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36岁。因咳嗽、咽痛2d,于2007—10—06T12:00到我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9℃,P72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余查体均未见异常。血常规:WBC10.2×10^9/L,N0.81,L0.18,M0.01,RBC4.5×10^12/L,Hb120g/L,PIT150×10^9/L。胸透:胸部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红霉素(肠溶片)0.4g,3次/d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1汤匙,3次/d口服,共3d。  相似文献   

2.
女,37岁。NSAA(严重型再生障碍贫血)入院治疗,查WBC0.31×10^9/L,NEUT#0.04×10^9/L,LY0.871,Hb83g/L,PLT12×10^9/L。入院后第2天16:00输入血小板1U,18:00滴注完毕,输血过程顺利。下午曾行ALG皮试(-),19:00 BP105/60mmHg,HR70次/min,地塞米松10mg人壶后,20:00开始生理盐水100ml+ALG(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得白)0.25g慢滴,  相似文献   

3.
对胃重复双幽门畸形合并溃疡出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9岁。因黑便,头晕,口干3d,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入院检查:T36.0℃,P80次/min,R18次/min,BP140/85mmHg。神志清,发育正常,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0.6×10^9/L,RBC2.48×10^12/L,HGB81g/L,HCT0.243,PLT336×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男,15岁。因发热3d,皮肤疱疹2d,加重伴昏迷1d于2006—06—10入院。查体:T40.8℃,P140次/min,R25次/min,BP120/90mmHg一般状态差,意识不清,由家长背人病房,查体欠合作,大小便失禁。颜面部躯干双上肢均见密集的水疱疹,大小3--5mm,壁薄易破,疱疹周围可见红润,躯干部居多。眼睑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口腔黏膜见疱疹。颈强阳性、克尼格式征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11.6×10^9/L,N0.83、L0.124。肝功:AST48U/L,ALT56U/L,GGT65U/L。脑脊液常规:外观清亮,白细胞数0×10^6/L,葡萄糖2.55mmol/L,蛋白质0.21g/L,氯128mmol/L。  相似文献   

5.
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效果及抗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聚维酮碘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及抗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分别以舍有效碘0.5g/L聚维酮碘溶液与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作用10min后.比较其杀灭率:经聚维酮碘作用1min后生长的第一代铜绿假单胞菌悬液简称菌悬液B1。由菌悬液B1经聚维酮碘作用1min后生长的第二代铜绿假单胞菌悬液简称菌悬液B2,以此类推,制成菌悬液B1-B19,得到存活繁殖的细菌悬液,再以含有效碘0.5g/L聚维酮碘作用1min、10min后比较杀灭率。结果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A与菌悬液B1~B19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从B4开始,聚维酮碘对该菌MBC由原0.0625g/L有效碘提高至0.125g/L有效碘,对B8的MBC提高至0.25g/L有效碘。以舍有效碘0.5g/L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B9-B19的1min平均杀灭率为96.73%,10min平均杀灭率为99.89%:对铜绿假单胞菌悬液A的lmin平均杀灭率为98.77%,10min平均杀灭率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5)。结论聚维酮碘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经聚维酮碘作用后传代的铜绿假单胞菌.则对聚维酮碘可产生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对肾结石行ESWL治疗后破裂出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0岁,教师。左肾结石多次ESWL治疗,再次ESWL2d后腰腹痛剧烈,于2007~0822入院。查体:BP90/60mmHg,P100次/min,左肾区饱满,叩击痛。血常规:WBC11.16×10^9/L,RBC3.31×10^12/L,Hb100g/L;尿常规沉渣镜检:RBC150个/μl;凝血时间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07—05—2009—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1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7例,女65例;年龄32~78(平均49)岁;其中178例为1次出血,131例为2次出血,81例为3次出血,22例为多次出血。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小板计数在4.5×10^9/L~25.9×10^9/L(平均9.32×10^9/L),急查血常规Hb下降3.3-10.7g/L。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 男,9岁。因发热1个月,高热伴头痛1周于2009—04-19T15:00入院。患儿1个月前,因感冒后反复发热,在家口服阿莫西林、维生素C银翘片。近1周体温高达39C以上,每日发热2~3次,伴有头痛,在当地诊所加服安乃近0.5g/次退热,效差。至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3.13×10^9/L,N0.664,L0.223,  相似文献   

