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Ⅰ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3.
因肿瘤局部因素不能手术切除,或因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切除手术的胆总管下段癌行内引流只能减轻黄疸所致的症状,预后差。我们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在行内引流术的同时,采用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1日~2004年9月1日对6例有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切除手术的胆总管下段癌患者施行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5、67、70、74、79和84岁。均因进行性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CT、MR和彩超等均显示胆总管下段占位病变,肝内外胆管扩张。生化分析示,总胆红素升…  相似文献   

4.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50例,内放射治疗组30例,肿瘤内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有梗阻症状者,加行胆-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对照组20例,均行单纯剖腹探查或胆-肠吻合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观察肝肾功能和总胆红素变化、肿瘤大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和背痛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术后4周时均接近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组患者手术前后腹痛和腰痛明显改善。有效率100%(30/30),完全缓解率97%;粒子植入组肿瘤直径有缩小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胆瘘、胰瘘、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结论:^125I粒子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确定疗效,不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胰腺癌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因肿瘤局部因素不能手术切除,或因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切除手术的胆总管下段癌行内引流只能减轻黄疸所致的症状,预后差.我们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在行内引流术的同时,采用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行手术治疗胰腺癌75例,其中行肿瘤切除31例(A组),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18例(B组),单纯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26例(C组)。结果 全组67例获得随访,A、B、C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12、7个月;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照射对术前疼痛的患者止痛有效率为80 %,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9 %。对B组的患者经术后CT检查验证,粒子丢失率为2.6 %,与术前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的粒子空间分布符合率为56 %。结论 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途径,胆肠吻合伴或不伴胃肠吻合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如何做到术中采集图像,实时制定治疗计划来实现治疗适形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经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集我院1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经开腹、术中超声引导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原发灶疗效。术后疼痛CR9例,PR2例,疼痛有效率91.7%(11/12),对肿瘤原发灶的有效率78.6%(11/1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经超声引导下粒子分布更均匀,局部剂量高,对原发灶的控制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止痛疗效,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组织间植入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结合其他方法还可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胰腺癌的治疗现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预后较差。仅10%~20%的患者可以手术切除,绝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而即使能够获得手术切除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非常低,只有5%~15%,中位生存期为12~24个月。外照射并未显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外照射加化疗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术中放疗配合外照射和化疗也没有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其中位生存期为7~16个月。  相似文献   

10.
~(125)Ⅰ粒子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组织间植入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结合其他方法还可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胸腰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对其是否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2周、1、3、6、12个月的VAS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及KPS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ore),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21例,对照组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2~60个月,平均(37.5±15.9)个月,未发现骨水泥渗漏,研究组病例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或放射性脊髓损伤。研究组及对照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8.44±1.32、8.7±1.83,两组术后2周、1、3、6、12个月VAS分别为2.79±3.46、3.21±2.53、2.96±2.16、3.08±2.03、3.17±1.24及4.23±2.78、3.42±2.21、3.63±1.76、3.58±2.53、3.62±3.12,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说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止痛效果更明显。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KPS分别为55.0±11.7及60.9±16.4,术后2周,1、3、6、12个月分别为85.7±12.5、89.7±10.6、81.96±14.4、82.1±11.3、81.3±11.2及91.2±12.7、90.4±13.1、88.6±13.3、86.8±12.3、83.6±13.2,术后KPS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在术后2周、1、3、6、12个月各时间点的KP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说明手术对于患者体力恢复的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在临床操作上安全可行,能达到缓解癌性疼痛、局部肿瘤控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作用,短期疗效可靠,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疼痛控制方面,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较单纯椎体成形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Martinez-Monge R  Nag S  Nieroda CA  Martin EW 《Cancer》1999,85(6):1218-1225
BACKGROUND: The liver is the site of distant failure in > 33%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Liver resection is the only potentially curative option in these patients.