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显微外科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手术治疗的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进行分析.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2 ~58岁,平均52.6岁.6例病人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动脉瘤累及大脑后动脉,行颞浅动脉—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按Glasgow结果评分(GOS)进行术后评分,术后7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搭桥病人动眼神经不全瘫痪同术前,中残.结论 基底动脉动脉瘤手术困难,并发症多,选择适当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亦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鹿明  李超  杨偲  于金录  罗祺 《吉林医学》2010,31(28):4909-4910
目的:分析和总结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特点。方法:27例患者均行CT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其中动脉瘤直径在15mm以上的2例,5~10mm17例,5mm以下8例。Hunt-HessⅠ~Ⅱ级16例,Hunt-HessⅢ~Ⅳ级11例,2例术前出现动脉瘤破裂死亡,2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动脉瘤比较复杂,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术中出现严重血管痉挛未行栓塞治疗,其余均成功填塞。结果:21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其中14例致密栓塞,3例近致密栓塞,4例大部分栓塞。GOS评分5分11例,4分5例,3分5例,2分4例,1分2例。术后16例有效造影随访6~9个月,14例致密栓塞的患者动脉瘤无复发,2例只放置支架的患者动脉瘤仍然存在,准备2期随诊DSA,再外科介入治疗,另6例电话随访未发现异常,1例失随访。结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介入治疗为目前首选方法,并发症相对少,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致残致死率低,但是同时存在潜在风险,如出现痉挛、缺血,则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Wang QH  Zhou LF  Wu X  Gong JQ  Dai JH  zhang XJ  Zhang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432-143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发生是由及血流动力学因素诱发血管壁继发性损伤所造成的。对于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理论计算研究已有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
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计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我们应用创伤法和显微外科技术研制成功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的动物模型。根据此模型,又对动脉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建立1.1.1 动物选择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重2.5~3.5kg。  相似文献   

6.
韦继明 《中外医疗》2021,40(12):189-191,195
脑动脉瘤为脑动脉壁的局限性的囊性膨出,好发年龄40~60岁,病因有先天性、感染、动脉硬化等,发生位置80%在Willis环,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发生最多,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次之.脑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常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致头痛、呕吐等症状就诊,严重时伴意识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测量22个动脉瘤的壁面剪应力(WSS)、WSS比值、剪应力集中指数(SCI),同时在DSA上测量动脉瘤的二维参数(最大瘤颈、最小瘤颈、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载瘤动脉直径、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比较并分析颅内动脉瘤形态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与动脉瘤WSS、WSS比值均呈正相关(r动脉瘤WSS=0.565、0.481,rWSS比值=0.461、0.454,均P<0.05),动脉瘤角度与SCI呈正相关(r=0.452,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的逐步回归方程如下:动脉瘤WSS=-55.99+88.99ratio1(P=0.006),WSS比值=0.048+0.264ratio1(P=0.031),SCI=-0.691+0.097angle(P=0.035);式中ratio1为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angle为动脉瘤角度。按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分为<1组、1~2组、>2组,3组动脉瘤WSS、WSS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组均明显高于<1组、1~2组(均P<0.05);瘤颈/载瘤动脉直径较大的动脉瘤,其WSS较高,反之较低。按载瘤动脉角度分为<135°组、≥135°组,两组S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是由动脉瘤形态以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所决定,WSS与最大瘤颈/载瘤动脉直径有关,SCI与动脉瘤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在基底动脉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10月份因基底动脉动脉瘤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血管内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开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后72 h内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为95.2%,术后3个月进行DSA复查,患者置入支架位置理想,未见明显瘤体影像。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8.9%,3例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术后1个月临床改善率为61.1%,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较高,是基底动脉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探测不同年龄组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观察其血流速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增高或降低。结论 TCD可客观评价VBI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治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血流动力学变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定义为:以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和曲折等改变为特点的颅内血管病变。它可引起反复卒中,预后差,尚无明确治疗手段。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例被早期诊断。文章就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理特点探讨了与中医学的关系,进而提出中医诊治本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弹性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动脉瘤壁的力学特点对其的影响。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采用计算流体-固体耦合分析,研究颅内动脉瘤弹性壁模型中的血液流动和管壁运动的相互耦合过程,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弹性壁时动脉瘤形态发生改变,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夹角也发生改变,使射入流在动脉瘤内的流场分布和壁面剪应力在动脉瘤壁表面分布受到影响。结论CFD数值模拟能直观反映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了更好地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定量分析,应该采用更为准确的弹性壁模型。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Unclippable fusiform basilar trunk aneurysm is a formidable condi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computational mode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a fusiform basilar trunk aneurysm.
Methods  The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 of a fusiform basilar trunk aneurysm was constructed using MIMICS, ANSYS and CFX software. Different hemodynamic modalities and border conditions were assigned to the model. Thirty poi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on the wall and within the aneurysm. Wall total pressure (WTP), wall shear stress (WSS),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of each point were calculated and hemodynamic status was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modalities.
