中TP、Alb、COP随治疗逐渐降低(P〈0.05)。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随治疗逐渐减少,纤毛细胞逐渐增多(P〈0.05)。结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愈合有密切关系,可促进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对吸入 性损伤呼吸道黏膜的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