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鹏 《河南中医》2011,31(5):450-451
<伤寒论>中的"天人相应"观反应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非常密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体本身,并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变化.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从而产生病理节律.人的病理活动也就随着自然界的时间过程而发生变化.表现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就都有一定的节律.  相似文献   

2.
姜晖 《西部中医药》1993,6(4):14-16
《内经》认为人体阴阳的盛衰与自然界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的时间医学可分为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和时间治疗学。 1 《内经》的时间生理学《内经》认为天体运动存在着周期性,气候的变化存在着节律性,因此人体对自然界周期变化存在着应答反应。表现为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 1.1 日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在,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人体生长收藏的昼夜变化。费兆馥氏  相似文献   

3.
浅谈《内经》对人体"月节律"的认识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月节律"的认识,说明人体气血运行的"月节律"周期性规律与自然界的月相周期性变化是密切关联而有其一致性。现代专家学者应用《内经》的理论,对"月节律"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生命节律理论指导下,研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律,对于目前指导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在年节律方面,应注意季节不同人体的生理表现不同;不同的季节气候,会对发病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月节律方面应关注月亮盈亏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在日节律方面应关注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参。它从整体上对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从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而对月节律的认识多涉及气血、经络与月亮盈晦运动变化的关系。如《灵枢·岁露》指出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经》提出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天地阴阳之运转,影响人体阳气之盛衰,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必然导致人体相应的产生气血盛衰和阴阳起伏的的节律性变化。初步探讨了《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节律是指自然界或人体各种指标有规律地重复波动。人体的生理节律,是千百年来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优化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先天的,具有遗传性,但又不是固定不易的。它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人的一生有一百多个“生理节律钟”在严格、准确、连续地工作着,且对各种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但一旦影响因素超越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则生理节律发生改变而导致疾病。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但如何来“调拨”生理节律钟,这已成为临床医学的新课题。针刺治疗疾病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补泻手法所产生的节律波动作用于穴位而实现的。根据生物全息律学说可知,穴位或穴区包含着全部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能反映对应部位的生理、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时间过程具有同步节律变化,如果节律一旦失常就将导致疾病的发生。因而研究节律变化对于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以“五更泻”为例,谈点粗浅认识,谬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五更泻”是指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引起的泄泻。其临床表现为: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同时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因泄泻多在  相似文献   

9.
《内经》之气象医学,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作为基础,将自然气候现象与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节律探索气候变化与人体之健康、疾病之发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赵艳青  滕晶 《四川中医》2013,(10):22-24
从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理论视角下,探讨了“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对脉诊产生的影响。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具有同步节律性,且这些节律性均可在脉象上彰显出来,脉象的四时变化节律、月节律、日节律等表现形式。通过正确理解“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科学涵义,无论对于脉学研究还是临床辨证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可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产生适应反应。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月亮圆缺变化与抑郁、狂躁病证有密切联系,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试对其病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燕平 《广西中医药》1994,17(3):35-36,38
论人体脉象年节律变化刘燕平节律性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过程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1).古人对人体脉象年节体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研究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贺子瑶 《光明中医》2011,26(9):1755-1757
运气学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作为基础,把自然界气候现象和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自然界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从宇宙间的节律上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运气学基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在古气象学背景下全面构建了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系统医学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象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与气象变化密切相关,具有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的变化规律;其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气象变化的影响;其三,疾病防治着重强调"因时制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医时间医学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时间因素对人体影响的一门科学,从自然界节律变化角度来阐述人生理、病理节律变化,用以诊断疾病,选择有利时间进行治疗和预防。春分、秋分节气作为昼夜时间相等及春秋平分的节气,是自然界阴阳平衡的最佳时机及阴阳对比由量变到质变之期,天人相应,自然界阴阳转化剧烈之时恰是机体的阴阳转化剧烈之时,风湿病阴阳失调的患者,最易在此时节复发加重及传变。结合痹证病因、病机、病理及春分、秋分的节气特点,选择于春分、秋分两个时节进行"春·秋分贴敷"防治痹证。  相似文献   

15.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的自然界周期节律性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也具有相应的节律性变化。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例,其病性和病症变化有着相应的时间节律性。按照“子午流注图式”,依据“昼为阳,夜为阴”,“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等时间性的阴阳五行概念,给以疾病定性,定  相似文献   

16.
卫气运行与人体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律是生命的基本特性之一,对生物体来说是最正确最经济的运动形式,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化,又常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在《内经》中就有大量有关节律  相似文献   

17.
张霄霖 《河北中医》1998,20(4):251-252
自然界存在着自然节律,产生自然节律的基础是阴阳消长.《内经》的时间治疗学观点就是建立在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的基础上.自然界日月运行,气候寒暑变化对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经脉气血的运行都有直接影响.当人体脏腑功能紊乱,不能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病理改变.因此治疗疾病要根据“天人相应”的规律去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以求机体内外环境整体的统一.正如《内经·四气调神论》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瘀血证是中医特有的命名.大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由此引起的病证统称为瘀血证.对其治疗,虽有活血祛瘀之大法,但若细究各类瘀血病证病发的规律去因时制宜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位移,月亮表现出月廓空(朔),月始生(上弦)、月满(望),月始虚(下弦),复为朔的不同月相,每次朔望往复,间隔为29.5309天(即29日12时44分2.78秒),故称之为朔望月。把人体随月盈亏而变化的机能活动,称为人体朔望月节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朔望月节律现象,认识到人体机能与月相变化,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随着现代时间生物医学和宇宙生物医学的崛起,这一认识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中医时间医学最早追溯至《黄帝内经》,在此基础上日趋完善,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疾病与自然界时间节律之间对应关系的学科,并被运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及养生预防等方面。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基于时间医学的基础,文章从阴阳消长节律、脏腑主时节律以及营卫运行节律方面探讨消化系统的时间节律,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消化系统疾病,从而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30-2031
归纳《伤寒论》条文,对其"周节律"的变化及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周节律"形成的原因。它实质上是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及与自然界环境协调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