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抗氯喹恶性疟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我国抗氯喹恶性疟近况崔宜庆,蔡贤铮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海口570203)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泰国和哥伦比亚,首先发现抗氯喹恶性疟后,抗性虫株已扩散到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中南美洲和非洲 ̄[1,2]。我国70年代初在云南耿马县孟定(1973...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东南亚地区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南方的部分森林区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和巴拉巴按蚊的分布较广。迄今对恶性疟原虫抗氯喹的机理尚不明了。但据Peters(1970)指出  相似文献   

4.
发现疟原虫可以对抗疟药产生抗性历时已久。早在1844年Elliotson报告奎宁对疟原虫的疗效降低,1910年Neive等描述了巴西的疟原虫对奎宁有抗性。氯喹从1934年开始被采用,50年代后普遍应用,但1957年在哥伦比亚和柬泰边境已出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1960年经详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 1960~1961年仅在南美和东南亚证实存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69~1970年在缅甸进行了抗氯喹恶性疟的临床验证。试验对象均为现症病人,试验方法和抗性分级均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试验病例均作尿中氯喹测定,部分病例测定血浆中氯喹浓度。共调查了105例,RI 66例,RⅡ19例,RⅢ3例,敏感者17例。凡查出的抗氯喹病例就随机分成10个组,各投以不同药物或复方治疗,如仍无效,最后给以奎宁治疗。试验发现,抗氯喹病例中对其他某些药物或复方也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乙胺嘧啶50毫克单次治疗6例,均在7~28天复燃;磺胺甲氧嗪(SMP)1克单次治疗6例,5例复燃;乙胺嘧啶50毫克加SMP 1克单次治疗6例,4例复燃;乙胺嘧啶13毫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国外传染源的输入,抗氯喹株恶性疟的扩散,1992年恶性疟病例上升至5379例,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56%,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程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发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恶性疟流行概况及其对氯喹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o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579便,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65%,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强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东南亚有1亿人口居住在抗氯喹株恶性疟流行区内,加之媒介对杀虫剂的抗性,严重阻碍着抗疟措施的顺利完成。60年代仅局限于泰国、南越和马来西亚的个别地区,70年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成了东南亚抗疟失败的主要因素。氯喹抗性的体内测定法,缺点之一是受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大,其二是需时7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 方法按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结果所解冻培养的3虫株,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且能产生配子体,并以低配子体率维持一定时间,随着配子体消失,疟原虫无性体健壮,繁殖良好;对药敏测定,3株疟原虫对氯喹皆具高程度抗性(分别为32、64和32 pmol/#);对喹哌也具抗性(分别为64、64和32 pmol/#),但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氯喹抗性程度逐渐下降,最后皆转变为敏感(分别为第1 70、110和第80 d).而对喹哌抗性则无变化.结论3株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不稳定,可能与原抗性程度不高和易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及其抗性程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抗氯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株,观察其对氯喹和喹哌的抗性变化。方法 按Trager等常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方法和Reckmann等分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和药效测试。结果 所解冻培养的3虫株,在培养初期疟原虫生长细弱,且能产生配子体,并以低配子体率维持一定时间,随着配子体消失,疟原虫无性体健壮,繁殖良好;对药敏测定,3株疟原虫对氯喹皆具高程度抗性(分别为32、64和32pmol/#);对喹哌也具抗性(分别为64、64和32pmol/#),但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氯喹抗性程度逐渐下降,最后皆转变为敏感(分别为第170、110和第80d)。而对喹哌抗性则无变化。结论 3株抗氧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不稳定,可能与原抗性程度不高和易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泰国抗氯喹恶性疟高度流行区内,单用四环素治疗恶性疟成人患者16例,其中8例是曾用氯喹常规治疗后复发的病人。患者均无症状,血内无性体原虫的密度不高(低于4,500个/立方毫米)。每天口服盐酸四环素4次,每次250毫克,连服10天。在治程中观察临床表现,并每天血检原虫,治毕后3周内每周血检1次。  相似文献   

