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味四物四藤汤不同工艺提取物(TFT-I,TFT-Ⅱ)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0.007 g·kg-1)、TFT-I低、高剂量组(1.24,2.48 g·kg-1)、TFT-Ⅱ低、高剂量组(1.48,2.96 g·kg-1),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于第5天用尿酸钠晶体法造模。观察造模24 h后大鼠步态;用纸带法测定不同时相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OX-2)的水平,采用同分异构体原理测定大鼠关节组织中前列腺素-2(PGE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8 h关节肿胀(0.07±0.01)cm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于8 h达到高峰(0.52±0.02)cm(P<0.05),踝关节组织中IL-1β,COX-2和PGE2水平均升高,分别为(4.79±0.34),(14.94±1.50)μg·L-1和(1.57±0.16)×10-2A)(P<0.05)。与模型组相比,TFT-I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TFT-I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及关节组织中IL-1β,COX-2和PGE2水平,分别为(3.57±0.40),(11.72±1.17)μg·L-1和(1.20±0.11)×10-2AP<0.01);TFT-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降低踝关节肿胀度及上述炎性因子无显著影响。结论:TFT-I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IL-1β,COX-2和PGE2的水平有关;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时,加味四物四藤汤中来自“黄芪和四物汤”的醇溶性成分可能是本方剂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取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吲哚美辛组,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汤与吲哚美辛对比治疗,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肿胀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水平.结果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高、中、低剂量在致炎后各时间点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酸钠所致大鼠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程度,降低步态评分,降低炎性因子IL-1、IL-6、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对尿酸钠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丹参素钠的抗抑郁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的抗抑郁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强迫游泳、小鼠强迫游泳、小鼠悬尾实验3种急性抑郁模型上,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丹参素钠低、中、高剂量组和阿米替林组,观察药物预先单次灌胃对大/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建立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观察丹参素钠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不动时间为(139±34)s,丹参素钠(12,24,48 mg·kg-1)可分别缩短大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至(107±23),(89±18),(76±18)s,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不动时间分别为(123±39),(110±26)s,丹参素钠(18,36,72 mg·kg-1)可分别缩短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至(97±28),(89±23),(78±19)s;缩短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至(92±24),(83±26),(67±15)s,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C12细胞经皮质酮损伤,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吸光度(A)为0.68±0.08,与空白对照组A 1.41±0.3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丹参素钠(1,10,100 mg·L-1)可显著提高 PC12细胞的存活率,与皮质酮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丹参素钠具有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壮骨1号方对骨性关节炎的抗损伤作用。方法:选SD大鼠,以泊洛沙姆载药体加载木瓜蛋白酶制成温敏型原位凝胶控释剂,按照0.05 mL(1.6 U)/关节剂量,双侧膝关节注射,50 ℃环境下作用2 h复制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等容蒸馏水)、壮骨关节丸(1.10 g·kg-1)组与壮骨1号方(2.20,1.10,0.55 g·kg-1)治疗组,氨基葡糖(0.03 g·kg-1)阳性药对照组,ig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计算MMP-3/TIMP-1;观察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模型组大鼠关节液中MMP-3/TIMP-1为0.092±0.010,与正常组0.062±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壮骨1号方2.20,1.10,0.55 g·kg-1剂量治疗8周后,MMP-3/TIMP-1明显降低,分别为0.060±0.016,0.060±0.028,0.057±0.027,与模型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理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软骨坏死面积为(37 734±11 504)μm2,与正常组(0.00±0.00)μ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骨1号方2.20,1.10 g·kg-1治疗8周后,关节软骨坏死面积为(26 601±6 506),(27 061±10 425)μm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1号方具有一定的抗软骨损伤作用,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介导维生素D系统对Dahl盐敏感大鼠心肌重塑模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Dahl盐敏感大鼠分为模型组、维生素D组(3×10-5 mg·kg-1·d-1)、淫羊藿苷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20、60、30 mg·kg-1·d-1),10只Dahl盐抵抗大鼠作为正常组。通过给予含8% NaCl高盐饲料喂养构建心肌重塑模型。造模6周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超纯水灌胃外,连续给药6周。