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疟原虫感染过程中所释放的可溶性抗原与疟疾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这类抗原通过直接及间接作用导致疟疾病理变化,抗原可能的结构成分以及它对于疟疾免疫治疗及预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疟原虫感染过程中所释放的可溶性抗原与疟疾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这类抗原这直接及间接作用导致疟疾病理变化,抗原可能的结构成分以及它对于疟疾免疫治疗及预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恶性疟原虫特异的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鸟枪法将恶性疟原虫基因组 DNA 片段克隆至载体 pBR_(322)质粒中,利用抗性遗传标志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重组克隆,克隆 pBF_8,pBF_(13),pBF_(23),pBF_(24)用 HindⅢ酶解后,均显示单一插入片段,分子大小分别为1.8,2.3,0.94和6.0kb。经 Southern Blot 和 Dot Blot 分析表明,克隆 pBF_(13)对恶性疟原虫基因组 DNA 特异,与人 DNA 无交叉性杂交,可用作诊断用探针。  相似文献   

5.
CD4~+T淋巴细胞作为抗疟免疫的效应细胞在与靶抗原或靶肽结合时受MHCⅡ类分子的限制。疟疾疫苗中须含有能与多个MHCⅡ类分子结合的Th细胞表位才能诱导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产生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抗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期特异性抗原Pfg27的单抗能有效地阻断恶性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作者利用从志愿者建立的16个Pfg27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克隆鉴定出Pfg27有7个不同的T细胞表位,并分析了各表位的MHC限制类型。  相似文献   

6.
疟原虫抗原主要来自感染的胎盘血,并用非感染的胎盘血作对照。为了证实感染血的提取物是否含有疟原虫抗原,选择了两份冈比亚人的抗血清,用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凝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抗原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法 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体外分别用恶性疟原虫 (P. f) 抗原 (5 μg/ml) 和正常红细胞 (nRBC) 抗原 (5 μg/ml) 进行刺激, 同时给予IL?2维持细 胞增殖, 另外设立只加IL?2的阴性对照组进行培养。培养12 d时, 刺激组细胞再用对应的抗原刺激20 h, 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泌IL?4和IFN?γ的情况, 并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 (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 cinimidyl ester, CFSE) 标记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结果 健康人PBMC经P. f抗原刺激扩增后CD4+ T细胞的增殖指数 (PI) 明显高于nRBC抗原刺激组和阴性对照组 (P均<0.05), 但3组γδ T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 f抗原组 分泌IL?4的CD4+ 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RBC抗原组和阴性对照组 (P均<0.05), 但3组分泌IFN?γ的CD4+ T细胞百分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结论 P. f抗原在体外可刺激健康人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活化, 后者通过优先分泌 IL?4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制备抗原的方法是在枭猴感染恶性疟原虫或间日疟原虫后裂殖体原虫血症达高峰时,用含有1,000单位肝素的针筒从心脏或肺静脉抽取猴血,在4℃内以1,100g离心10分钟,除去血浆,将细胞混悬于相当于原血量的冷的(4~6℃)生理盐水中,再离心,弃去盐水和血块黄色层后,继续洗2次,将细胞混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感染的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免疫小鼠,并测定免疫小鼠和非免疫小鼠中对RESA抗原重复序列表位具有特异反应性的抗体形成细胞前体(AFCp)的频率,且作B细胞克隆组分分析,借此探讨RESA重复序列表位在疟原虫免疫逃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用氨基末端为半胱氨酸的RESA 3′重复序列表位(8×4-mer)合成肽免疫CBA小鼠,另以钥孔(虫戚)血兰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与8×4-mer结合后的KLH-4-mer结合物免疫的CBA小鼠,或仅注射弗氏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室和现场研究,对以快速抗原捕获棒检测法定量检测外周血中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pfHRP-2)用于诊断恶性疟感染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研究共分3组,第1组(成人现场研究组)由40名15—35岁的男性志愿者组成,于1992年秋天雨季在肯尼亚西部Saradidi作疟疾免疫学研究。受试者在接受标准剂量的奎宁和强力霉素根治前,经指端采血进行抗原捕获棒检测并制作厚薄血膜;以后6天  相似文献   

