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的优点.方法:无需麻醉,患者侧坐在木制靠背椅上,患腋置于靠背椅横梁棉垫上,术者站于靠背椅后,将患肢夹在两腿间向下牵引,同时助手扶住患肩并稳定健侧肩部,即可复位.结果:20例病人全部1次复位成功.结论: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优点多,疗效满意,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正> 运用传统的“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以下简称“传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保守疗法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部分患者因用法不当而易造成不良后果。我院经不断的探索、实践,将传统法改为“坐位滑动牵旋复位法”(以下简称“改良法”)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效的避免了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旋转复位是民间中医正骨的一种方法,经冯天友同志整理和发掘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来我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与中药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今将我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望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73年开始用天突穴治疗气管炎50余例,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方法:治疗方法有二种:一为药物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为10%葡萄糖维生素B_1液(配法:1毫升的10%葡萄糖液含维生素B_13毫克),或用维生素B_(12)。每次用量为0.5毫升—1毫升。另一为新针疗法。我们绝大部分病例用药物注射法。取穴: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如取坐位者,应坐靠背椅上,头稍后仰;如取仰卧位者,肩胛下垫一薄枕头,使头稍后仰。操作:常规皮肤消毒。药物注射法:用2毫升的注射器及4(1/2)号或5号的针头,左手食指或拇指固定皮肤,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整合复曲调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患病脊段,脊椎骨关节轻度移位者采用调骨手法:上颈段病变或颈椎轻度旋转移位者采用坐位单人旋转复位法、中颈段病变或颈椎轻度侧方或旋转移位者采用坐位角度复位法、下颈段(尤其是椎间隙变窄或软组织粘连者)或颈椎轻度侧方移位者采用坐位侧旋转提推法、颈3、4、5轻度后移位或颈椎轻度后方移位(颈曲反张)者采用坐位头部微屈提推法、中颈段钩突移位或颈椎钩椎关节轻度移位者采用坐位头部后伸斜拉法;无骨关节移位的软组织损伤者采用理筋手法(点按法、疏理法和牵拉法);调骨理筋手法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就诊的前三天每日行本法治疗一次,之后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果]验证40例,治愈24例,占60%,好转14例,占35%,未愈2例,占5%。[结论]整合复曲调衡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方法:单纯牵引治疗组(21例)使用坐位颌枕套牵引椅行持续牵引;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21例)针对寰、枢椎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牵引,治疗6周及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在6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显效率为28.57%,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显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长时间保持头低位的问题。方法 :术后均采取四种体位 :1井式头架位 ;2俯卧位 ;3低头坐位 ;4夜间向健侧眼侧卧 ,交替执行。结果 :由原来单一俯卧位的每天 4h左右 ,增到现在的 8~ 16 h以上 ,促进了视网膜复位。 36例 (36只眼 )中 ,视网膜复位 33只眼 (92 .3% ) ,视力提高 2 9只眼 (80 .8% )。结论 :四种体位即井式头架位、俯卧位、低头坐位、夜间向健侧眼侧卧位交替执行不失为长时间保持头低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牵扳推压手法对胸腰椎关节骨错缝、筋出槽病人纠正错位的治疗。方法 选择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结果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牵扳推压手法治疗朐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明显优于对照组坐位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9.
