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  姚成芬  汪洋  蒋礼  马雪  孙佳  张桂青  李勇军 《中草药》2018,49(4):786-790
目的对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异秦皮啶(2)、去乙酰基萝藦苷元(3)、吐叶醇(4)、4,4-二甲基庚二酸(5)、异落叶松脂素(6)、3-羟基吡啶(7)、3-羟基-2-甲基吡啶(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10)、kiwiionol(11)、picein(12)、腺苷(13)、cynanoneside B(14)、cynanoneside A(15)。结论化合物1~2、4~13均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益母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何成军  彭成  戴鸥  仰莲  刘娟  郭力  熊亮  刘昭华 《中草药》2014,45(21):3048-3052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益母草注射液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4个:N-异丁基缬氨酸(1)、缬氨酸(2)、丙氨酸(3)、L-焦谷氨酸甲酯(4);生物碱类9个:水苏碱(5)、胆碱(6)、葫芦巴碱(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2′,3′-O-异亚丙基尿苷(10)、3-羟基吡啶(11)、5-羟基-2-羟甲基吡啶(12)、2-甲基-3-羟基吡啶(13);呋喃羧酸2个:2-呋喃甲酸(14)、5-羟甲基-2-呋喃甲酸(15)。结论化合物2~4、6~7、9~15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了其NMR数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黄精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子结构。结果:从黄精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polygonatine A(1)、silvaticol(2)、5-羟基-7-甲氧基-4,6-二甲基-2-苯并呋喃酮(3)、L-焦谷氨酸甲酯(4)、L-焦谷氨酸(5)、5-羟基-2-羟甲基吡啶(6)、对羟基苯甲醛(7)、对羟基苯甲酸(8)、松脂素(9)、丁香脂素(10)、5-羟甲基糠醛(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5)
目的研究血水草Eomecn chionanth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_(18)、Sephadex LH-20柱、重结晶,对血水草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屈菜红默碱(1)、β-香树脂醇(2)、6-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3)、(1'E)-6-(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基)二氢血根碱(4)、普罗托品(5)、博落回碱(6)、6-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水草中的生物碱。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血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白屈菜红碱、(2)血根碱、(3)二氢血根碱、(4)二氢白屈菜红碱、(5)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7)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8)原阿片碱。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原阿片碱(1)、别隐品碱(2)、血根碱(3)、白屈菜红碱(4)、去甲基白屈菜红碱(5)、去氢紫堇碱(6)、N-甲基四氢黄连碱(7)、黄柏碱(8)、6-甲氧基去甲基血根碱(9)、6-氰基二氢血根碱(10)、6-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11)、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12)、二氢血根碱(13)、二氢白屈菜红碱(14)。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在博落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米邦塔仙人掌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川  张万年 《中草药》2011,42(3):437-439
目的研究仙人掌属植物米邦塔仙人掌Opuntia milp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方法和光谱分析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结果从米邦塔仙人掌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1-十七烷醇(2)、5-羟甲基-2-呋喃甲醛(3)、丁香醛(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醛(6)、松柏醛(7)、对羟基桂皮醛(8)、槲皮素-3-甲基醚(9)、2,6-二甲氧基苯酚(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矮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矮石斛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1)、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aloifolI(5)、山药素Ⅲ(6)、dendrosinenB(7)、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肉桂酸(10)、阿魏酸(11)、咖啡酸(12)、dendrosinen D(13)、新橄榄树脂素(14)、3-羟甲基-9-甲氧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2,3,6,7-四氢菲[4,3-b]呋喃-5,11-二醇(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赟  田景奎  程翼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373-1374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氯仿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Ⅰ),β-单棕榈酸甘油酯(Ⅱ),β-单硬脂酸甘油酯(Ⅲ),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乙酯(Ⅴ),5-羟甲基糠醛(Ⅵ),5-羟甲基糠酸(Ⅶ),维太菊苷(Ⅷ)。结论Ⅰ, Ⅱ,Ⅲ,Ⅵ,Ⅶ系首次从毛茛属中得到,Ⅳ,Ⅴ为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0.
