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马玉娜  赵宝春  林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1-1572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 )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比较。方法 对PRK 5 0例 (98眼 ) ,LASIK 5 0例 (97例 )眼 ,屈光度 -0 .75D~ -6.0 0D。散光度 0 .0 0~ -4 .0 0DC ,术前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的患者随访观察。结果 LASIK优于PRK ,LASIK在术后一年随访中裸眼视力均数值高于PRK ,术后 4天、1周、1月、3月两组裸眼视力有显著差异 ,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ASIK优于PR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制作角膜瓣时发生卡刀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2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中因遇到阻力卡刀改为PRK,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对术后视力、角膜瓣的恢复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6例(28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1 a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96.43%),术后无上皮植入及明显Haze出现。术后1 a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LASIK术中卡刀改做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显著,适用于因特殊原因急需一期手术完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屈光欠矫的21例(35只眼)施行LASEK。【结果】术后6个月0.5级haze 2眼(0.06%),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裸眼视力≥1.0者23只眼(66%),≥0.8者29只眼(83%)。屈光度数平均球镜当量±1.0D内者为32只眼(91%),±0.5D内者为26只眼(74%)。【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欠矫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治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Q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LASIK患者(LASIK组)共52例52只眼,接受LASEK患者(LASEK组)共56例56只眼。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Q值及术式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LASI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1.011±0.015),安全指数(1.022±0.115),有效指数(0.982±0.106);LASE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0.989±0.325),安全指数(1.025±0.109),有效指数(0.992±0.175),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ASI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7±0.10),术后(0.44±0.21);LASE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9±0.12),术后(0.42±0.25)。两组患者治疗后Q值均由负值变为正值,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Q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Q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均可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但仍造成患者角膜Q值变为正值,使患者角膜形态变为扁椭球面。  相似文献   

8.
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科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患者864例(1 599眼),根据屈光状态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6.0D~-10.0D),共714例(1311眼);B组(>-10.0D),共150例(248眼),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d1裸眼视力即有明显提高;术后1周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时视力趋向稳定,裸眼视力与预期矫正视力符合率A组为94.05%(1233/1311眼),B组为93.15%(231/248眼).术后3个月时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75D范围内者两组分别为94.20%及93.15%.屈光回退者两组分别为33眼(2.52%)及9眼(3.63%).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在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中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的.疗效的提高有赖于设备与方法的改进,手术技巧的熟练及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颞侧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术后视力、并发症及术后散光情况。方法对160例(16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同时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60只眼,观察术后第1天和术后6周裸眼视力,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6周时术眼的散光对比。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142只眼(88.7%),≥0.5者112只眼(70%),术中后囊破裂者1只眼(0.41%),角膜水肿24只眼(15%)。术后6周,裸眼视力≥0.3者143只眼(89%)。≥0.5者120只眼(75%),术前160只眼均行角膜曲率检查,术后6周有96%患者参加随访,并行角膜曲率检查,未发现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颞侧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手术容易掌握,疗效可靠、术后散光小、投资少,是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1.62~+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 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效果及其特点。方法对55例(95眼)大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屈光相关因素、预矫、实矫屈光度及手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治疗的大龄高度近视患者中,高度近视角膜平均屈光力44.85 D,与低度近视角膜屈光力平均43.24D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术后角膜屈光力为平均33.29 D;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屈光度-6.00~-9.75 D,共68眼占71.58%,超高度近视-10.00~-16.00 D,共27只眼占28.42%,两者轴镜屈光度-0.5~-3.75 D平均-2.76 D。治疗效果: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矫正视力0.5~1.2平均0.92。术后裸眼视力0.5~0.9共31只眼(32.63%);≥1.0共64只眼(67.37%),平均视力0.94。结论 LASIK治疗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术前进行精确的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球轴长测量后加以综合分析,对预矫屈光度确定和预留屈光度设计、激光切削直径的选择是必要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对33例(63眼)角膜厚度不适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球镜度数。随访月。结果术后58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50眼有轻度不适。术后21眼出现haze:0.5级13眼,1级7眼,2级1眼。术后8眼(12.69%)出现高眼压。结论 LASEK兼具LASIK和PRK的优点,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少年儿童不同程度近视中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轻度近视(轻度近视组)16例、32只眼,中度近视14例、28只眼(中度近视组)。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对2组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的晨起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在矫治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儿童戴镜后裸眼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P<0.01),配戴1 d、1周之后轻度近视组裸眼视力优于中度近视组(均P<0.01);配戴1个月至1年后,2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在裸眼视力方面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角膜塑形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视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80例(55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疗效。方法:将280例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0.75D~-6.00D295眼;Ⅱ组-6.25D~-10.00D238眼;Ⅲ组-10.25D~-14.OOD22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Ⅰ组术后裸眼视力1.0~1.5有295眼,矫正率为100%;Ⅱ组术后裸跟视力LO~L5有232跟,矫正率为97.48%;Ⅲ组术后裸眼视力0.5~1.0有18眼,矫正率为81.8%。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预测性、稳定性好,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疼痛少、角膜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屈光状态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治疗。但随着LASIK广泛开展,术后外伤患者也逐渐增多。6年来本院共收治LASIK术后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至2005年来本院就诊的LASIK术后各种外伤急诊患者16例(16只眼),其中男13例(13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18~33岁,平均21.4岁。就诊时视力:<0.1者2例,0.1~0.3者6例,0.3~0.5者5例,0.5~0.8者3例。主要症状: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角膜地形图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或伴散光的87例(157只眼)进行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前根据角膜地形图的类型将87例分为对称和不对称领结形组(68例,78.3%)、圆形和椭圆形组(14例,15.9%)及不规则形组(5例,5.7%),观察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8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变化及最大屈光力与其轴位角膜曲率值(simK值). 结果:术后三组角膜地形图的裸眼视力、散光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圆形和椭圆形组改善效果最佳,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组稍差,不规则形组略有改善.三组间术后3个月与8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imK值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术后3个月和8个月组间sim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角膜地形图的类型对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不同流量流速的角膜瓣下冲洗方式对角膜瓣下异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20例(1 228只眼)LASIK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14眼,A组采用高流量高流速角膜瓣下冲洗,B组采取低流量低流速角膜瓣下冲洗,术毕比较两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发生率。[结果]术中发现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17只眼,发生率为1. 4%;A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14只眼,发生率为2. 3%;B组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总计3只眼,发生率为0.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22,P0. 05)。[结论]对LASIK术后病人采用低流量低流速的角膜瓣下冲洗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角膜瓣下异物存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LASEK术中去瓣与留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和去除上皮瓣的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63例(526眼)近视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术中随机分为去瓣组(Ⅰ组)和留瓣组(Ⅱ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程度以及眼部刺激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留瓣组3 个月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45 眼(占93.2 %),而去瓣组为238眼(占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均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大于1行者.去瓣组术后3d 角膜上皮愈复率达73.05 %,而留瓣组仅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去瓣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复时间较留瓣组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结论:去除上皮瓣不影响LASEK的疗效,并且能减轻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