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子处理方法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自2005年7月11至2006年2月28日共219周期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资料.比较经上游法和梯度密慈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等精液参数.同时,比较复苏后不同前向运动精子数目≤20×106,(20~30)×106,和≥30×106与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 梯度密度离心法和上游法处理后的精子密度分别为60.68×106/ml±18.49×106/ml,49.48×106/ml±12.43×106/ml,活率为79.68%±9.89%,62.39%±12.3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为71.69×106±8.69×106,59.69×106±5.69×106;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20~30)×106,≥30×106的三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6%,25.0%,30.9%.其中,≤20×106组和≥30×106组比较,P<0.05.结论 梯度密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数优于上游法,尤其是数量偏少,活力偏弱时;前向运动精子数≤20×106,妊娠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供精人工授精子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评价应用冷冻精液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出生子代的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供精人工授精分娩的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 2007年4月至2012年9月共监测12609周期,出生1745个子代,其中发生出生缺陷1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97‰。出生缺陷分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唇腭裂,其他为双手多指畸形、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脑积水、婴儿局限性线状鱼鳞病、先天性白内障等。供精人工授精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卫生部发布一般人群发生率。结论冷冻精液行供精人工授精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发生率,冷冻精液行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供精人工授精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供精人工授精(AID)及供精体外受精(IVF—D)的临床结局,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6月686例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及93例接受供精体外受精(IVF—D)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86例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患者共行1309个人工授精周期,均采用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周期临床妊娠率16.88%(221/1309)。单次排卵前授精周期妊娠率19.89%(37/186);单次排卵后授精周期妊娠率14.46%(134/927);双次授精周期妊娠率25.51%(50/196)。3种授精时机相比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X^2=15.49,P=0.001),双次授精妊娠率最高,单次排卵前授精妊娠率次之,单次排卵后授精妊娠率较低。3个周期累积成功率60.2%(153/254)。接受供精IVF患者93例,共135个移植周期。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率53.76%(50/93),解冻移植周期妊娠率50%(21/42)。平均周期妊娠率52.59%(71/135)。AID单胎妊娠率高于IVF—D(91.86%与60.56%;X^2=39.65,P=0.001),AID多胎妊娠率低于IVF—D(1.36%与26.77%;X^2:68.4,P=0.001),AID宫外孕率与IVF—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0与1.41%,Fisher检验,P=0.24),AID自然流产率与IVF—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79%与11.27%;X^2=1.49,P=0.22)。AID妊娠率低于IVF—D(16.88%与52.59%;X^2=96、73,P=0.001)。结论采用双次宫颈管内供精人工授精(ICI)方法简单,妊娠率满意,供精体外受精(IVF—D)妊娠率高,但多胎率高于AID。  相似文献   

4.
供精人工授精7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供精人工授精 (AID)的妊娠率及影响因素 ,本文对 79例不育夫妇进行了AID治疗共 12 3个周期 ,其中 2 5例成功妊娠 ,妊娠率 31.6 % ,平均周期妊娠率 2 0 .3%。AID成功率与年龄及不育年限呈负相关 (均为P <0 .0 5 ) ,丈夫无精子症者成功率高于少精子症者 ,另外精液的处理、授精时机的选择、手术操作都直接影响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供精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阶段的供精人工授精护理过程中,对接受此项技术的女性的心理照顾日益彰显重要,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许多生殖中心来说是薄弱环节,本文就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措施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量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洛阳市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到我中心行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39例316周期行回顾性分析,按3分隔点分为3组,比较3组间的一般情况、临床结局。结果 3组间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比较临床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并不会随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量并不能预测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男性不育相关因素对精子质量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妊娠率、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153对不育夫妇,250个IUI周期,分别对男性不育年龄、不育类型和年限、体重指数(BMI)、吸烟情况、精液优化后活动精子(a+b)计数进行分组统计少弱精子症接受IUI周期所占比率、周期妊娠率(PPR)、流产率,比较分析正常精子质量和少弱精子症IUI治疗PPR和流产率。