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1],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等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8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人工关节术后DVT发病率约为47.1%,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进一步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下肢功能的恢复,甚至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引发生命危险。因此如何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成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行伤肿”。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多是由于术中损伤脉络,瘀血停滞于脉络,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下肢肿胀、疼痛。因此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40%~60%,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我科2004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THA及TKA患者62例,发生DVT30例,经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用桃红四物汤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那曲肝素钙,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结果:观察组无DVT发生率,对照组DVT发生率8.89%。术后观察组PT、APTT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干预可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桂芝 《中医正骨》2002,14(7):57-57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可以导致肺梗塞 ,威胁病人生命 ,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 ,长期影响生活质量。吕厚山报告〔1〕,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DVT形成的发生率为 4 0 .0 % ,致命的肺梗塞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配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髋部严重病变者68例,根据临床资料分成对照组(常规处理)和研究组(针对DVT实施干预),各34例,统计分析术后结果。结果:手术时间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组间术后DVT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9%VS 29.4%);研究组(97.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3.5%),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循证护理实施前收治的29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循证护理实施后收治的3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即提出临床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实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20.7%,实验组发生DVT2例,发生率5.7%.结论:应用循证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是积极有效的,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丹参注射液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5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60例,围手术期给予丹参注射液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3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1.1%,用药组中有11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4.3%,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开展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锻炼,对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结果:术后109例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5%。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系统功能锻炼,可极大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12月3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评估、加强健康宣教、制订活动计划、严密观察及利用药物及机械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本组仅2例发生DVT,发生率5.6%,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预防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比较2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后1 d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全麻组术后1 d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术前和硬膜外麻醉组,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术前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硬膜外麻醉组DVT发生率为10%,全麻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不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造成明显影响,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蔚百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53-153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成为常规手术。但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生率为1.3%~25%。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DVT的预防和护理对THA后的愈合非常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书文 《中医正骨》2007,19(8):94-9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可继发肺栓塞(PTE),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导致死亡。据国内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DVT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为2.04%。为预防DVT的发生,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7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Ⅰ号方预防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髋或膝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治疗组(治疗组)54例(65个关节),西药治疗组统计50例(60个关节)。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累及单双侧、患病关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术后第1天予活血Ⅰ号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自术后当天予海普宁皮下注射,单侧关节置换术后用量为2500u,双侧关节置换术后用量为5000u,每日1次。术后两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完全相同。手术后第7天做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与否。结果:治疗组65个关节中8个髋出现DVT,占18.60%,7个膝出现DVT,占31.82%,共15个关节出现DVT占23.08%;对照组60个关节患肢中7个髋出现DVT,占18.92%,8个膝出现DVT,占34.78%,共15个关节出现DVT占25.00%。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在预防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10,25(7):1264-1266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为A、B、C三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A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B组),未使用中药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C组)。结果 A、B、C三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A组DVT的发生率为12.9%,B组DVT的发生率为21.9%,C组DVT的发生率为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顾频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膝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 ,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在制动状态 (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 )。国外调查表明 ,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 5 0 % ,我国上海为 30 %。在临床上 ,只有 10 %~ 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 ,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护理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 2 0 0 3年 6月— 2 0 0 4年 6月对 32例患者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患者 ,男 1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7岁 ,平均体质量 6 9.6k…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比较2组术后第3天的SAS评分、SDS评分、疼痛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第7天评估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3天,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均<0.05)。术后第7天,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能有效缓解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贾春霞 《河南中医》2008,28(10):103-104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骨折或肿瘤造成的髋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功能栓塞(PTE)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有资料显示,国内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1].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各种预防DVT的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共施行69例髋关节置换术,经细心观察及有效的治疗护理,仅有2例发生了DVT.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