12.
抗氯喹恶性疟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7年在泰国与柬埔寨边境的拜林地区首次报道了抗氯喹恶性疟[1。40年后的今天,抗氯喹恶性疟的地理分布几乎与恶性疟原虫的地理分布等同(巴拿马运河以北的中美洲、亚洲西南部和北非少数地区除外)[2,3]。而且,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 出现了多药物抗性恶性疟[3 ], 使人们在药物治疗方面不得不开辟新途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尽管如此, 人们对抗氯喹恶性疟的抗性机制仍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氯喹抗性如此惊人的传播致使WHO 预言: 在新的抗疟药仍未产生的情况下, 到2010 年受疟疾侵害的人口可能会增加一倍 [4 ]  相似文献   

13.
过去虽多次报道东非有抗氯喹的恶性疟,但大多是用体内方法测试的。由于该法可能受宿主的免疫耐受性、重复感染、吸收障碍及伴用其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认为临床上考虑抗药性的病例,需测定血清氯喹浓度或用体外技术评价。本文报道意大利的一例感染肯尼亚株恶性疟原虫的病人,经体外试验,证实对氯喹有高度的抗性。患者36岁,男性,于1982年秋到肯尼亚旅游15天之前未到过其他疟疾流行区,也未服过抗疟药。在返回意大利的第2天,出现高烧、头痛、关节痛,6天后,未经血检和就医便开始服氯喹,服药后次日入院,血检发现恶性疟原虫(4,500/μl),当给予氯喹治疗,连服5天,每日450mg,总量3,300mg,治疗期间无呕吐及腹泻。治后第3天,体温正常,症状  相似文献   

14.
抗氯喹恶性疟一例报告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630000周小梅,唐利平患者男性,17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呕吐7天,加重4天,于1994年6月27日急诊人院。自述人院前1月去海南打工,半月后腹痛、呕吐,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回家,途中除乏力外余无不适。回...  相似文献   

15.
前两年曾报告在印度尼西亚存在恶性疟原虫对4-氨基喹啉类的抗性。最近作者又在东加里曼丹巴里巴板附近的3个点进行了原虫调查和抗性测定。结果:靠沿海的当地移民,原虫率为31.4%,在部分开发的森林区,一个移民点和  相似文献   

16.
宿松县地处皖西南,为间日疟流行区。经过多年持续综合防治,至1993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2(?)以下。1994年8-10月,在海南省东方县打工返乡的农民血检中发现输入性抗氯  相似文献   

17.
抗氯喹恶性疟的测定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氯喹恶性疟的测定和治疗张家埙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改变了全球的抗疟形势,大规模的抗疟计划受到挫折。后来发现恶性疟原虫对多种抗疟药也产生抗性,甚至同一株恶性疟原虫对几种抗疟药物产生抗性,即多重抗性。我国抗氯喹恶性疟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云南、...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在印尼东加里曼丹对几个居民点的居民进行抗氯喹恶性疟调查,血检661人,恶性疟阳性者67人(10.1%)。对其中2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氯喹敏感性试验。氯喹总剂量为25毫克/公斤(基质),即第1、2天各服10毫克/公斤,第3天服5毫克/公斤,服药后0~10天,每天取血作厚薄血片镜检,其后在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血检考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印度尼西亚第1例抗氯喹恶性疟患者。这例患者为一美国妇女,1972年住在雅加达时,曾自3月28日开始每周一次预防服用磷酸氯喹(基质)300毫克和磷酸伯喹(基质)45毫克,于同年4月9~15日去中爪哇的日惹和沃诺梭博访问期期,仍继续预防服药。于4月20日寒战发热、喉痛,就诊时体温37.8℃,有急性水肿,咽有红斑,鼻有脓性卡他。每日口服青霉素G4次每次250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一例从莫桑比克感染的抗氯喹的恶性疟患者,系一妇女,24岁。病人从莫桑比克的洛伦索马克斯返回后两周出现症状,因恶寒、头晕两周而住院。体检:体温40℃,粘膜略苍白,无黄疸,脾脏不肿大,也无脑膜刺激症状,神志清醒,血液培养排除伤寒,后经血检发现恶性疟原虫确诊为疟疾。治疗经过如下:在第1天即给服氯喹基质600毫克,以后每6小时再给服300毫克。在服完氯喹基质900毫克后的当天下午,患者右眼出现视力模糊,右侧反射增强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