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静修  王毅 《中药材》1996,19(7):343-351
本文报告了醋制芫花及醋制延胡索饮片中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研究醋制中药的饮片质量及制订醋制芫花及醋制延胡宗饮片质量标准,积累了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2.
槐花炭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份槐花饮片样品鞣质及芦丁含量测定,粉末鉴别及理化鉴别研究,提出了槐花炭的饮片质量标准。对提高槐花炭的饮片质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百合制桔梗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精密色差仪测定百合制桔梗饮片及粉末的色度;对百合制桔梗饮片进行显微鉴别、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检查水分、灰分;测定浸出物含量;采用UPLC-ELSD同时测定指标性成分王百合苷A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18批百合制桔梗的指纹图谱。结果 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拟定水分不得过10%,总灰分不得过6%,浸出物含量不得于17%,王百合苷A的含量不得低于0.01%,桔梗皂苷D的含量不得低于0.1%,各批次之间相似度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高,能简便、有效地控制百合制桔梗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佛甲草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佛甲草饮片进行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样品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7批样品水分含量为8.04%~9.73%...  相似文献   

5.
基于药材性状和组织显微鉴别方法,对芫花及其混淆品河朔荛花的茎、叶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芫花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芫花条药材或饮片主要为茎枝,节处有明显对生的叶柄痕和枝痕,一般未观察到叶或花序梗,折断面皮部有细密银白色絮状纤维。混淆品为带有茎枝、叶和花序梗的段,花序梗可见呈穗状花序的花梗痕。在显微组织方面,芫花的茎横切面韧皮部有单个散在的粗大的木化韧皮纤维,壁极厚;其叶下表皮附有单细胞非腺毛。河朔荛花茎横切面韧皮部未见粗大的木化韧皮纤维;叶表皮细胞外壁有厚角质层,下表皮无非腺毛。此结果可用于芫花条药材与饮片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芫花根的组织和横切面观察可用于该品种根类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完善蜜制紫菀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紫菀中祛痰止咳成分紫菀酮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法,并对10批不同商品地的蜜制紫菀饮片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菀饮片中紫菀酮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10批蜜制紫菀饮片在与紫菀酮相对应的薄层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水分含量为4.74%~9.20%,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为4.75%~7.84%和1.44%~3.74%,浸出物含量为48.71%~70.13%,紫菀酮的含量为0.12%~0.2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紫菀蜜制饮片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其质量标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完善黔产魔芋饮片的质量研究,初步制定其饮片标准。方法:根据饮片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及薄层鉴别法建立其定性鉴别方法,依据《中国药典》 2020年版中相关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定量测定,以总多糖为指标,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建立魔芋饮片的UV含量测定方法。结果:魔芋饮片性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与对照品相同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10批魔芋饮片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的范围分别为11.95%~13.52%、 2.87%~6.77%、 12.24%~16.94%,总多糖的含量为13.10%~18.30%。结论:研究建立魔芋饮片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并规范九节菖蒲净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方法以产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为指标优选净选、净洗和干燥方式,对九节菖蒲饮片进行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检查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性成分异阿魏酸含量。结果净制工艺为:取九节菖蒲原药材,拣选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高于13%,灰分不得高于3%,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9%。结论优选的净制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对规范九节菖蒲的净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标准简便、可行,能有效控制九节菖蒲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珠子参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显微、TLC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同时测定了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结果:对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所产珠子参饮片中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样品中人参皂苷Ro平均含量为7.19%,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含量为3.1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用于珠子参饮片中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测定;制定的质量标准规范,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HPLC法分析炮制对芫花中芫花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HPLC法分析了芫花各种炮制品中芫花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芫花经不同方法炮制后芫花素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以醋炙降低最少。并对各大区芫花饮片的芫花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制订芫花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芫花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芫花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的变化,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组分。结果表明:芫花经炮制后各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以醋炙和醋煮品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2.
芫花炮制工艺的综合评价及中试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综合考察芫花5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方法:以生芫花和药典醋炙芫花为对照,采用药效、毒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多指标综合考察。结果:醋炙法最佳。每100g芫花,用60kg水将30kg米醋稀释后与芫花拌匀,闷1h,置滚筒式炒药机中,文火炒至近干,挂火色后取出。结论:经3批中试生产验证,质量稳定,方法简便易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用于芫花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13.
芫花醋炙前后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结果表明:芫花醋炙后挥发油含量降低,颜色加深,所含组分及组分间相对含量也有改变;刺激性实验证明:芫花挥发油对兔眼结膜有一定刺激作用,醋炙后可降低其刺激性。  相似文献   

14.
HPLC法分析芫花素模拟醋炙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HPLC法分析了芫花素模拟醋炙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模拟醋炙前后,芫花素质和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醋酸并非醋炙引起芫花中芫花素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紫芫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瑞香科植物紫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紫芫花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 1)、芫花素(genkwanin, 2)、刺槐素(4′-O-methylapigenin, 3)、椴苷[kaempferol,3-O-β-D-(6-O-trans-p-coumaroyl)- glucopyranoside,4]、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 5)、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 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7)、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 8)、苄基葡萄糖苷(benzyl-glucopyranoside, 9)和苯乙基葡萄糖苷(phenylethyl-glucopyranoside,10)。结论 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高纯度、低成本的芫花酯甲对照品.方法:采用硅胶柱-制备TLC制备芫花酯甲单体,通过HPLC分析纯度,NMR确定结构.结果:硅胶柱-制备TLC比制备液相成本低,未发现可见杂质斑点,所得单体纯度较好.结论:该方法解决了本品在分离纯化方面高消耗低产出的难题,为芫花萜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二齿香科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齿香科科的乙醇提取物的丙酮部分首次分离得到2个克罗烷类二萜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teucvin和teuperninA。  相似文献   

19.
高丰  王鹏龙  李磊  李菲菲  雷海民 《中草药》2019,50(21):5355-5361
"反"是中药"十八反"概念的重心,目前中医药界专家的观点普遍倾向于认为"反"是相对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配伍禁忌和适宜配伍之间的转换。芫花-甘草反药组合是"十八反"的代表性组合之一,研究的也较为充分。从物质基础、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及代谢组学、配伍禁忌机制、肠道菌群、临床应用和配伍宜忌条件7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芫花-甘草反药组合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芫花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活性成分间弱键作用角度探讨芫花-甘草配伍物质基础的内涵,为该反药组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