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景洪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双氢黄酮(Ⅰ)、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5R,6S,7R,8R)-7-羟基-8苯基 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Ⅲ)、(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5-羟基-2-吡喃酮(Ⅳ)、(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吡喃-2-酮(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云南兔耳草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化合物进行分离 ,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10-I>O -(E)-p methoxycinmamoyl catalpol(Ⅰ) ,10 -O-(Z)-p methoxycinmamoyl catalpol (Ⅱ ),6-O-(E)-3",4″-methoxycinmamoyl-catalpol (Ⅲ ) ,6-O-(Z)-3″,4″-methoxycinmamoyl-catalpol(Ⅳ)。结论 以上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毛脉酸模中两个蒽醌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根部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2个已知化合物,运用化学方法和光谱方法确定其结构为大黄酚-1-O-β-D-葡萄糖甙,大黄素-1-O-β-D-葡萄糖甙。均为首次从毛脉酸模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沙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芥化学成分的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5-烯-3β,7β-二醇(Ⅰ),豆甾-5-烯-3β,7α-二醇(Ⅱ),24-亚甲基香蕉甾醇(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Ⅵ),甘油-α-亚油酸酯(Ⅶ),亚油酸(Ⅷ),对羟基苯甲酸(Ⅸ),β-吲哚醛(Ⅹ),二十八醇?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上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12-烯-28-乌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鹅绒藤化学成分。方法: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甲醇重结晶,MS,NMR及DEPT脉冲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3个黄酮甙类化合物,为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α--鼠李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吡喃糖基(1→2)-β--葡萄糖甙。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物不对称催化苯乙酮酸合成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方法通过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2株酵母菌进行初筛,获得对底物苯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菌株S.c.1,S.c.3和S.c.10。进一步对其进行紫外与微波诱变,得到R(-)-扁桃酸高产菌株S.c.10.2.8。结果在转化培养中,初始底物浓度为20mmol·L-1,pH6.6,温度34℃,R(-)-扁桃酸得率85%,对映体过量值(e.e)>99%。结论生物转化法在生产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中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酶电极法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固定化L-乳酸氧化酶与H202电极构成酶电极,研究了乳酸(盐)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非水滴定法对比测定了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及D,L-外消旋乳酸钠的含量。结果:供试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含量约占乳酸钠总量的10%。结论:乳酸钠注射液属于不等量立体异构体药物。采用酶电极法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的L-乳酸钠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东方香蒲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斌  陆蕴和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587-590
 目的:研究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花粉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Ⅰ)、赤藓醇(Ⅱ)、柚皮素(Ⅲ)、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Ⅳ和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香蒲新苷,V)。结论:5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Ⅱ为首次在香蒲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左沙丁胺醇盐酸盐,并对拆分后得到的S-沙丁胺醇进行外消旋化。方法光学拆分剂L-酪氨酸与外消旋沙丁胺醇形成非映异构体盐,利用两者在甲醇-乙酸乙酯(1∶2)溶剂体系中溶解度的差异,完成两者的分离。去除L-酪氨酸后,分别得到R-和S-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经过酸化,得到左沙丁胺醇盐酸盐。同时,在1 mol·L-1硫酸溶液,80~90℃条件下,S-沙丁胺醇被外消旋化。结果拆分法得到左沙丁胺醇盐酸盐光学纯度99.1%(ennatiomer excess,EE),总收率为38.7%。S-沙丁胺醇经过外消旋化反应由85.5%EE转变为10.2%EE,收率83.0%。结论通过消旋化作用,S-沙丁胺醇产物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能大幅度提高左沙丁胺醇的收率,降低成本,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记录鼠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到损毁尾核头部前刺激SM后肢区,能明显激活NRM神经元和显著抑制NR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而在损毁尾核头部后刺激SM,这两种效应几乎消失,提示刺激SM后肢区对NRM的效应可能是经尾核头部中继的,结合以往的工作,对SM通过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条途径参与痛调制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实验采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 ,以坐骨神经中cAMP、cGMP作为检测手段 ,观察了针刺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糖尿病大鼠 (DM)坐骨神经中cAMP、cG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 (ND) (P <0 .0 1 ) ,而给予STZ糖尿病大鼠针刺治疗 4个月后 ,针刺治疗组 (Ac)坐骨神经中cAMP、cGMP含量与造模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提示针刺可防止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AMP、cGMP含量的下降 ,对神经轴突的再生与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13周,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以E-C3bR和E-ACCR低下为主。至第13周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明显下降,E-IC含量明显增高。