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68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老年食管贲门癌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4例(20.6%),死亡2例(占呼吸衰竭病例数的14.3%,占病例总数的2.9%).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时间从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后不能脱离呼吸机至术后7 d.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对1028例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麻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死亡6例,其中呼吸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余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对麻醉耐受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应重点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造成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RF)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3年1月~1999年12月≥60岁老年食管癌手术36例及术后并发RF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科术后RF发生率为19.4%(7/36),RF发生时间为术后2~60小时;死亡率为42.9%(3/7).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伴随疾病、手术创伤、肺部感染和胸胃扩张是造成术后RF的主要原因.对高危病人术前心肺功能的评估,周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围术期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防治术后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造成老年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 (RF)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 60岁老年食管癌手术 3 6例及术后并发RF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科术后RF发生率为 19.4%(7/3 6) ,RF发生时间为术后 2~ 60小时 ;死亡率为 42 .9% (3 /7)。结论 老年患者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伴随疾病、手术创伤、肺部感染和胸胃扩张是造成术后RF的主要原因。对高危病人术前心肺功能的评估 ,周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围术期监护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防治术后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89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年龄较大,肺功能欠佳,同时食管癌手术涉及胸、腹及颈部器官,手术创伤大、复杂、耗时长,术后并发症亦较多.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食管外科中应予十分重视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食管癌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分析研究本院肿瘤外科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实施的689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9.9%,其中肺部并发症9.3%,吻合口瘘4.8%,气胸2.8%,乳糜胸0.9%,脓胸0.6%.院内死亡率为3.6%.因肺部并发症死亡者占56.0%.因吻合口瘘死亡者占20.0%.颈部吻合的瘘发病率高于胸内吻合(P<0.01);吻合器吻合的瘘发病率、肺部并发症发病率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手工吻合(P<0.05),瘘死亡率及肺部并发症死亡率两者无显著差异;肿瘤位置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仍以肺部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多见,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使用吻合器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车云  王亚龙  谭锋维 《中国肿瘤》2018,27(12):956-961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并行颈部吻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详细记录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分析患者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6.1%(150/930),颈部吻合口瘘相关死亡率为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比值、胸部手术史、腹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史、胰岛素使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降主动脉钙化、腹腔干钙化、肝动脉钙化、术后使用呼吸机、二次开胸、呼吸衰竭、术后声嘶均与食管癌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比值、腹部疾病史、外周血管疾病史、降主动脉钙化以及术后使用呼吸机为食管癌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关注这些因素并做好围术期管理,可减少颈部吻合口瘘发生,避免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0岁以上食管癌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中手术切除65例,切除率95.6%,并发症发生率44%,其中肺部感染9例,吻合口瘘2例,心功能不全7例,心律失常10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死亡2例,1例死于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2.9%。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特点。方法:对1028例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手术麻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死亡6例,其中呼吸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余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对麻醉耐受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应重点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与63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者经行病例一对照分析。  结果  肺部疾病史、吸烟、肺功能损坏、手术时间、管状胃、术后并发症及术前心脏疾病这7个相关因素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其中管状胃为保护性因素(β < 0);对病例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肺功能中度或重度损害、有基础肺疾病、插管及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者, 其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且死亡风险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重视对呼吸衰竭危险因素的防治可有效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肺癌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风险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l144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不同时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167例(14.6%)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死亡25例(22%)。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脓胸、胸腔出血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3天,以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胸腔出血和心功能不全多见。术后10天后并发症以支气管胸膜瘘多见。结论 肺癌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手术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l~3天,导致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对114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原因及死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因手术相关并发症引发的呼吸衰竭者40例(35.1%),因严重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呼吸衰竭者43例(37.7%),二者占全组的72.8%(83/114)。其他原因为麻醉清醒不完全或术中输液过量造成肺水肿、肺动脉栓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术后并发症种类愈多者、术前肺功能差者、术前放疗者、术后第2天以后开始插管者、辅助呼吸时间愈长者、呼吸衰竭合并肺炎或‘肾衰者,其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其中前3者为显著独立致死因素,相对风险度分别为2.50,2.37和1.68;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治疗方式、术前合并疾病史、术前应用抗菌素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多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呼吸道感染所致。仔细谨慎的手术操作和术后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避免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措施。术后严密观察各项生命指征、及时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是减少术后呼吸衰竭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 associated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esophageal stenting by using a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 (SEMS). All three cases had advanced esophageal carcinoma at middle thoracic esophagus with 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 at the level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Case 1 is a 58-year-old man who had lung abscess due to esophagopulmonary fistula caused after induction chemoradiotherapy. He underwent a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affected lung and intraoperative esophageal stenting with dietary intake starting on day 26 after stenting. Case 2 is a 60-year-old man with esophagopulmonary fistula caused after primary chemotherapy. He started to take an oral intake on day 3 after esophageal stenting. Case 3 is a 68-year-old man with esophagobronchial fistula detected at the first medical examination. He started to take an oral diet on day 7 after esophageal stenting. All three cases had a rapid improvement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pneumonia and malnutrition by esophageal stenting leading to marked improvement of impaired general condition. Esophageal stenting is a useful method for pallia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with respiratory fistula.  相似文献   

13.
Zou JH  Liang X  Duan DP 《癌症》2008,27(2):174-177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穿孔往往发生在癌肿进展期,易并发胸内感染,病情危重。保守疗法包括食管旷置、肠内或静脉营养支持以及内镜下放置支架,但是这些方法既不能消除癌肿又难以控制胸内感染,近期死亡率高。本研究分析外科治疗食管癌穿孔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对41例食管癌穿孔患者(其中穿入右肺19例,穿入纵隔17例,穿入气管5例)进行手术治疗。开胸手术39例,其中右胸三切口术式16例,分期手术23例,经胸骨后间隙胃或结肠代食管35例,经食管床胃代食管4例。2例只做胃造瘘姑息手术治疗。结果:36例患者获得手术成功,康复期能经口腔进食保证营养,生活自理,术后随访3~72个月,其中生存3个月2例,6~12个月31例,24个月2例,72个月1例,手术后死亡2例,2例胃造瘘姑息手术者和1例术后吻合口气管瘘再通者自动出院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手术治疗食管癌穿孔成功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手术径路以右胸三切口术式(胸骨后胃或结肠代食管)或分期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病趋势,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间食管癌10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吻合口瘘67例(6.52%),发生率由1997年的10.35%下降到2006年的2.22%,呈明显下降趋势。手术质量差,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浆蛋白含量低等是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患者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在瘘组和非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技术改进和操作熟练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前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1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左侧开胸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至颈部行食管胃单层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599例,姑息性切除13例,切除率100%;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12例,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8例,返流性食管炎10例,乳糜胸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35/612),无吻合口狭窄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颈部单层吻合愈合好,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恢复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再患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胃切除术后再患食管癌 2 9例资料。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残胃代食管术 2 0例、空肠代食管术 3例、结肠代食管术 6例。结果  2 9例除 1例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例胸部食管残胃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 ,食管中上段癌行结肠代食管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12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食管癌术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者32例,发生率为2.58%,采用介入置管以及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综合治疗。结果:3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经过治疗2~5周后胃肠功能恢复,愈合良好。结论: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经积极的介入置管及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综合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