许家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69+1871
目的:探讨足蹬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前脱位28例,采用足蹬外旋复位法治疗;同时对另外一组肩关节前脱位的28例患者采用足蹬复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复位情况、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作出比较。结果:足蹬复位法复位操作在5min内完成,[平均(3.5±1.4)min],其中20例接受麻醉;足蹬外旋复位法复位操作在2min完成,[平均(1.4±0.8)min],3例患者在麻醉下复位;两组复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蹬复位法组有2例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骨折,而足蹬外旋复位法组所有28例在复位过程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复位1个月后随访,对两组患者肩关节进行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足蹬复位法比较,足蹬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1990年10月对39例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采用坐位腰部旋转复位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31例,女8例;年龄25~55岁,平均34.5岁.3天内复位者14例,4~7天复位者17例,7天以上复位者8例.其中4例复发再次手法复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腰”或劳损史,第3腰椎关节6例,第4腰椎关节9例,第5腰椎关节24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0~2004年采用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小关节紊乱378例,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运用改良靠背椅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治疗肩关节脱位。方法:用改良靠背椅复位法。结果:治疗肩关节脱位46例,一次性复位成功45例,二次复位成功1例,一次复位成功总有效率97.8%。结论:运用改良靠背椅复位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罗华送老师认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旋转性损害,原因可能是关节三维形态的差异使一侧关节比另外一侧关节易发生半脱位。根据腰椎物理学特征以及腰椎解剖学特点,在前人整骨手法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创立三维正脊疗法。第一步放松疗法;第二步坐位旋转定点复位法;第三步俯卧腰部分压法。临证注重全面检查、明确诊断,立足临床、筋骨并重,治练结合、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石复位法)和治疗组(改良式耳石复位法),随访1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率79.3%,有效率93.1%,复发率24.1%;治疗组治愈率90.3%,有效率96.8%,复发率12.9%.结论:对于BPPV患者使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的治疗效果在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林青 《海南医学》2013,24(16):2468-2469
本文审述了献血者献血后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指出每一名无偿献血者都是采血护士的护理监护对象;要求采血护士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诸多"注意事项"要陈述到位;为献血者提供有扶手靠背的献血后休息坐位不可忽视;嘱咐献血者离开采血车(间)时的"温馨提醒"切勿忘记;对献血者献血后的跟踪回访服务应该及时到位。只有这样,才是保证献血者献血后不发生献血事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诊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2 87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一周旋转复位一次,治疗四次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 87例中,治愈1 82例( 63.41 % ) ;显效78例( 2 7.1 8% ) ;好转1 9例( 6.62 % ) ;无效8例( 2 .79% )。结论: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理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我们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处理和骨盆截骨术后外固定方法改进的基础上,对于病理性髋关节脱位采取了一种新的牵引复位和新的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适应症化脓性髋关节炎合并病理性脱位,股骨头和髋臼无明显骨质破坏者。病程不超二个月,用本牵引法复位,然后用本石膏固定法固定;病程较短者可在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用本石膏固定法固定。如果脱位时间较长,局部深层组织纤维化很严重,牵引复位难以奏效,则需切开复位,然后用本石膏固定法固定。  相似文献   

19.
颈椎关节错位,可引起许多症状。临床表现为一背部酸痛,颈项俯仰转侧等活动受限,病人均有头部偏向健侧畸形,局部肌肉轻度强直性痉挛,局部有明显压痛,无红肿,局部触诊在肿胀关节面,可以触到小圆形结节,及棘突偏移。 1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侧位均可。先健侧后患侧,手法由轻到重,采用揉法、拿法推法分筋理筋法,在患部压痛点明显的部位上下放松使患者的肌肉完全放松后进行整骨复位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口内口外2种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的适应征及2者有无差异。方法:视颞下颌关节肿胀情况选择复位方法,肿胀较轻者采用口外手法复位,肿胀较重者因局部无法抓捏及按压后疼痛加重刺激肌肉收缩,影响复位,可采用口内手法复位。复位前均行颞下颌关节周围按摩3~5分钟,以松弛局部肌肉。复位后均采用绷带或颅颌弹力绷带固定于闭口位。总结8年来运用口内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病例,并与运用口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脱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口内法复位成功率94.29%,口外法复位成功率94.12%,P>0.05。口内口外法手法复位无明显差异性,适应症选择正确临床均可采用。结论:口外法适用颞下颌关节肿胀较轻者及无牙颌磨牙缺失患者,复位效果很理想。口内法可以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肿胀较重者及磨牙缺失少的患者急性前脱位复位,,临床上针对不同病例可采用口内及口外法手法复位。2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