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轶  姚希贤  刘蕾 《临床荟萃》2006,21(4):246-249,F000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根除后灭Hp煎剂对慢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46例Hp( )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以灭Hp煎剂、胃复春、氢氧化铝(胃舒平)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药物对慢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胃窦黏膜磷脂含量以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结果单纯Hp根除使各组胃黏膜急性炎症明显消退,但对慢性病变没有影响;灭Hp煎剂治疗后慢性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磷脂含量显著增加,血清EGF从治疗前的(0.45±0.08)μg/L下降至治疗后的(0.36±0.05)μg/L(P<0.05);EGFR表达从治疗前的(35.20±4.95)%增加至治疗后的(48.80±5.19)%(P<0.05),而胃复春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灭Hp煎剂能够增加胃黏膜表面磷脂和血清EGF含量,并使胃黏膜EGFR表达上调,有增强胃黏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外线照射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将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大鼠制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制模方法包括将30%酒精和2%水杨酸钠制成混合溶液,连续灌胃8周,每日1次,每次2ml,同时结合劳累(跑步)、饥饱失常(禁食)等多因素干预。待制模完成后,红外线组大鼠则给予红外线照射,每日照射1次,每次10min。于红外线连续照射20d后将各组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情况。 结果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中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10±0.65)分、(4.20±2.24)分]较弱,模型对照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4.91±2.58)分、(6.75±2.63)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红外线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75±1.01)分、(4.75±1.66)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外线照射能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EGF、EGFR过度表达,在胃黏膜病变愈合过程中能发挥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EGF和EGFR的含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GF水平(3.93±1.21)μg/L,EGFR水平(1 144.3±213.7)pmol/L明显高于慢性咽炎患者血清中EGF水平(2.21±0.91)μg/L、EGFR(841.6±149.1)pmol/L和健康人血清中EGF水平(2.13±0.74)μg/L和EGFR水平(739.3±144.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血清中EGF和EGFR中的含量与临床分期呈高度的正相关(rEGF=0.609,rEGFR=0.67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EGF水平(4.25±1.36)μg/L和EGFR水平(1 248.1±236.4)pmol/L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血清中EGF水平(3.11±0.91)μg/L和EGFR水平(1 125.9±202.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血清中EGF水平(2.36±1.07)μg/L、EGFR水平(887.7±178.1)p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EGF水平(3.74±1.20)μg/L、EGFR水平(1 116.4±215.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后血清中EGF水平(4.35±1.57)μg/L和EGFR水平(1 243.5±250.4)pmol/L明显高于复发前EGF水平(2.41±1.03)μg/L和EGFR水平(919.6±211.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中EGF和EGFR含量的测定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放化疗敏感性、疗效、是否复发及预后判断的较理想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90-2292
目的探究美容清创缝合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美容清创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美容清创缝合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血清EG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48±3.26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37±2.14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EGF、IL-6和TNF-α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两组血清EGF水平均上升,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血清EGF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容清创缝合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在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可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减轻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解毒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足溃疡肌肉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喂养到6个月时结扎动脉下端,7个月时造成足底部深Ⅱ度烫伤制备大鼠糖尿病足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中药解毒生肌膏治疗组(中药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生长因子组)、对照组;分别予中药解毒生肌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理盐水局部外用治疗30 d;观察3组大鼠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及愈合情况,并测定溃疡肌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7%(13/15),明显高于生长因子组53.8%(7/13)(P<0.05);对照组10只实验鼠中有8只足溃疡恶化,2只无变化,总有效率为0.两个治疗组溃疡肌肉组织中VEGF和PD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中药组含量明显高于生长因子组(P均<0.05).结论 应用中药解毒生肌膏治疗糖尿病大鼠足溃疡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局部肌肉组织中VEGF和PDGF含量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1478组在脊髓损伤局部给予AG1478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均给予二甲基亚砜作对照治疗。于术后14及28 d,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于术后1 d及1、2、4、6、8周,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体重变化的差异。结果:AG1478组pEGFR、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P-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G1478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体重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AG1478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突触再生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1~13d大鼠胚胎神经管取神经干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中加入bFGF和EGF,观察对神经干细胞胞体发育及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EGF主要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也可以促进细胞突起的生长,但胞体直径与相应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bFGF可促进胞体发育及突起的生长;两种因子联合应用,生长作用优于单独应用组.