9.
对十二指肠癌并重症胆管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热,伴有纳差、乏力半个月入院,无黄疸、白陶土便。腹部CT和MRCP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于外院行抗感染,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瘀斑、意识障碍。来我院时,查体:T37.3℃,嗜睡状态,HR148次/min。右上腹压痛(+),墨菲征(-)。实验室检查:WBC20.9×10^9/L,中幼粒0.01,晚幼0.02,杆状0.02,分叶0.57,Hb76g/L,PLT62×10^9/L。粪潜血(+)。凝血酶原时间16.5S,APTT33.5S,纤维蛋白原3.49g/L,3P试验(+)。ALT38U/L,AST58U/L,AKP144u/L,γ-GT25U/L,总胆红素28.8μmol/L,淀粉酶正常。入院后行E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域3cm×5cm溃疡,病理为低分化腺癌。造影见胆总管直径11mm,下端呈锥形狭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10.
我科近日成功收治妊娠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例,现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3岁。因停经39郴周,无诱因出现腹部及双下肢出血点伴口腔血泡及牙龈出血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7.5×10^9/L,Hb 106g/L,PLT7.0×10^9/L,BT5min,余无异常,于当晚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1.
男,6月龄。主因发热2d,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查体:T39C,P140次/min,R35次/min,BP90/60mmHg。精神反应好,热病容,呼吸稍促,全身无皮疹,口唇红润,稍干,口腔黏膜光滑,咽红,扁桃腺轻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余(-)。血WBC10.8×10^9/L,N0.35,L0.61,Hb118g/L,PLT105×10^9/L。既往健康。入院诊断:支气管炎,予抗炎、抗病毒及对症处理无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女,54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减少人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血常规示:WBC 1.43×10^9/L,N 0.46×10^9/L,Hb110g/L,经给予鲨肝醇、维生素B1片口服后,白细胞升至正常,但停药后又降至原来水平。为确诊患者是真性或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3.
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分析如1病历摘要女,57岁。发热10d,胸痛1d,于2004-08-28入院。3a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已愈。查体:T39.0℃,一般状态欠佳,呼吸略促,左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9.2×10^9/L,Neu%0.97,Neu“8.9×10^9/L,Hb92g/L,Tp59.9g/L,ALB27.2g/L;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胸片示: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肋膈角消失。临床诊断为:右肺炎、双侧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给予抗炎、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体温于入院第2天降至37.0℃以下,4d后再次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8℃,入院第7天出现左颈前淋巴结中度肿大。复查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较入院时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万古霉素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2岁。因多发骨折住院,手术后并发有尿路感染。查体:T38.9℃,WBC17.4×10^9/L,Hb156g/L,PLT204×10^9/L,N0.832,L0.168;尿液常规:WBC散布/HP,RBC2~3/HP;GLU++;血生化检验:ALT43U/L,AST44U/L,BUN6.4mmol/L,Cr91.4μmol/L,Glu9.2mmol/L。尿液培养:消毒尿道口采集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约10ml,  相似文献   

15.
对使用氧化性药物诱发G-6-PD缺陷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0岁。因肾结石、积水、肾功能不全入院求治,入院第1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5×10^9/L,RBC3.21×10^12/L,Hb95g/L,PLT212×10^9/L。  相似文献   

16.
吴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96-3496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误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6岁。2008-10因乏力不思饮食,体重渐减0.5a余入院,期间间断发热,咳嗽咳痰。曾三次在市级医院住院化验血RBC 2.32×10^5/L,Hb 20g/L,WBC(2.54~3.59)×10^9/L,N 0.79,PLT正常,X线双侧胸腔积液,肺部无异常,血浆蛋白44~45g/L,白蛋白28~31g/L,结肠镜检察正常,便潜血阴性,  相似文献   

17.
林可霉素致神经肌肉阻断作用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18岁。因咽痛、发热2d就诊。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T38.6C,咽部充血、水肿,两侧扁桃体均Ⅱ度肿大,表面有较多脓点。心、肺、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示:RBC4.6×10^12/L,Hb 130g/L,WBC 1.3×10^9/L,N 0.76、L 0.24,胸透正常。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因青霉素过敏,红霉素类不能耐受,而用林可霉素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8.
对迟发性广泛硬膜外阻滞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7岁。体重65kg,ASAⅡ级。血常规示Hb120g/L,WBC4.4×10^9/L。术前其他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两次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髂骨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病史。常规术前30min肌内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髂骨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女,45岁。因咳嗽6个月、咯血2d于2006年4月8日入院。入院前2d肌肉注射胸腺五肽2支(1mg/d),随后出现痰中带血,继而咯鲜血而入院。入院查体:T37.3℃,P78次/min,R20次/min,BP100/60mm Hg(1mm Hg=0.133kPa);急性面容,右肺呼吸音增粗,心界不大,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4月6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9×10^9/L,N0.68,L0.30,RBC4.13×10^12/L,Hb130g/L,BPC214×10^9/L;  相似文献   

20.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6.7×10^9/L,RBC2.01×10^12/L,Hb54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cm,肝右叶小囊肿(1.8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