结果总治疗周期250个,妊娠数35,PPR为13.6%,流产数16,流产率45.71%。治疗前检查精子质量位于正常范围周期97个,妊娠数13,PPR为13.4%,流产数3,流产率23.08%;少弱精子症夫妇97对,治疗周期153个,妊娠数21,PPR为13.73%,流产数13,流产率61.90%。男性相关因素:年龄、体重指数、不育年限、每日吸烟量对精液质量有不良影响,相同因素PPR正常精液质量组高于少弱精症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后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精液优化前后对PPR和流产率均有影响,优化后获得妊娠的最小活动精子(a+b)计数为4×106/ml。结论男性年龄、体重指数、不育时间、每日吸烟量影响精子质量和IUI结局。高龄、高体重指数、吸烟的少弱精子症男性对IUI结局有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精液优化方法最大限度回收活动精子,可以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临床妊娠的的103个周期,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1年。结果异位妊娠率1.94%,自然流产率16.50%,多胎率2.91%,早产率2.38%,剖宫产率72.62%。自然流产组与正常宫内孕组比较女方年龄、自然流产史有差异(P〈O.05)。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56,平均出生体重、身长均在正常范围,无出生缺陷,1岁时仅1例体重偏轻。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多胎率、剖宫产率高,自然流产与患者年龄、自然流产史有关,出生后子代发育正常,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曲艳津 《医学信息》2019,(19):160-162
目的 探讨益肾填精法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肾填精法治疗,比较两组脑动力学指数、认知功能、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0.75±0.03)vs(0.87±0.05)],血管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47.83±5.96)vs(41.26±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5.84±2.03)分vs(20.96±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0.35±0.24)g/L vs(0.87±0.33)g/L]、[(1.29±0.35)mg/L vs(3.51±0.6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填精法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脑动力学相关指数,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安全、有效、快捷地从逆行射精患者的尿液中回收有活力的精子 ,解决其生育问题。方法 患者手淫后 ,排尿于盛有 0 5 %葡萄糖溶液的无菌容器内 ,从中回收精子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 回收精子的活率高、运动力强 ,患者配偶经过一个周期两次人工授精 ,成功怀孕。结论 葡萄糖溶液作为尿液的稀释液和精子的洗涤液 ,可安全、简便地回收精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授精方法与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因素。方法558对不孕夫妇采用不同促排卵方式和授精时间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共进行了623个周期治疗,周期妊娠成功率为13.3%。授精时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9.70±2.29mm。使用药物促排卵患者中,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组(HMG)组和CC+HMG组的IUI成功率分别为28.2%、5.2%和25.0%,HMG组与CC组及CC+HMG组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等于0.000及0.001)。单次或双次IUI的成功率分别为10.9%和14.4%,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自然周期排卵、以何种药物进行促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UI成功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对最佳操作点进行判定,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时最容易成功妊娠。结论年轻、克罗米芬促排卵、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者IUI容易成功。单次或排卵前后双次IUI与妊娠成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215例患者进行的488个IUI治疗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病因、IUI周期次数、用药方案、HCG/LH(+)日成熟卵泡数和内膜厚度、授精时机以及注入宫腔内的前向活动精子数(TMS)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临床妊娠78例,周期妊娠率16.0%,患者妊娠率36.3%。其中患者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厚度〉14mm、人授时已排卵者妊娠率显著下降;IUI周期次数的增加≥5周期、TMS〈5×106患者的妊娠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男方少弱精子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显著低于宫颈因素和多次促排卵不孕(不明原因?)的患者;患者的不孕年限、用药方案、HCG/LH(+)日成熟的卵泡数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卵泡个数为3个的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女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授精时机及不孕因素是影响IUI结局的重要因素,IUI周期次数、成熟卵泡数、注入宫腔的TMS对妊娠结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单一周期内受精次数与精子浓度对夫精人工授精(AIH)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本中心行AIH助孕的1145例不孕不育患者共2126个周期,按照受精次数分成2组:排卵前行AIH的单次授精组(A组,n=1182)和排卵前、后各行一次AIH的双次授精组(B组,n=944);同时按照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成三组(5×106、5~10×10~6和≥10×10~6),分析授精次数、处理后前向运动精总数与AIH周期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次授精组与双次授精组周期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与5~10×10~6和≥10×10~6组间周期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同一周期内双次授精不能提高周期妊娠率,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能显著提高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病理学的计数方法研究了“生精胶囊”对大鼠的生精作用。