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和纤维化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12、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DCs表型及Th17/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1α-羟化酶(CYP27B1)、24-羟化酶(CYP24A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发生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肥大肿胀等病理改变;心肌胶原纤维增生显著、心肌纤维排列较紊乱;血清25(OH)D3、IL-10水平降低,血清IL-17、TGF-β1、IL-6、IL-12、NT-ProBNP含量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DCs细胞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低表达CD11、CD11b(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17/Treg值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YP24A1 mRNA表达量和蛋白明显升高,CYP27B1、VDR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肌纤维排列相对规整,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减轻;明显降低血清NT-ProBNP、IL-17、TGF-β1、IL-6、IL-12含量,明显升高血清25(OH)D3、IL-10含量(P<0.05);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及MHC-Ⅱ表达量,升高CD11、CD11b分子表达(P<0.05);明显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Th17/Treg值,升高Treg细胞比率(P<0.05);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YP24A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VDR、CYP27B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通过调控维生素D系统调节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及Th17/Treg细胞比例,从免疫平衡角度发挥改善心肌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松杉灵芝29种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松杉灵芝微量元素含量,为松杉灵芝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松杉灵芝中2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松杉灵芝菌盖中重金属元素Pb含量为(4.21±0.29)μg·g-1,Cu含量为(12.55±1.12)μg·g-1,As含量为(1.26±0.08)μg·g-1,Cd未检出。松杉灵芝菌柄中重金属元素Pb含量为(3.63±0.04)μg·g-1,Cu含量为(16.59±1.24)μg·g-1,As含量为(1.58±0.05)μg·g-1,Cd未检出。松杉灵芝菌盖中Al,Fe,Zn,Mn含量比赤芝菌盖高。结论:松杉灵芝中重金属元素Pb<5 μg·g-1,Cd<0.3 μg·g-1,Cu<20 μg·g-1,As<2.0 μg·g-1,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玉郎伞(YLS)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3 mg·kg-1),玉郎伞水提物(TYLS)高、低剂量组(按生药量计60,30 g·kg-1),YLS总黄酮(FYLS)高、低剂量组(0.1,0.05 g·kg-1),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30 min,采用腹腔注射20%酵母混悬液5 mL·kg-1 2次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最后测定肺组织的湿干比重(W/D)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并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W/D和MPO活性增大、肺组织IL-1β含量增加、NF-κB p65表达升高(均P<0.01),肺组织有炎性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TYLS高、低剂量组(4.31±0.15),(4.72±0.35)及FYLS高剂量组(4.74±0.23)肺W/D低于模型组(5.01±0.33)(P<0.05,P<0.01);TYLS高剂量组及FYLS高剂量组的肺MPO活性为(1.000±0.304),(0.956±0.139)U·g湿片-1,肺IL-1β含量为(265.58±47.05),(222.31±53.99)ng·L-1,肺组织细胞NF-κB p65阳性率为(51.00±8.62)%,(48.88±11.80)%,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另外,从组织病理学角度上看,TYLS及FYLS组肺损伤程度也有所减轻,以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预先给予TYLS或FYLS可明显减轻ALI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及肺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NF-κB途径从而抑制IL-1β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肾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早期DN患者6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DN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受检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早期DN[JP2]患者组hs-CRP,TNF-α,IL-6,ICAM-1及ET-1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DN患者FMD较对照组降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外周血hs-CRP,sICAM-1,ET-1,TNF-α,IL-6[hs-CRP(9.24±2.16)mg·L-1, sICAM-1(257.72±16.32) μg·L-1, ET-1(103.78±12.21) ng·L-1,TNF-α(14.62±7.23) ng·L-1,IL-6(16.12±5.68) ng·L-1]较常规治疗组[(14.58±3.32)mg·L-1, (567.43±16.24) μg·L-1, (258.5±9.78) ng·L-1, (36.72±6.23)ng·L-1, (34.62±7.01)ng·L-1]下降更明显,FMD升高更明显[(10.12±3.27)% vs (7.17±0.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的降低早期DN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肾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实施颈静脉插管手术后,单次尾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10 mL·kg-1,含丹参素1.472 9 g·L-1,原儿茶醛0.229 0 g·L-1),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最大浓度(Cmax)分别为(73.73±11.46),(4.60±3.39)m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88±0.20),(1.13±0.61)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0.19±5.12),(2.15±1.56)mg·L-1·h。结论: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和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分别给予秋水仙碱混悬液(0.5 mg/kg)及痛风舒混悬液(375 mg/kg)灌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5、10、15 g/kg灌胃。末次给药1 h后,空白组在大鼠左侧关节腔内注射0.2 mL生理盐水,其余6组大鼠均在腹腔注射3%氧嗪酸钾盐混悬溶液,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0.2 mL尿酸钠混悬液制备GA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NLRP3、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空白组上升(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各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下降(P <0.05);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CYP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新方法。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方法对53例外周血标本CYP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4357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AS-PCR测定结果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的测定结果一致。结论采用AS-PCR检测CYP17基因多态性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2.
