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6月间在北京市6个区县随机抽取3131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23.54o,6,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3%,喉头哽咽0.54%,张口呼吸3.32%,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52%,梦呓4.95%,梦游0.38%,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2~,5。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应引起北京市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至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 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12 h、10.42 h和9.47 h;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7.88%,其中打鼾为5.57%、喉头哽咽为1.25%、睡眠不安为7.86%、张口呼吸为4.59%、多汗为21.36%、肢体抽动为2.82%、磨牙为8.26%、梦呓为4.02%、梦游为0.2%、遗尿为1.95%、入睡困难为10.75%,部分症状的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幼儿组高于其他组.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为与父母同房睡、患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花粉过敏和父亲打鼾等.结论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汶川5·12地震后重灾区居民的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患者的人口学和社会文化特征及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人群14 503人,以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版(SCID-Ⅰ/P)为调查诊断工具.结果 重性抑郁障碍现患180例,时点患病率为1.27%,终生患病率为1.36%;女性(OR=1.56,95%CI:1.136~2.143,P<0.05)、合并躯体疾病(OR=4.02,95%CI:2.75~5.90,P<0.05)、地震中受伤(OR=3.29,95%CI:1.92~5.65,P<0.05)、财产损失(其中10万~20万元OR=2.09,95%CI:1.18~3.69,P<0.05;>20万元OR=2.54,95%CI:1.38~4.68,P<0.05)、家人去世或失踪(OR=3.79,95%CI:2.08~6.89,P<0.05)以及中年人群(OR=2.31,95%CI:1.38~3.86,P<0.05)为危险因素.有职业为保护性因素(OR=0.60,95%CI:0.43~0.83,P<0.05).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是目前地震灾区较为多发的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温州地区妊娠妇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眠障碍可对人体多系统产生影响,也是妊娠妇女常见的症状[1].睡眠障碍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可以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产程延长、剖腹产概率增加、早产,甚至使胎儿窒息、死亡[2].为了解我国妊娠妇女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温州地区2000名孕妇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小学生2 037名,采用修订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33.9%,其中前3位为失眠(57.3%)、说梦话(15.3%)、打鼾(11.9%)。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睡前饮用咖啡、长期或近期服用药物、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孩子非独立卧房、更换照养人、入睡需要安慰物、常感鼻堵塞或通气不畅等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的检出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业繁重、学校及家庭施加压力过大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9~12月在广州增城市随机抽取1 099名儿童,在严格质控措施下由项目调查员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儿童每天睡眠时间随儿童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P<0.01),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睡眠姿势、睡眠障碍、瞌睡、入睡时间、哮喘。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22.2%,其中睡眠时打呼噜发生率3.2%、喉头哽咽0.6%、呼吸暂停0.5%、睡眠不安4.6%、张口呼吸2.1%、多汗9.2%、肢体抽动1%、磨牙4.3%、梦话3.9%、梦游0.2%、遗尿3.2%,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身高、断奶时间、睡觉姿势、扁桃体炎史、鼻炎史、看护人吸烟史、父亲学历、母亲打鼾史。结论: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儿保工作者及社会、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城区0~5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城区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主要城区1363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凋查。【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4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和尼氏儿科学比较,重庆城区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均减少1h左右。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35.22%。女童入睡困难和睡眠节律紊乱的患病率较高。男童打鼾的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儿童以夜醒、睡眠节律紊乱、入睡过早、夜惊、打鼾、呼吸暂停多见.2岁以上儿童以入睡困难、梦话、磨牙多见。【结论】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教科书上的参考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全国城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组了解中国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影响相关因素,2003年6月-2005年6月,笔者对长春地区2~12岁儿童进行了睡眠状况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防治睡眠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9~12月在增城市三个镇随机抽取1 099名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22.2%,其中睡眠时打呼噜发生率3.2%、喉头哽咽0.6%、呼吸暂停0.5%、睡眠不安4.6%、张口呼吸2.1%、多汗9.2%、肢体抽动1%、磨牙4.3%、梦话3.9%、梦游0.2%、遗尿3.2%.不同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存在年龄、城镇差异,而不存在性别差异性.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身高、断奶时间、睡觉姿势、扁桃体炎史、鼻炎史、看护人吸烟史、父亲学历、母亲打鼾史.[结论]广州增城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儿保工作者及社会和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和躯体疾病,对其防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冉域辰  李薇  曹丽  张亚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27-4629
