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疗效的影响,为人工结核感染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62例有结核感染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58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皮试阴性哮喘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有哮喘急性发作时,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病情较重时加用强的松口服.观察组另外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6个月后沙丁胺醇、强的松平均个人使用剂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急诊次数、3个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3个月后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增加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患儿吸入ICS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无结核感染的哮喘患儿,为人工结核感染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并结核感染儿童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厚兰 《医学综述》2014,(9):1666-166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合并结核感染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地纳德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沙丁胺醇,病情较重时给予甲泼尼龙或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沙丁胺醇平均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期间两组急诊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次数稍多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呼气流量峰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结核感染提高了吸入类激素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哮喘患儿人工结核感染可能为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沈立新  赵福良  夏振炜 《西部医学》2017,29(9):1225-1228
【摘要】目的 监测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观察组患儿检查后接受6个月的观察并根据发作情况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患儿的大气道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不同呼吸量的瞬间流速(FEF)25、50及75。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FVC、PEF、FEV1及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显著降低(P<0.05);两组儿童的FVC、PEF、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受损,小气道功能监测对患儿发作风险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重及肥胖对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儿童规范化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儿科门诊12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百分位数值法分为超重肥胖组(≥85%,59例)和正常体重组(16%~<85%,61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哮喘发作次数、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次数和肺功能水平。结果 超重肥胖组年发作次数、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次数高于正常体重组,哮喘控制测试量表评分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临床疗效差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体重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高于治疗前;超重肥胖组FVC、PEF、FEV1、FEV1/FV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治疗前后F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FEV1、FEV1/FV...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喘益胃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脾胃虚弱型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对肺功能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的6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脾胃虚弱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平喘益胃汤,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痰液及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Contents of eosinophil 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月哮喘发作次数、喘息症状持续天数、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nese-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hCACT)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痰液及血清中EOS、EC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月哮喘发作次数、喘息症状持续天数、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h-C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脾胃虚弱型)慢性持续期使用平喘益胃汤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哮喘、喘息等症状发作次数,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辅舒酮与万托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辅舒酮,观察组行辅舒酮联合万托林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_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FEV_l及FV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辅舒酮与万托林联合治疗可加快症状改善,增强肺功能,利于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根据是否MP感染分为MPP组70例、非MPP组4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入院后采用意大利MIR spirolab Ⅲ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75),其中43例MPP组患儿、24例非MPP组患儿均于临床恢复期(病程第4周)复查肺功能。结果:MPP组急性期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MMEF、FEF25、FEF50、FEF7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急性期FVC、FEV1%、FEF50、FEF7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MMEF、FEF50、FEF75 较非MPP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恢复期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恢复期肺功能FVC、FEV1%、FEV1/FVC较急性期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FEF50、FEF75略有升高,其中FEF50、FEF75仍低于6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AP急性期大小气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非MPP患儿于恢复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MPP患儿小气道受损更为明显,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道受限。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涂林修  刘瑜 《浙江医学》2015,37(12):1070-1072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本地区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33 例哮喘儿童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3、6 个月及1 年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以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均下降,规范化治疗后3个月开始相关指标逐渐恢复,6个月后反映大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等)基本恢复。1年时反映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EF25~75 恢复。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蒋文丽 《中外医疗》2013,32(1):122-123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治疗的15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万托林雾化治疗的151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在咳嗽缓解时间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哮呜音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FEVI/FVC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试结果为阴性的哮喘患儿,而观察组则为结核感染的哮喘患儿,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潮气量肺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住院次数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给予针对性抗结核治疗,不仅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使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有无结核感染将7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h1/Th2的比例和白细胞介素27随着ICS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感染可能通过IL-27水平的变化影响体内T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而对小儿支气管哮喘ICS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哮喘合并结核感染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容天弼 《海南医学》2001,12(12):8-9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合并结核感染的频率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330例哮喘患儿进行了PPD及TB抗体检测。结果 结核感染31例(9.4%),其中TB抗体阳性19例(61.3%),采用INH加RFP治疗3—6月,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哮喘合并TB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3.
彭淑梅  曾静  邓雪梅 《热带医学杂志》2006,6(8):956-957,894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社区中2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最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81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MP感染的哮喘患儿39例(MP组)、42例哮喘患儿MP感染阴性(非MP组),3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的非哮喘、非MP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BALF中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P组和非MP组患儿的FEV1%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三组患儿BALF中T细胞、细胞因子检测结果,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非MP组和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非MP组和对照组;非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MP感染会进一步降低哮喘患儿的T细胞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这可能导致哮喘患儿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在并发感染的哮喘患儿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84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哮喘患儿30例(A组)、并发细菌感染的哮喘患儿28例(B组)和并发肺炎支原体的哮喘患儿26例(C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儿童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RP及WBC水平。结果:B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较A组、C组及对照组高(P<0.05),C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较A组和对照组高(P<0.05),且A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A、B、C 3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患儿的血清CRP与WBC水平仍较A组与C组高(P<0.05)。结论:血清CRP与WBC的联合检测在并发感染的哮喘患儿中不但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儿的感染类型,还能有效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鼻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与鼻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72例哮喘发作期患儿进行鼻病毒(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病原分布情况比较,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72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中检出RV阳性病例29例(27.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岁以上年龄组RV感染率为51.9%(27/52),明显高于3岁以下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哮喘发作与RV感染密切相关,RSV是诱发3岁以上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朱赟  王亚亭 《安徽医学》2012,33(8):996-99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19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5岁前和5岁后2个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比较,5岁组患儿具有血小板计数高、住院时间长、合并肺炎及支原体感染率高,过去1年喘息发作的次数多,哮喘及时诊断和治疗率低的特点(P0.05)。结论5岁组患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表现较重,更易并发肺炎和支原体感染,哮喘及时诊断率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EOS和ECP,其中24h内有哮喘发作59例(A组),哮喘持续状态22例(B组),另有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对照(C组),3组患儿分别于入院即时、72h以及7d采集痰液。结果 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和ECP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患儿入院时痰液EC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患儿第7d的痰液EOS和EC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患儿痰液EOS与ECP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 联合动态检测痰液EOS和ECP水平可判断小儿支气管哮喘程度,ECP可更敏感预测小儿支气管哮喘转归。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儿童  相似文献   

19.
曾霞  陈实 《海南医学》2011,22(10):25-2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哮喘发作期的住院患儿202例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2例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半定量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哮喘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2例,阳性率50.5%,对照组阳性48例,阳性率23.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