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上皮性卵巢癌(A组)、2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组)、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C组)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D组)中MMP2和MMP9的表达和预后。结果 MMP2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4.7%和92.1%,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40%)和正常卵巢(40%和50%),A组中的强阳性率(73.7%和78.9%)显著高于B组(27.2%和31.8%)、C组(5%)和D组(10%)(P<0.05);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94.4%和88.9%)显著高于早期的强阳性率(40%和45%)(P<0.05);中低分化(G2~G3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53.3%和40%)显著高于高分化(G1级)的强阳性率(12.5%)(P<0.05);有淋巴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94.7%和89.5%)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强阳性率(68.4%和73.7%)(P<0.05)。结论 MMP2和MMP9可能参与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它的异常高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复发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补肾通督胶囊对RA患者Th17/Treg平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L-17A、TGF-β1、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Th17及Th17/Treg显著降低(P0.01),Treg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IL-17A显著降低(P0.01),TGF-β1、IL-10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GF-β1与IL-10升高更加明显(P0.01),IL-17A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降低血清IL-17A含量,而使血清TGF-β1、IL-10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h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测量微血管密度,实时荧光PCR法测量肺组织IL-17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结果:痹痛灵颗粒可降低造模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下调IL-17mRNA过量表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IL-17mRNA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在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及造血系统疾病对抗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17和IL-25是近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两者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观察临床溃疡性结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人外周血中IL-17和IL-25水平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IL-17和IL-25与溃疡性结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社区实施中医综合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中医院辖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在的两个社区各100名抑郁症患者,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在社区内实施中医综合干预,对照组予西药及认知疗法,共观察2年。结果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得分;干预2年后干预组抑郁症的症状反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在社区中提高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抑郁情绪,降低症状反复率,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及肺组织中Th17与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OPD的关系。方法选取入院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收集痰液,支气管镜活检留取标本。以ELISA方法测定痰液上清及组织匀浆中的IL-17浓度,Western blot测定活检组织人类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对活检组织匀浆RORγt蛋白含量与肺功能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肺组织病理学状态与实验分组高度吻合。诱导痰中IL-17浓度在健康对照组、稳定COPD组、急性加重COPD组依次为0.56(0.02~1.02)ng/L、0.74(0.44~1.78)ng/L、2.62(1.63~4.51)ng/L,活检匀浆中IL-17浓度分别为4.01(1.82~9.39)ng/g、6.26(3.89~13.81)ng/g、16.38(5.85~91.66)ng/g。Western blot支气管匀浆RORγt蛋白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稳定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组依次为0.301±0.083,0.575±0.126,0.914±0.133,3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ORγt蛋白含量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肺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痰液与肺组织IL-17水平增高,肺组织RORγt表达增多。Th17、IL-17在COPD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水提取物(Sophora flavescens aqueous extract,SFAE)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分离豚鼠淋巴结获取原代淋巴细胞,采用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初始CD4^+T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SFAE对T细胞活力的最佳抑制浓度。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建立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模型,并以SFAE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h17细胞比例,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RORγt)、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FAE浓度在0.01 mg·mL^-1时对初始CD4^+T细胞的活力有抑制作用(P<0.01),选择该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能明显上调CD4^+IL-17A+T细胞的比例(P<0.001),上调RORγt、STAT3、IL-17A、IL-17F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SFAE干预后模型处理组的CD4^+IL-17A+T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STAT3、RORγt、IL-17A、IL-17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SFAE能够抑制Th17细胞分化,降低Th17细胞比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ORγt及STAT3的活性,降低IL-17A、IL-17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