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和干预效果.方法 用S-S语言发育评定法及Gesell智能评估法对113例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评估,制定干预措施,评价疗效.结果 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特异性口语表达迟缓较为常见(45%),该类儿童经训练后,语言发育商由45.80±16.90上升到88.51±9.5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70.P<0.01).精神发育迟滞及孤独症患儿在3岁以内语言发育迟缓者中仍占多数(分别为28%和27%),经过系统训练后,该类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与训练前比较,其语言发育商由43.91±16.36提高54.52±16.04,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1),但大部分患儿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结论 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育商(DQ)及各能区之间的关系,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为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因语言发育迟缓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语言门诊就诊的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中国儿童语音发展测量表》对其进行检查与评估。结果 DQ≥80的儿童48例,各能区的水平均正常,主要为幼儿园中班、大班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发育性发音障碍,语言DQ水平正常,社会生活能力正常或边缘; DQ80的儿童52例,各能区DQ均低,尤其表现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构音测试不能配合,社会生活能力边缘或低下。DQ低下的儿童语言能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大多数大运动能力正常,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如语言能力低下,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也相应迟缓。结论儿童语言发育与精细动作、社会适应性、社交行为功能区的发育密切相关,应积极对患儿进行综合早期干预,促进患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18月龄儿童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现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对1 367例儿童进行语言发育筛查,筛查出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运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对80例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神经心理检查(观察组),并以70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用《1~3岁婴幼儿气质问卷》评价72例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气质(观察组),并以69例正常儿童做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月龄儿童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率为11.26%,男童迟缓率为14.70%,女童迟缓率为7.79%,男、女童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1,P0.001);给予早期干预后纵向追踪至24月龄,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率为3.44%,男童迟缓率为4.51%,女童迟缓率为2.35%,男、女童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37);18月龄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不同能区的发育商低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3、5.789、3.128、17.968、8.541、11.503,均P0.05);两组儿童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0.027、0.004,均P0.05),在气质维度中,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趋避性和持久性均值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9、3.138,均P0.05)。结论18月龄儿童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率比较高,并且影响18月龄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好,儿童保健医生应当加强语言发育检查,及早发现表达性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及时给家长提供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案以及相关的早期教育方案,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性建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151例患儿,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分析1~岁组、2~岁组、3~4岁年龄组发育性语言延迟及全面发育迟缓的构成比,分别比较3个年龄组、3岁前后各能区DQ值差异。结果 1)随年龄增长,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比例逐渐增加,3个年龄组中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占比分别为45.5%、61.2%、95.5%。2)随年龄增长,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的DQ值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75、17.341、18.516、6.747、4.180,P<0.05)。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区从1~岁→2~岁→3~4岁呈顺序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社交能区仅1岁~与3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5, P=0.005)。3) 3岁以上组儿童各能区DQ值显著低于3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1、4.710、4.933、2.919、2.670, P<0.01)。结论 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儿童,随就诊年龄增大,非单纯语言问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患儿更可能符合全面发育迟缓诊断。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育关键期,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变异型的儿童智商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15例BECTS变异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临床发作特点、智力及神经心理损害情况、脑电图特点、药物治疗反应等),并对BECTS变异型患儿语言量表各项分值与临床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脑电图单侧和双侧异常放电部位的智商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 66.7%的BECTS变异型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15例视频脑电图均显示一侧或双侧中央、顶区和(或)中、后颞区(Rolandic 区)散在的棘慢波或棘波发放,睡眠后明显增多,部分达到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现象。语言量表各项分值与非快速眼动(NREM)期棘慢波指数(SWI)≥50%持续时间、变异症状持续的时间呈负相关,单侧脑区及双侧脑区存在异常频繁放电两组之间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ECTS变异型患儿存在认知损害,变异症状持续时间越长、NREM期SWI≥50%持续时间越长,认知功能损害越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抗癫痫药物可对大部分BECTS变异型患儿临床改善有效,对BECTS变异型患儿认知损害及语言发育的变化追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年1-12月就诊的56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指导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语言发育迟缓情况、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价,并作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儿童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和理解以及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语言、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指导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心理状态,改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情况,提高儿童智商,增强儿童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将250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125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大运动、社交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实施康复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语言、动作及社交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儿童体格发育、心理行为发展遵循一定规律.如果体格、运动、语言及智力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育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称之为发育迟缓.医生提醒,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很多发育迟缓患儿都能赶上正常儿童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长期随访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临床结局,并回顾性探讨不同结局患儿的早期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7月-2014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门诊就诊的2岁左右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早期Gesell发育测查及训练干预,临床随访1~2.5年,明确患儿短期结局及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早期Gesell发育测查的特征。结果 301例儿童完成随访研究,最终诊断发育性语言迟缓64例、功能性构音障碍57例、特殊性语言损害51例、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68例、智力障碍61例。不同疾病早期Gesell发育测查的各能区结构不均衡,其中言语能区的DQ分数多低于其他4个能区,且疾病不同,言语能区与其他能区的差异不一致。结论 婴幼儿期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的长期随访临床结局不同,不同结局疾病早期Gesell测查显示发育结构不同,对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语言发育迟缓(LR)、全面发育迟缓(GD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发育特征和差异性,为早期诊断和康复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和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256例0~3岁LR儿童、346例GDD儿童和90例ASD儿童进行评估,对3组儿童GDS评估五大能区的发育商(DQ)和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R组患儿语言、社交能区平均DQ低于正常,GDD组患儿五大能区平均DQ均低于正常,ASD组患儿除大运动外其余四能区平均DQ低于正常,LR组患儿五大能区平均得分均高于GDD和ASD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月组、ASD组患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平均得分高于GD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36月组,GDD与ASD两组的适应性、精细运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D组患儿语言、社交平均分均高于AS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3岁LR、GDD和ASD儿童均存在发育落后和发育不平衡现象,LR儿童综合能力优于GDD和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