与此同时,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结论:13周时,该模型表现为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DHS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周围骨折83例,其中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52例,DHS治疗31例。结果:随访5~20个月,平均14.6个月。锁定钢板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尤其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黄芪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药材进行比较,为黄芪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芪地上、地下部分进行全面、系统比较,即采用多指标定量方法对黄芪地上、地下部分10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小鼠血细胞计数为指标,对比观察黄芪地上、地下部分水煎液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在本研究中,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相似,其中黄芪皂苷Ⅳ、黄芪皂苷Ⅲ、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地上部分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地上、地下部分均能升高受损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药效没有明显差异,用药期间各组小鼠未见有明显的不良作用。结论黄芪地上部分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实验大鼠肠粘连及IL-1的表达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开关手术组、模型组及川芎嗪组各18只。空白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手术,其余两组制备肠粘连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2天、7天和14天各处死6只,观察每只大鼠的肠粘连情况并进行分级;取其肠组织在光镜下观察其修复情况;取血,采用酶免疫吸附法测定IL-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的肠粘连评定比较,手术组及川芎嗪组的肠粘连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手术组相比,川芎嗪组肠粘连程度减轻,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P0.05)。川芎嗪能减轻镜下模型大鼠的肠粘连程度;显著降低术后肠粘连大鼠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IL-1参数(P0.01)。结论:川芎嗪可以降低肠粘连大鼠血液中IL-1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肠粘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汤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经膀胱接种建立大鼠睾丸组织感染解脲支原体动物模型,将45只UU感染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知柏地黄汤治疗组[中药组,2g/(100g·d)]、美满霉素治疗组[西药组,10mg/(100g·d)]及模型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于动物接种10天后开始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2天。于停药后第2天处死动物,检测睾丸重量指数,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左、右侧睾丸重量指数、睾丸重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可以引起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脱落,管腔中精子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与生精细胞核膜皱缩,细胞核破裂,线粒体明显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用药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得到改善。模型与假手术不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与中药和西药不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和西药两组95%区间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感染可引起睾丸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知柏地黄汤能通过改善其病理变化和生精细胞超微结构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从历代医家的大量文献可以看出,在生理病理上,肝脏的状况与目的功能状态有直接的联系。一旦肝脏有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目的病理状况。同时,通过目疾也可以诊断肝脏的病变,眼部的特殊改变常常预示着肝脏的异常疾病。运用肝目关系的理论还可以解释失明、眩晕、眼疾、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指导治疗。总之,肝伤致病,症状多变,疾患不一,却都不离乎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法配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观察,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应用赛若金500万U隔日1次肌注,治疗组在赛若金基础上服用滋补肝肾方,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在改善肝功能方面两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改善症状及HBV-DNA转阴有较好效果(P〈0.05)。结论:滋补肝肾法可明显改善乙肝病人症状,并能够增强干扰素治疗效果,促使HBV-DNA转阴。  相似文献   

20.
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sc)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1h后各给药组灌胃(ig)给与不同剂量试验药物,共42 d,同时分别观察火麻仁油高、中、低剂量(12.0,6.0,3.0 mL·kg-1)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褐质(Lpf)、羟脯氨酸(Hyp)、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比各组实验动物相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皮及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松密情况、弹力纤维面积及形态的差别变化.结果:火麻仁油高剂量组MDA,LPf平均含量分别为7.13 nmol·mg-1和0.83 μg· g-1,中剂量组MDA平均含量为7.29 nmol·mg-1,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高、中剂量组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1.95 U·mg-1和21.45 U·mg-1;而Hy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31 μg· mg-1和7.92 μg· mg-1,它们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1,P<0.05);高、中剂量组也显著升高皮肤水分的水平(P<0.01~P<0.05),低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火麻仁油能改善和促进衰老模型小鼠毛发的生长,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和毛囊数均有增加;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火麻仁油能够对模型小鼠发挥抗皮肤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