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ly resected liver lesions (due to the proximity to critical vascular structures) are at high risk of dying of progressive disease in the liver. This pilo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intraoperative implantation of iodine-125 (I-125) seeds could reduce the recurrence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ly resected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Fifty-six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residual disease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went permanent implantation with I-125 seeds to deliver 160 gray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target volume. RESULTS: The 1-, 3-, and 5-year actuarial control rates of liver disease were 41%, 23%, and 23%, respectively. The 5-year actuarial control of liver disease was better for patients with a solitary metastasis (39%) than for those with multiple metastases (9%) (P = 0.04). The 1-, 3-, and 5-year actuarial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71%, 25%, and 8%, respectively (median, 20 month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7-23). The radia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minimal. CONCLUSIONS: I-125 liver brachytherapy is feasible with minimal radiation-related morbidity. Goo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ng term liver control and survival are the presence of a solitary metastasis, postresection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requiring smaller volume implants, and no prior liver resections. Future prospective trials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which has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improved results from the local dose escalation provided by brachytherapy. Adjuvant regional chemotherapy clearly is needed due to the high rate of liver recurrence and ultimate death from liver failure observed in spite of liver resection and brachytherapy.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大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届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而探索新的能替代手术的治疗措施,对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疗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和副作用,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140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跟踪随访1年,术后定期CT检查,观察疗效、并发症、生存时间。结果1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冷消融与125I粒子植入治疗,接受1年随访。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术后6月时完全缓解(CR)为16.8%、部分缓解(PR)为70.1%、稳定(SD)为7.4%、进展(PD)为5.7%;术后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94.3%、65.7%;部分患者术后1月症状即有所改善,KPS评分从平均66.9提高到76.3。结论氩氦刀靶向冷冻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为不可切除的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5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透视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1年及2年生存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患者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1年生存率为88.5%,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生存率为57.7%,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6.9%)高于观察组(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血象异常、气胸和出血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可增加1年生存率,降低因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 < 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骨水泥填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65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溶骨性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33例(PKP组),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32例(联合组),观察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的相关情况、VAS评分、KP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肿瘤的局部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1.5)个月,联合组和PKP组骨水泥外渗百分率分别为21.88%和24.24%,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两组骨水泥渗漏的患者均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术前分别为7.61±0.74和7.55±0.7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降为2.86±0.65、2.21±0.58、2.34±0.68和3.56±0.78、3.42±0.64、3.48±0.69;各组内手术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术前为52±14.3和51±13.2,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升为83±12.8、86±14.3、85±14.8和84±11.4、82±14.5、80±15.1,各组内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方面,两组间比较分别为15.63%和33.33%,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操作上微创、安全,在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状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上,可达到单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相类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上效果更佳,甚至在肿瘤复发率上,通过远期疗效观察其更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单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o SQ  Chen L  Zhang FJ  Zhao M  Zhang L  Liu J  Li K  Wu PH  Zheng QS  Wang Y 《癌症》2007,26(6):666-668
背景与目的: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确切等特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而125I放射性粒子对患者及周围人群的辐射损害及其防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CT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0例,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及2、4、6个月后对125I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辐射剂量迅速减少,在距离患者体表50 cm时,测得的剂量已接近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辐射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6个月后体表测得的剂量已基本接近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结论: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后对辐射的防护应积极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注意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只要严格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于患者及周围人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的剂量学分布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创建9颗2.22×107Bq(0.6 MCI)125I粒子10种分布模式,分别计算出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结果:粒子分布模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存在差显著异;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依次为:X1.5Y1.5、X1Y1(2)1.5、X0.5Y1、X0.5Y1、X0.5Y0.5(2)1。相对应的面积为:1272.31mm2、969.69mm2、571.94 mm2、536.64mm2、444.09mm2。结论: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患者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后近期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后在瘤区、相应引流血管根部或瘤体内植入不同剂量的放射性粒子^125I。结果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粒子植入组与非粒子植入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粒子植入组患者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非粒子植入组为7.8%(P〉0.05)。粒子植入组患者中,年龄〈60、60~69和≥70岁三组腹部并发症率分别为4.3%、8.6%和30.8%(P〈0.005);有、无并存疾病患者并发症率为25.9%和4.5%(P〈0.005)。结论手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较为安全,但是,高龄和并存疾病可能增加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高龄及有并存疾病的患者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