Results  The quantitative average values of the 30 points on the wall and within the aneurysm were obtained by computational calculation point by point. The velocity and WSS in modalities A and B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remaining 5 modalities; and the WTP in modalities A, E and F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maining 4 modalities.
Conclusions  The digital model of a fusiform basilar artery aneurysm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This model could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clinical treatment op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80只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20只。根据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动物模型。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剪开正中胸骨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动脉中段;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采用左侧胸腔第3~4肋间隙开胸,结扎兔左前降支及左旋支动脉中段。饲养4w后,应用实时i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模型评价,比较不同开胸方式和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室壁瘤模型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室壁瘤形成特点。结果(1)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动物存活率(90%、95%)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65%、70%)(P〈0.05)。(2)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室壁瘤形成率(84%、86%)明显高于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50%、53%)(P〈0.05)。(3)胸骨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瘤容积(LVAV)较胸骨开胸左前降支组与肋间隙开胸左前降支组明显增加(P〈0.05),LVEF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扎不同冠状动脉对建立室壁瘤模型动物存活率和造模成功率有直接的影响,结扎左前降支和左旋支建立室壁瘤模型的模型成功率较高,可形成容积较为固定的室壁瘤。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治疗不可夹闭的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本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计算机模型并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MIMICS、ANSYS和CFX软件建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三维数字化模型。将模型设置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和边界条件,在动脉瘤内和动脉瘤壁上分别随机选取30个坐标点,计算坐标点血液流速,壁压力和壁剪切力,分析不同模式下相关的力学参数特征,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分别计算30个坐标点壁剪切力,壁压力和血流速度的均值并进行比较,模型A和模型B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和动脉瘤壁剪切力较其他模型高,模型A、E和F的动脉瘤壁压力高于其它模型。结论 基底动脉干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模型可靠、实用,可以为基底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通过改变基底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可夹闭的梭形基底动脉干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梭形基底动脉瘤,阻断双侧椎动脉要非常慎重,要在后交通动脉的侧枝循环或有效的高流量架桥血流保证基底动脉穿通支有一定灌注压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94例糖尿病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稍低于MCA;而高血压组BA的血流增快则明显低于MCA。两组相比,唯有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明显高于高血压组。此外,糖尿病组BA的频谱和音频异常率不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同名动脉,也远远超过同组的MCA和VA。结果表明糖尿病的BA血流紊乱较为常见而且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TCD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栓塞面积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不同梗阻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肺栓塞面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选择性栓塞肺动脉,建立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比较栓前、栓后15min,30min,1h,2h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心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自体血栓均按要求阻塞相应肺动脉,肺栓塞形成后心输出量下降,肺动脉压力显著增高,并在1h,2h达到峰值,各血流动力学指标随肺栓塞面积增大而变化更显著。结论此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确切可行,具有可重复性。肺栓塞导致血流动力学及左右心室功能紊乱,栓塞面积与其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危险相关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造影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39枚,其中破裂动脉瘤28枚,未破裂动脉瘤11枚。重建三维脑血管造影影像获得动脉瘤模型,测量其形态学参数,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破裂组瘤高/颈宽比(AR)为1.233±0.483,高于未破裂组(0.832±0.252,P=0.002);破裂组标准化壁面切应力(WSS)为0.545±0.259,低于未破裂组(0.761±0.216,P=0.015);破裂组低壁面切应力面积(LSA)为(11.669±16.041)%,高于未破裂组[(1.236±2.212)%,P=0.040]。其余指标,包括瘤体/载瘤血管直径比(SR)和剪切震荡指数(OS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AR值、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影响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于检验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血管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的模型。方法:分别以实验动物腹直肌后鞘、Dacron补片、不同口径的Dacron人血管及球囊导管材料,采用四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瘤模型。结果:11例动物10例模型制作成功,1例死亡,1月后造影检查发现9例的动脉瘤模型形态满意,1例动脉脉瘤扩张程度较差。结论;以腹阗甩垢鞘为材料制作动脉瘤模型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不易漏血、无异物反应的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 1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对各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观察。完成前降支吻合 10例 ,右冠状动脉吻合 7例 ,钝缘支吻合 10例 ,对角支吻合 6例。结果 :本组无死亡 ,行前降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行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一定的右心功能 ;吻合钝缘支和对角支时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变化 :MPAP、PCWP、CVP明显升高 ,SVI及LVSWI明显下降 ,CI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行主动脉近心端吻合时MPAP、SVRI、PVRI明显升高 ,CI明显下降。术毕及术后 2h、6h、16h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CI有明显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对钝缘和对角支冠状动脉吻合时 ,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 ;术毕及术后 2h、6h及 16h ,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 ,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