结论EGF和bFGF可以促进原代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海绵植入损伤脊髓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脊髓半横断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将4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和实验组(n=20,造模后应用bFGF、EGF海绵治疗),对3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电生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动物经bF-GF、EGF海绵治疗后,运动功能高于模型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bFGF、EGF海绵干预可促进脊髓损伤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受损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创面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76例纳入难愈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创面良好愈合的76例患者纳入康复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bFGF及创面组织EGFR的表达水平,分析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患者创面难愈的关系;对难愈组患者开展专项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及创面闭合指数,分析3项指标与难愈组患者临床疗效、闭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难愈组患者血清VEGF、bFGF及创面组织EGF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4.69±35.83) pg/mL、(300.24±33.62) pg/mL、(5.67±1.01)分,均低于康复组[(206.01±42.03) pg/mL、(327.91±45.74) pg/mL、(8.20±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VEGF、bFGF...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 58例慢性创面 (烧伤残留肉芽创面 41例,溃疡创面 17例 )患者按随机表法被随机分为治疗组 A、 B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国产 rhEGF和 bFGF进行局部治疗,并外用抗菌素;对照组仅使用抗菌素.比较创面愈合时间,判断疗效. 结果 rhEGF和 bFGF联合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 A和 B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约 5.27 d和 3.32 d,差异显著性意义 (t=3.129, 2.344, P< 0.05).但 A、 B两组间无差异. 结论 rhEGF和 bFGF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的刺激作用。方法 培养PC-3细胞,试验组分别加入0.5,5,25,50,100ng/ml EGF,对照组不加EGF。继续培养3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EGF促进PC-3细胞的增殖,且随EGF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结论 EGF能促进前列腺细胞的增殖,其含量增高可能与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PGN、12例非PGN患者及13例正常人血清、尿液和肾活检组织hEGF含量。结果PGN组肾组织、尿hEGF含量显著高于非PGN和正常对照组,PGN组血清hEGF五非PGN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肾组织hEGF含量愈高,肾小球病理改变程度愈重;尿hEGF含量与肾组织hEGF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紫杉醇对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在调节黑色素瘤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揭示该信号通路与紫杉醇耐药的关系及相关机制。 方法以EGFR高表达的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迁移实验、MTT法和蛋白质印迹法,研究紫杉醇及表皮生长因子(EGF)通过EGFR信号通路对A375细胞凋亡、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1)细胞凋亡:紫杉醇诱导的A375细胞凋亡随浓度升高而增强(P<0.001),同时紫杉醇(0.1 μmol/L)抑制Bcl-2并增加了Bax的表达(P<0.01);EGFR抑制剂AG1478可明显增加A375细胞凋亡并增强紫杉醇的诱导效果及对Bcl-2和Bax的影响(P<0.001);EGF单独处理对A375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其可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及对Bcl-2和Bax的影响(P<0.001)。(2)细胞增殖:紫杉醇(0.1 μmol/L)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增殖(P<0.001)且该作用可被AG1478进一步增强但被EGF减弱(P<0.001)。(3)细胞迁移:紫杉醇(0.1 μmol/L)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P<0.001),该抑制作用可被AG1478进一步增强但被EGF减弱(P<0.001)。 结论紫杉醇能够降低Bcl-2并增加Bax表达,从而诱导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而这些抑制作用可被EGF激活的EGFR通路减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测定膀胱肿瘤患者尿液pH值的意义。方法:对38例膀胱肿瘤和42例泌尿系结石及53例正常人尿液进行pH值测定。结果:膀胱肿瘤组与正常人组和泌尿系结石组尿液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泌尿系结石组与正常人组尿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pH值测定简单易行,在膀胱肿瘤诊治及预防复发方面有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保留灌肠组(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保留灌肠组(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血便等临床症状减轻情况,比较中药及表皮生长因子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5例。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优于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12月门诊和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8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组织和各期银屑病皮损中SS和EGF的表达。结果进行期银屑病皮损中EGF明显高于静止期、恢复期皮损和正常皮肤(P〈0.01);各期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中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可能是通过抑制EGF而在银屑病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erbB(neu)家族成员之一,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综述近年来对EGFR的研究进展和它对乳腺癌的预测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妇女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3 6例ICP妇女血清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 ,并与正常妊娠妇女 3 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EGF浓度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CP组胎儿脐静脉血中EGF浓度有随胎儿体重降低而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EGF水平与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CP妇女所发生的IUGR与孕妇血清及胎儿血中EG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疗效。方法将56例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局部喷用EGF和bFGF,B组(28例)仅局部喷用EGF,比较术腔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和有效率。结果上皮化时间A组41.7±7.6 d,B组59.7±9.4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A组92.9%,B组89.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GF和bFGF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鼻内镜术后创面上皮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