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肺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阳性率意见多不一致。按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有提出心电图诊断率最高在50~60%,对代偿期肺心病的诊断率较低。我们对失代偿期肺心病41例、代偿期肺心病26例、肺气肿27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拟从P波  相似文献   

2.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是目前国内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最为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 ,并与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患者的心电图对比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定的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及近几年所提出的P波顶角 ,Ptfv1,Doll-Bilger指数在肺心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病例选择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肺心病10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47例 ,女53例,平均年龄(68.05±8.09)岁 (36~…  相似文献   

4.
米建新  吴昌归 《医学争鸣》1997,18(2):194-19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标准的探讨米建新吴昌归(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中图号R451.5为了探讨Butler心电图标准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回顾分析了152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Bu...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病人心电图上出现“肺型P波”改变已为众所周知,但以往的研究对肺P波的电压改变方面较多。继而有人报告“肺型P波”起始向量(IPI)及P波的夹角(β角)对肺心病诊断的意义。最近,国内学者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劳动人民身体健康。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教导,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于1975年1~2月对郑州郊区三个大队14岁以上农民4,450人进行了普查。确定肺心病者57例。本文主要探讨早期肺心病的X线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以便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情进展。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是辅助诊断肺心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既敏感又特异的心电图指标,国内专业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从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资料来看,讨论到的指标竞达30项之多。为了比较和评价这些指标的诊断意义,我们收集了我院部分病历的心电图资料,并对其中的27项指标进行分析讨论。资料与方法资料为我院1978年至1982年的住院及门诊病例,分三组: 1.肺心病组:根据病史、体查、并经X线辅诊,条件符合1977年标准的住院肺心病患者482例。 2.正常人(对照)组:除外心肺疾患及电解质紊乱的观察对象100例。 3.肺气肿(对照)组:有慢支病史、肺气肿体征,但无右心室增大及右心衰体征,  相似文献   

8.
<正> 心电图中肺性P波是诊断肺心病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敏感性较低,为此许多学者相继提出P波的其他指标,然而诊断标准不一,结果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肺心病心电图P波各指标参数的分析,探讨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R′波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分别对健康人、确诊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描记,并比较、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肺心病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对单纯肺心病组(A组,81例)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B组,31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两组肺型P波、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电轴偏移情况、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的检出率,并分析后两者与生化检查异常的关系。结果:肺心病患者肺型P波检出率为52.68%,B组Ptfv1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A组电轴以右偏占大多数,B组电轴以左偏为主。两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检出率均在60%左右,心律失常以冲动形成异常占多数,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有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生化检查正常者;呼吸性酸中毒者ST-T改变检出率亦显著高于生化检查正常者。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合并症的情况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俊雪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24-625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54例无心肺疾患的正常人群。2组均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再对胸前导联呈QS型的病例将胸前导联下移一个肋间进行描记。结果正常人群其胸前V1-V6导联r波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无肢体导联低电压和肺型P波及电轴右偏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V1-V6均呈rS型或V1-V3呈QS型或V1呈qR型,电轴右偏及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常引起右房增大,则P波电压增高;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病患可引起肢体导联低电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膈肌下降,心脏呈垂直位,同时常常引起右室增大,则胸前导联以负向波为主。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是常见心血管疾病 ,危重患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人们发现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发作具有典型的生物节律 ,这对临床上治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探讨肺心病的死亡昼夜节律 ,现将五年来我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住院期间死亡的肺心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1995年 7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共收治肺心病患者 2 87例 ,死亡 66例 ,病死率为2 3%。男 4 2例 ,女 2 4例 ,年龄 4 6~ 88岁 ,平均 ( 68.74± 6.4 3)岁。患者均符合我国 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诊断标准 ,并排除其它可能致死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200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相关数据做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P0.05;研究组老年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优化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后指标,本文作者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振幅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ECG)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ECG诊断心房肥大的传统方法是以P波时限和振幅异常作为标准。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Pv_1。终末电势(Ptf-V_1)、Pv_1起始指数(IPIv_1)等新的诊断标准。本文就104例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P波的分析,试图探讨P波的变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例肺性P波心电图及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引起P波电压增高的常见原因。P波电压增高除了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之外,尚可见于其他疾病和原因。因此,肺性P波心电图改变不具有病因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与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资料表明:47例出现心律失常,出现率为47%。类型以期前收缩较常见,其中尤以房性更常见。发生之有关因素有酸碱平均失调、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感染、心衰等。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是诊断肺心病重要方法之一,心电图P波的变化与肺心病的关系,早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V_1导联P波起始指数是显示右心房异常的敏感指标。本文测定已确诊病例的心电图V_1导联的P波起始指数(简称IPI—V_1)探讨其对肺心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简称肺心病)的必要方法之一。1973年黑龙江会议已对1972年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下称修改草案),从而提高了肺心病诊断的阳性率,这对临床工作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觉得修改草案仍有不够明确之处。本文对肺心病心电图在显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压力增高或右心房肥大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进一步探讨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常规EGG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 对124例慢性肺源性心病(下称肺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ECG)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肺心病患者平均心室率108次/min;并发病理性心律失常45例(36.29%),其中房性20例(16.13%)、室性9例(7.26%)、束支阻滞13例(10.48)。结论 肺心病患者的基础心率明显增高,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其次是束支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常规ECG仍然是诊断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但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远远低于24h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