结果表明“生精胶囊”能明显增加睾丸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数目、睾丸内精子数目、曲细精管数量及其直径和曲细精管内细胞层数,增加精子活率而对初级精母细胞直径及精子活动力无明显影响。为临床该药治疗“男性不育少精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促排卵对不同病因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促排卵在不同病因患者中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促排卵技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5167个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按不孕的原因将其分为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分别比较各病因组中促排卵及自然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了解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胎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流产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结论促排卵可提高少弱精子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导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使多胎率增加,对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宫颈因素、性功能障碍、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精原干细胞体外转染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精子.方法:孵化16 d的鸡胚睾丸,酶消化获取精原干细胞(SSCs),纯化后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SEA-1)免疫荧光鉴定.电穿孔介导EGFP转染SSCs,G418筛选8 d后将阳性SSCs移植入经白消安处理的实验鸡体内.结果:移植后25 d采集实验鸡精液检测,精子密度为3.87(1010/L),表达EGFP的成熟精子比率为4.25%;移植后85 d,精子密度为3.27(1011/L),表达EGFP的成熟精子比率为16.25%.睾丸组织冰冻切片显示,曲精细管中转染后的SSCs定居在曲精细管的基底部,有表达EGFP蛋白生精细胞.收集实验鸡精液,提取DNA进行PCR扩增EGFP基因,经凝胶电泳检测,精液DNA的条带清晰,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结论: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转染EGFP可获得转基因精子,为进一步生产转基因模型动物拓宽了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106例16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分析手术当日口服万艾可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方因素行IUI夫妇共106对,男方因素全部为弱精子症,随机分常规组和万艾可组,常规组按照常规IUI方式进行,万艾可组在男方取精前30-60min口服万艾可50mg,比较两组精液量,精液上游前后活动精子总数,妊娠率。结果万艾可组精液量(2.96±1.18)ml高于常规组(2.02±0.25)ml(P〈0.05),且万艾可组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19.96±6.68)×106高于常规组(10.56±3.68)×106(P〈0.05)。在妊娠率方面,万艾可组与常规组分别为妊娠率19.7%与8.9%(P〈0.05)。结论口服万艾可可以即时提高精子活动力,增加人工授精有效的精子数量;处理后精子总数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精子的体外生存时间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从1993 年6 月1998 年6 月,选择女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排除排卵障碍和输卵管阻塞因素,血液内分泌激素LH、FSH、PRL、E、P等正常) 或经治疗后达到正常,男方患少、弱、畸形精子症之不孕患者。将液化后精液上泳30 分钟后,置于培养箱中,分别于0、9 、12、24、36 、48 小时观察其精子的活率和活力。活率≥50 % 者为阳性,活率< 50 % 者为阴性,结果以生存时间(SST) 表示。宫腔内人工授精按常规操作进行。结果:治疗60 例,137 个周期,妊娠19 例,总妊娠率为31-7 %(19/60),周期妊娠率为13-8 % (18/137) 。其中SST9小时5 例无1 例妊娠,12 小时10 例2 例妊娠(20% ,2/12) ,24 小时16 例4 例妊娠(25 % ,4/16),36 小时29 例13 例妊娠(44 .8% ,13/29),48 小时均为阴性。结论:精子的体外生存时间对于判断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有重要临床价值,生存时间越长,妊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因素、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活动率、受精次数对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0年收治的677对病人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受精次数,将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为7组,即A:(4~9)×106,B:(10~12)×106,C:(13~15)×106,D:(16~20)×106,E:(21~25)×106,F:(26~30)×106,G:〉30×106,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活动率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677个周期共获得88例生化妊娠,79例临床妊娠,平均生化妊娠率为13.15%,临床妊娠率为11.81%。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子宫内膜类型为三线征及内膜厚度大于8mm是妊娠达到10%以上的必要条件。双次人工授精妊娠率(15.27%)明显高于单次(7.57%)。各活动精子数量组妊娠率分别为0、14.37%、11.92%、15.09%、8.33%、20.34%、6.06%,A组临床妊娠率最低,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活动率和妊娠率最高,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排卵方案以HMG组最好;三线征子宫内膜且厚度大于8mm、(26~30)×106精子密度和84%以上的活动率是获得高妊娠率的先决条件;双次人工授精优于单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