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性早搏在中医归属于“心悸”范畴,包括“惊悸”和“怔忡”,是由诸多原因使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以发作性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病位在心,尚与肝、脾、肾、肺诸脏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治疗多为养心安神、益气养血、滋阴温阳、行气化瘀、化痰涤饮。室性早搏是由希氏束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可发生于正常人,也可见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除病因相关表现外,偶发室性早搏常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2.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西医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改善症状,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明显毒副作用,甚至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其应用具有明显局限性。中医近年来通过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对国内治疗室性早搏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与梳理,对更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 ,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见于男性 ,多数病人在 40岁以后发病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现就近 5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 ,以气虚为本 ,血瘀为标 ,本虚标实。近年来 ,过食肥甘冷饮、嗜好烟酒而内生痰浊瘀阻心脉发生胸痹的病人日益增多 ,因而路志正[1] 认为胸痹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厥心痛”,“心痛”,“胸痹”,“胃痛”等范畴;尽管本病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为本虚标实两大在。本虚系指阴阳气血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因此,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抓住主证与兼证,主次缓急,治疗才能得心应手。临床多见于以下6型:  相似文献   

5.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属于中医“急黄”“瘟黄”等范畴,病死率极高。李秀惠教授认为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机以气血不足为本,瘀、痰(湿)热毒为邪的本虚标实证,以“截断逆挽法”为主要治则,同时注重“病-证-症”紧密结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又直达病机,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是严重危害人民生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并取得肯定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况做一综述。1 病因病机  冠心病病位在心 ,其易患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长期吸烟者。冠心病的病机在于心脉不通 ,中医学认为 ,心脉不通的原因是由于瘀血、痰浊、气滞 ,而瘀、痰、气滞的产生 ,又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故瘀血、痰浊、气滞为标 ,而脏腑虚损为本 ,因虚而致实 ,本虚而标实[1] 。本虚…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室性早搏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以心室某一部位较基本心律提前发出冲动,而提早引起心脏的部分或全部除极为特征。冠心病室性早搏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难以治愈。近年来中医界对室性早搏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问世,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后期阶段 ,因其临床病死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故而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得到广泛开展。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做一概述。1 病因病机慢性心力衰竭 ,属于中医“痰饮”、“水肿”、“心痹”等病范畴 ,也有并称“肿喘”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阳虚衰为本病的病理基础 ,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病变脏腑以心为主 ,涉及肝、脾、肺、肾四脏 ,为本虚标实之证。每因感受外…  相似文献   

9.
桥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本病是指甲状腺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实质性萎缩、嗜酸变性,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本病属于中医学“瘿病”“石瘿”及“气瘿”范畴。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与水土失宜引起,且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初起多属实,病久由实致虚,尤以阳虚、气虚为主,遂成虚实夹杂之证。本病本质为本虚标实,心肝阴虚及脾肾阳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为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心悸”、“心下悸”之病因病理及证治的探讨,认为其发病亦不外乎虚实二因:本脏虚损致悸者为虚,多为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俱虚,气血两虚;水气上泛致悸者为实,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由脾肾阳虚、水气凌心所致。另有邪郁少阳、阳郁不达而致悸,多属实证。其治疗,针对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法,分别给以补虚泄实,标本同治,对现代临床心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