11.
已经证实在恶性疟重感染的病人血浆中存在S-抗原。但对于疟原虫抗原如何进入宿主的免疫系统的研究还不多。作者通过恶性疟原虫感染的人和夜猴红细胞的体外培养对抗原的释放进行了观察。取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期的冈比亚儿童血液,放在含有牛胎盘血清的199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当原虫发育为成熟滋养体期时,取培养液样品经负压透析浓缩40或80倍,用温度灭活试验和凝胶扩散试验鉴别抗原。结果发现在培养液中含有S-抗原,但不含有在感染红细胞中所具有的其他种类抗原。为明确这种S-抗  相似文献   

12.
鉴于疟疾血清学试验使用的同种人体疟原虫抗原的来源困难及使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作抗原的研究报告尚少。本文采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和夜猴体内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分别制备抗原,通过间接荧光抗体(IFA)及间接血凝(IHA)试验进行比较研究。试验所用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是敏感的,用RPMI 1640培养基在体外培养保存。另以夜猴体内繁殖的恶性疟原虫制备抗原(称CDC抗原)作对照,以IHA及IFA试验同时检测14份血清,其中7份为已知阳性血清,3份已知阴性血清,另4份血清有否疟疾史不明。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CS)蛋白的抗体主要与该蛋白中央区发生作用,这一区域包含约40个Asn-Ala-Asn-Pro(NANP)四肽重复序列。为了在CS蛋白非重复序列部分寻找新的B细胞抗原决定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使E.coli表达出CS蛋白非重复部分与带有6个组氨酸(Hi)残基的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疟疾抗体的抗原来源有:感染诺氏疟原虫的恒河猴,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夜猴或病人胎盘以及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本文目的是估价后者在检测疟疾抗体时的可行性。恶性疟原虫株以烛缸法进行连续体外培养。用D-山梨醇使其同步化后分成3批。俟70~80%的原虫发育至裂殖体期时,收集原虫。除在皂素溶解感染红细胞后,再在20K周/秒超声2次,每次20秒外,其余均按Spencer等(1979)方法制备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前,血清学诊断被认为是一种调查疟区人群中疟疾流行情况的重要方法,其中以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佳。同种抗原的检出效果虽好,但其来源受到限制。因此,作者试图以诺氏疟原虫抗原来发现早期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过去认为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受体。Wr~b抗原位于血型糖蛋白A氨基酸序列的第55~70位间。用Wr~b抗体处理或用极罕见的有正常血型糖蛋白A而Wr~b抗原缺如的Wr(a~+b~-)红细胞,裂殖子亦不能入侵。因而认为Wr~b抗原是恶性疟原虫入侵入红细胞的另一种受体。作者的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实验用Wr(a~+b~-)红细胞采自Fr家族,同时采得的对照Wr(a~-b~+)红细胞预先经人抗Wr~a抗体及Wr~b鼠单克隆抗体抗球蛋白试验鉴定。在同样条件下,用同一保存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轻度流行区持续性感染对疟疾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的影响,作者在苏丹东部的一个具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疟疾流行的乡村,作了慢性恶性疟原虫感染调查和传播基因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检测疟疾抗体用的抗原系由感染猴疟原虫或人疟原虫的夜猴制得。作者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作抗原,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了观察,并与来自感染夜猴的恶性疟原虫抗原作了比较。当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血症达8%,其中环状体20%,滋养体35%,裂殖体45%时进行收集,以pH7.2的PBS洗5次,最后用同样的PBS制成悬液,涂制的抗原片厚血膜的每一高倍视野可见20~30个原虫,即以蜡纸封存于-70℃。感染夜猴的恶性疟原虫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成功,提供了用培养的疟原虫作为试验抗原的可能,但是培养的疟原虫是否具有正常的抗原性。作者针对此问题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疟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的抗原,有以猴的诺氏疟原虫制备的异种抗原和以夜猴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制备的抗原。本文作者以冰冻保存5年的恶性疟原虫感染夜猴,然后按 Trager 等的培养皿法培养,在疟原虫数增至10~20倍时,以1升容量的组织培养瓶代替培养皿。培养基为30mM 的 He-pes 缓冲液和有10%人血清的 RPMI 1640,培养用的人细胞和人血清均为“O”型。红细胞的浓度为8%,气体的 CO_2和 O_2浓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