李伟  时圣明  唐云  曹家庆  赵余庆 《中草药》2016,47(2):209-213
目的研究合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应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合子草全草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batoside B(1)、土贝母皂苷乙(2)、土贝母皂苷戊(3)、没食子酸(4)、没食子酸甲酯(5)、原儿茶酸(6)、原儿茶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甲醛(10)、5-羟甲基-2-呋喃甲醛(11)、5-羟甲基-2-呋喃乙酮(12)。结论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gcathayenoside(1)、(1α,3β,5α,6α)⁃1,5⁃环氧⁃3,6⁃二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7⁃(4⁃羟基苯基)⁃庚烷(2)、(1α,3β,5α,6α)⁃1,5⁃环氧⁃3,6⁃二羟基⁃1,7⁃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11R)⁃3,11,17⁃三羟基⁃2⁃甲氧基⁃1,16⁃氧代⁃7,13⁃二苯基⁃11⁃庚醇(4)、5(S)⁃5⁃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庚酮(5)、5⁃羟基⁃1⁃(4′⁃羟苯基)⁃7⁃(4″⁃羟基⁃3″⁃甲氧基)⁃3⁃庚酮(6)、六氢姜黄素(7)、juglanin C(8)、1⁃(4′⁃羟基苯基)⁃7⁃(3″⁃甲基苯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9)、(11S,12R)⁃11,12,17⁃三羟基⁃2⁃甲氧基⁃1,16⁃氧代⁃7,13⁃二苯基⁃11,12⁃庚醇(10)、(12R)⁃12,17⁃二羟基⁃2⁃甲氧基⁃1,16⁃氧代⁃7,13⁃二苯基⁃3⁃庚酮(11)、1⁃(4′⁃羟基苯基)⁃7⁃(3″⁃甲基苯基)⁃2⁃羟基⁃3′,4″⁃环氧⁃3⁃庚酮(12)、3β,20⁃二羟基⁃5β⁃孕甾烷(13)、24(R)⁃5α⁃豆甾醇(14)。结论化合物1~5、7~8、10、12~14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糙皮侧耳大米培养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羟基酪醇(2)、对羟基苯乙醇(3)、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4)、flavasperone(5)、TMC?256C1(6)、pyrophen(7)、isopyrophen(8)、十八烷酸(9)、油酸(10)、1?油酸单甘油酯(11)、1?亚油酸单甘油酯(12)、麦角甾醇(13)、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22?双烯(14)、菜油甾醇(15)、菜籽甾醇(16)。结论化合物1~3、5~11、13、15均为首次从侧耳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细叶杜香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细叶杜香(ledum palustre L.vat.angustum N.Busch)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5-羟基-4’,7-二甲氧基-8-甲基黄酮(1),β-谷甾醇(2),熊果酸(3),槲皮素(4),山奈酚(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刘贵有  杨新周 《中成药》2020,(5):1214-1218
目的 研究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的化学成分.方法 狭叶薰衣草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RP-HPLC、TLC、硅胶、MCI树脂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9-O-glucopyranoside (1)、threo-3,3'-dimethoxy-4,8'-oxyneoligna-9,4',7',9'-tetraol-7 (8)-ene (2)、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 (3)、(E)-ferulic acid 4-O-β-D-glucoside (4)、eugenyl-O-β-apiofuranosyl(1”-6')-O-β-glucopyranoside(5)、2-methoxy-4-(2-propen-1-yl) penyl-β-D-glucopyranoside(6)、4-O-β-D-glucopyranosylconiferyl aldehyde (7)、dimethylconiferin (8)、methylconiferin (9)、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zansimuloside A(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研究滇南狸尾豆叶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又从中分出5个化合物:5,7,4'-三羟基黄酮-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2),5,7-二羟基色原酮(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二十八烷(5)。结论:5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庞策  左亚奇  张冠腾  甄攀 《中成药》2020,(5):1208-1214
目的 研究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丝棉木种子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D101、反相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甲基正丁酰氧基-2β-苯甲酰氧基-4α-羟基-6α-呋喃酰氧基-9β,12-二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2β,8β-三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己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辛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4)、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正癸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5)、卫矛羰碱(6)、6α,12-二乙酸基-1β,9α-二乙酸(β-呋喃羧氧基)-4α-羟基-2β-2-甲基丁酯-β-二氢沉香呋喃(7)、6α,9β,12-三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2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8)、6α,12-二乙酸基-1β,9 α-二乙酸(β-呋喃羧氧基)-4α-羟基-1β-2-甲基丁酯-β-二氢沉香呋喃(9)、6α,9β,12-四乙酰氧基-1β,8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0).化合物6对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9.76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The leaves of Chromolaena odorata (Asteraceae) are exploited extensively in West and Central African ethnopharm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a wide range of conditions, despite this being a non‐native species established in the last 50 years. With the objective of seeking bioactive principles, the nonvolatile compounds, an ethanolic (80% v/v) extract was made and fractionated. From the hexane‐soluble fraction, thre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Two of these, 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 and 2′‐hydroxy‐4,4′,5′,6′‐tetramethoxychalcone, have previously been identified in C. odorata leaves. The third was fully characterised spectroscopically and found to be 1,6‐dimethyl‐4‐(1‐methylethyl)naphthalene (cadalene), not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the Asteraceae. All three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cytotoxicity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2′‐Hydroxy‐4,4′,5′,6′‐tetramethoxychalcone was found to be both cytotoxic and anticlonogenic at 20 µm in cell lines Cal51, MCF7 and MDAMB‐468, and to 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Bcl2 inhibitor ABT737 to enhance apoptosis in Cal51 breast cancer cell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王双  字洪芳 《中成药》2021,(2):413-417
目的研究2种白色木腐高等真菌淡黄裂孔菌Schizopora flavipora(Berk.&M.A.Curtis ex Cooke)Ryvarden和硫色小木层孔菌Phellinidium sulphurascens(Pilát)Y.C.Dai(syn.Coniferiporia sulphurascen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淡黄裂孔菌和硫色小木层孔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裂孔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methoxy?7?hydroxy?methylxanthone(1)、1,7?dihydroxy?methylxanthone(2);从硫色小木层孔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地花菌素(3)、7?drimene?3,11?diol(4)、7?drimene?3,11,12?triol(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淡黄裂孔菌中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硫色小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 蜈蚣草全草6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C18色谱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芸香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4)、淫羊藿次苷B6 (5)、ethyl β-D-xylopyranoside (6)、苯乙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丙氨酸(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9)、4-羟基-2-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10)、松脂醇-4”-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As part of an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 on Senna and Cassia species, five new pyridine alkaloids, namely, 12'-hydroxy-7'-multijuguinol (1), 12'-hydroxy-8'-multijuguinol (2), methyl multijuguinate (3), 7'-multijuguinol (4), and 8'-multijuguinol (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Senna multijuga (syn. Cassiamultijug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for confirmation of the positions of the hydroxy groups in the side-chains of 1, 2, 4, and 5. All compounds exhibited weak in vitro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y as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compound physostigm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