[目的]了解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628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5.32%,其中入睡困难、打鼾、磨牙、用口呼吸、梦呓、夜醒、梦魇的发生率分别为9.87%,7.17%,6.69%,4.78%,1.91%,1.11%,0.48%。睡眠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有母亲打鼾史、父亲磨牙史、脾气倔强、鼻炎史、扁桃体炎以及与父母同睡等;[结论]目前成都市2~5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成都市儿科、儿保医生及广大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灾害后的经济补偿主要靠财政补贴,商业保险的偿付能力非常有限,本文将结合日本地震保险模式,对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给出建议.通过对地震保险制度的研究,引导人们逐渐树立起一种全新的保险理念,共同抵御地震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对济宁市2032名6~14岁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患病率为10.78%;男生(13.10%)高于女生(8.12%),(P<0、01);A行为、N行为和M行为的患病率依次为4.87%、3.54%和2.36%。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学前有寄养经历、父亲文化程度偏低和职业为工人、行政管理人员等非知识分子是本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预防和矫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周欢  刘巧兰  杨洋  吴芳  邱培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14-4416
[目的]评估在不同安置模式的灾区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方法]运用结构式问卷,在两个不同安置模式的灾区现场对成年居民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在集中安置点,有95.8%的对象接受了灾后卫生防病方面的健康教育,且有54.9%的对象改善了卫生行为;在散在安置地区,有86.1%的对象人群接受了健康教育,其中38.7%的对象改善了卫生行为。不论是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的对象人群,喜欢入户面对面宣传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健康教育活动的人数比例(P﹤0.05)。[结论]灾后散在安置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尚需进一步改善,入户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在灾区持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灾区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的原则抽取253例调查对象,通过Bootstrap再抽样方法扩大样本量至2000例,在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AS Enterprise Miner软件和决策树C4.5算法建立决策树模型,分析儿童患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对儿童是否患PTSD建立决策树模型,其对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有分类错误率分别为0.070,0.100,0.075,按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汶川地震后影响灾区儿童患PTSD的7个影响因素。[结论]决策树C4.5算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针对地震后灾区儿童患PTSD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儿童患PTSD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汶川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各症状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性别组儿童各症状的表现。[方法]采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调查253名汶川地震灾区儿童PTSD的相关症状信息,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对灾后不同性别组儿童PTSD各症状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从CRIES-13提取了3个PTSD的潜变量,即闯入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症状,并引入一个总因子潜变量。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不同性别组的结构方程模型形态相同,模型能解释不同性别组儿童各症状表现的特点。[结论]CRIES-13的测量形式是适合不同性别组儿童的,参考此次研究结果有助于灾后更有效地筛查PTSD儿童,为解决灾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探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潜在暴发,预防震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方法]建立震后症状监测系统,对第1个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月15日~6月14日,症状监测系统30个报告单位,共监测报告发热10 9914人次,腹泻15 308人次,感冒82 689人次.医疗机构和医疗小组监测点有9个报告单位,报告灾民发热、腹泻和感冒罹患率分别为1.309%、1.430%和14.303%.[结论]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为绵阳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分指挥部动态掌握灾区群众疾病发生状况,早期探查聚集性病例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的问题,系统运作效果有待于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慢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震医疗救援中慢病防治相关的网络报道资料、灾区报告信息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因为地震()中断了慢病患者规律的药物治疗,可诱发病情复发甚至加重.慢病危险因素在灾区人群中的流行会普遍增加()[结论]在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可忽略慢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两年后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对地震灾区绵竹市的东北镇、西南镇及九龙镇的600名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同时收集他们的一般信息。[结果]绵竹市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评价得分为(13.4±1.5)分,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低(P﹤0.05)。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患病状况、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和亲人残疾情况,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患病状况和收入。[结论]地震灾区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较差,应得到较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陈嘉妍 《现代医院》2010,10(3):98-99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影响住院病人睡眠的原因。结果影响病人睡眠主要原因为:环境改变占71%,焦虑占54%,治疗操作时间占32%,舒适改变占19%,其他因素占16%。结论创造良好住院环境、做好心理护理、灵活调整工作流程,可以改善病人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