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描述儿童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与步行者交通事故伤害相关的人、车、路因素。方法利用广州市公安交警系统收集的2000-2004年0~14岁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儿童步行者伤害的特征。结果2000-2004年共1440名儿童步行者发生交通事故,伤害年均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7.63/10万、1.78/10万、10.07%。5~9岁组年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6.80/10万、2.57/10万;0~4岁组致死率最高,为13.29%。男孩步行者伤害年发生率(20.98/10万)和死亡率(2.00/10万)均高于女孩(分别为13.83/10万、1.52/10万)(P值均<0.05)。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多部位(40.34%)、头部(26.75%)、下肢(21.53%)。死亡、重伤和轻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7%、66.18%、23.75%。伤害主要由机动车驾驶员(57.50%)和步行者(33.47%)过失造成。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客车、两轮摩托车和货车,分别占40.14%、34.38%、22.15%。结论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在人、车、路系统中,司机和步行者过失是儿童步行者伤害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机动车司机的教育以及儿童的看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厦门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首诊于厦门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析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病例70239例,男女比例1.763∶1;1~3岁年龄组伤害发生例数最高,共25636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山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对山东省2004-2005年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山东省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率为16.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95/10万,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78/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开始降低(P〈0.05).前五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公路交通事故、意外窒息、自杀和意外跌落。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和淹溺,5~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淹溺和交通事故。[结论]淹溺和交通事故死亡是我省伤害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蕾蕾  孙燕鸣  邓晓  张睿  吴凡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30-332,358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93/10万,男女比例为1.79∶1,5~9岁为高发年龄,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责任方为行人,受伤害儿童43.0%为轻伤,46.6%为重伤,10.4%为死亡。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安全与健康,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社会各个部门参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院内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监测病例的发生现状及其三间分布特征。方法 数据来源于覆盖天津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病监测体系,收集2014年1~12月全市241家哨点医院报告的首次伤害就诊病例资料。结果 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共报告34 297例,发生率为2 710.06/10万,男童发生率为3 319.66/10万,女童发生率为2 032.29/10万(χ2=1 983.329,P<0.001)。0~岁组发生率为2 613.42/10万,5~岁发生率为2 780.43/10万,10~14岁发生率为2 757.61/10万(χ2=28.242,P<0.001)。伤害发生地点最多为家中(占47.92%)。累及部位最多为头面部(9 787例,占28.5%),其次为腕和手(8 009例,占23.4%)。76.3%为轻度伤害。在24种伤害原因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跌倒(42.44%)、动物伤(20.63%)、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与机动车交通事故合计(9.16%)、砸伤(5.58%)、钝器伤(4.06%)。伤害发生以5月份(10.05%)和9月份(9.90%)最多;按季度来看为第二季度最高(29.23%),且不同伤害类型在一年中的分布不同。结论 儿童伤害男童较女童发生率高,跌倒、动物伤、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最高,5~岁发生率最高,5月和9月高发,应特别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多部门参与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共报告手足口病1442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5.08/万,重症率为0.66%,死亡率为1.98/10万。西乡塘区年均发病率最高为857.30/万,横县(195.61/万)最低。4-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6.85%。病原学监测以EV-71和CoxA-16隔年交替流行为主。结论 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实际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比以往报告均明显增高,而病死率较低。做好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珠海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珠海市所辖城市(香洲区)和农村(斗门区和金湾区)3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死因监测系统。采用ICD-10死因分类分析2005—2009年珠海市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2005—2009年间,珠海市人群死因监测系统(3个区)共报告1~14岁户籍儿童伤害死亡案例78例,5年平均死亡率10.24/10万,标化死亡率10.06/10万,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15.47/10万(24/155 171)、10.40/10万(16/153 780)、8.61/10万(13/151 025)、8.66/10万(13/150 183)、7.92/10万(12/151 438);男性标化死亡率10.58/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9.43/10万;伤害死亡占1~14岁儿童总死因的构成比为36.62%(78/213);前5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中毒、被杀,各占52.56%、20.51%、5.13%、3.85%、3.85%。香洲、金湾、斗门儿童标化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5.82/10万、12.25/10万、16.81/10万,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伤害死亡是珠海市1~14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应针对淹溺和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等多发事故,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以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厦门市卫生机构2007-2011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2.68,P<0.01)。新生儿、婴儿、1~5岁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76‰、3.02‰、1.13‰和4.13‰。前3位死因死亡率分别为围生期(1.40‰)、出生缺陷(0.87‰)和伤害(0.44‰),合计构成比为65.53%。男性死亡率(4.81‰)显著高于女性(3.42‰)(χ2=23.57,P<0.01)。乡村死亡率(5.59‰)显著高于城镇(3.75‰)(χ2=36.42,P<0.01)。地市级综合医院是最主要就诊医疗单位。 结论 围生期、出生缺陷和伤害是2007-2011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婴儿期最为严重,有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丙型肝炎(丙肝)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8-2013年河南省丙肝报告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儿童丙肝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2008-2012年间逐年增加,2013年有所下降。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2.37/10万上升至2012年的3.23/10万,2013年下降至1.77/10万。女童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0~1岁组病例报告较为集中,但构成比逐年下降。发病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郑州等大城市,省内流动人口报告病例的构成比从2008年的49.02%上升到2013年的59.77%。发病与诊断时间间隔逐年增大,2008-2013年M和四分位数间距(IQR)分别为0(0~2)、0(0~2)、1(0~2)、1(0~3)、1(0~5)、1(0~3)d。结论河南省儿童丙肝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显现省内病例流动性增大、发病与诊断时间间隔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广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4层比例基本-致的原则共抽取全省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县(区、市)的0~14岁儿童死亡个案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死因填写链结合伤害定义来判定伤害死亡,采用ICD-10死因编码对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编码(ICD-10的编码为V00~Y98),并对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儿童伤害死亡640例,死亡率为17.52/10万,标化死亡率17.60/10万,占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7.49%(640/2328)。男童死亡率(20.39/10万)高于女童(14.28/10万)(P〈0.01);农村死亡率(19.33/10万)高于城市(12.15/10万)(P〈0.01);无意伤害死亡率为16.18/10万,标化死亡率16.22/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1~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运输事故、意外窒息,死亡率分别为9.58/10万、3.64/10万、0.77/10万,占死因构成比分别为54.69%(350/640)、20.78%(133/640)、4.38%(28/640)。〈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占36.00%,18/50),1~14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均是淹溺和运输事故,分别占57.97%(342/590)和21.36%(126/590)。儿童伤害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69.6‰。结论淹溺和运输事故死亡是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结果,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角度分析目前关于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研究进展,从而有助于探索经济、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2000年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连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大连市车祸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描述性研究对大连市2000年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368例,死亡率为11.80/10万,伤残率为17.16/10万;高发年龄是21~50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是女性的3.23倍;汽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驾驶员自身因素为肇事的主要原因。结论预防和控制车祸的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加强群众性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0~14岁儿童伤害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订儿童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二级以上或乡(镇)医院2009年就诊的0~14岁伤害病人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调查0~14岁儿童伤害病例8 819例。其中,男童5 847例,女童2 972例;伤害主要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占46.26%)、动物伤(占15.88%)、交通事故(占11.70%)、钝器伤(占10.02%)、刀/锐器伤(占8.49%)、烧烫伤(占4.18%)。[结论]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以跌倒/坠落、动物伤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城市中由于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的案例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这4年时间里,抽取220例我市由于交通事故所导致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交通事故致死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每天6~8时、18~22时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出现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每年的上半年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出现几率最高的月份,明显高于下半年;男性死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死者;车辆超速、酒后驾车、驾驶技术不娴熟、车况欠佳、道路因素是导致出现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以降低城市交通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城市中由于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的案例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这4年时间里,抽取220倒我市由于交通事故所导致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交通事故致死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每天6~8时、18~22时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出现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每年的上半年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出现几率最高的月份,明显高于下半年;男性死者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死者;车辆超速.酒后驾车,驾驶技术不娴熟.车况欠佳.道路因素是导致出现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以降低城市交通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轮机动车道路伤害中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蓬莱市随机抽取430名四轮车驾驶员,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四轮机动车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四轮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因素有高年龄组、文化程度、伤害前2 h内喝浓茶、领驾照前正规训练时间、有车祸史、夜班、小型客车、大型货车、工人、管理人员。[结论]有车祸史、夜班是伤害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领驾照前正规训练时间长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获得江西省儿童伤害流行水平、相关危险因素和由此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政府部门评估儿童伤害的疾病负担和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结果0~17岁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5.66%,伤害类型构成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动物致伤(34.08%)、跌伤(28.44%)、道路交通伤(13.16%)。0~17岁儿童伤害残疾率为65.1/10万,伤害致残率为1.15%,儿童伤害致残原因构成前两位为跌伤(37.54%)和道路交通伤(26.58%)。1~17岁儿童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53.7/10万,伤害死因在全死因构成中占69.44%,伤害死因顺位前两位为溺水(68.00%)和道路交通伤(20.00%)。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首次就诊于安徽省10个市(县)33家监测点医院的0~14儿童伤害病人为研究对象,由接诊医护人员询问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共调查0~14岁儿童伤害病例6103人,男女性别比值为2.21。伤害原因以跌落(41.86%)、刺伤(18.78%)、交通事故(16.24%)和钝器击打(11.65%)为主。男性跌落、钝器击打和溺水等伤害构成高于女性,女性交通事故、烧烫伤和中毒的构成则大于男性;城市除刺伤和中毒外,其他伤害原因构成均高于农村;交通事故(96.9%)多发生在公路/街道,跌落(50.7%和31.5%)和钝器击打(42.5%和34.5%)多发生于家里和学校。溺水、窒息/上吊和中毒等引起伤害程度较重。影响伤害程度的因素为伤害原因、性质和伤害发生时的地点。结论儿童伤害以发生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9.
卢龙县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卢龙县0-14岁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来源,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先天异常、早产、肺炎等疾病,意外伤害与之相比明显较低,仅占总死亡率的4%左右。但随年龄上升,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至1岁后,已成为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在各类意外死亡原因中,溺水、车祸、中毒位居前三位,交存在年龄和性别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重大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1年1月1日—2008年10月31日期间死亡9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共发生463起重大事故,死亡6819人,重伤2841人,轻伤2496人。道路、轮船、航空、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5271、1142、295、111人。各省按事故发生频次排序前5位是:贵州(37)、云南(35)、浙江、(34)、四川(33)、广东(30)。结论重大交通事故与司机、道路情况、车辆情况、违规驾驶、自然条件等多因素相关,交通事故频次、死伤人数增长很快,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