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性脑梗死舌后坠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的32例急性脑梗死并舌后坠患者,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解除舌后坠,改善通气。结果32例患者中有28例放置口咽通气管后鼾声明显减弱或消失,10~30min后缺氧症状改善,呼吸频率由40~50次/min下降至25~30次/min。血氧饱和度由80%~85%上升至90%~95%。结论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可有效解除急性脑梗死舌后坠患者的通气问题,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  相似文献   

2.
口咽通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自其问世以来,已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置口咽通气管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1],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属无创性,易于掌握,而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通气.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病人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放置口咽通气管在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供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68例危重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及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昏迷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阻塞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98例格拉斯哥评分(GCS)4~11分昏迷伴呼吸道梗阻病人按院前急救接诊顺序分鼻咽通气管组133例,口咽通气管组133例和气管插管组132例,比较3种开放气道方法的置管成功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鼻咽管适用于牙关紧闭无法放置口咽管病人;口咽管置管成功率最高、置管时间最短,能在条件较差情况下迅速建立有效气道;气管插管置管后通气效果最好,但置管时间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结论 急救人员应对病人病情做出正确判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急救条件选择不同的气道开放方法,保证在院前急救中能迅速开放气道,解除梗阻,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4.
口咽通气管在危重病人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危重病人急救中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对48例意识障碍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36倒使用效果好,呼吸困难改善;12例呼吸困难改善不理想。口咽通气管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实用的特点,可防止昏迷病人舌后坠,是防止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昏迷舌后坠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护理措施,认为使用口咽通气管可将舌体恢复至正常位置,从而恢复正常的气道管径,降低气道阻力,改善缺氧.  相似文献   

6.
杜建蓉  荣秀华  谢群芳  黄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98-1999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急诊抽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阶段研究急诊科接诊的41例抽搐患者,其中2008年4月~2009年3月使用开口器20例为对照组;2009年4月~2010年6月使用口咽通气管21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及安置所耗费时间和成功率。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放置口咽通气管后病人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置管耗费时间、成功率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口咽通气管能迅速为抽搐患者建立有效气道通气,保持呼吸畅通,防止舌后坠及舌咬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舌后坠引起气道阻塞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开放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发生舌根后坠的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放置口咽通气管,B组放置鼻咽通气管,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开放气道后,患者的通气效果、作吐、躁动及置管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通气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作吐及躁动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口咽、鼻咽通气管均能有效改善通气。口咽通气管适合短时间放置,鼻咽通气管适合高龄、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OSA)或合并有轻度躁动等需要较长时间放置通气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1日~2009年3月1日的23例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均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解除舌后坠,改善通气。结果:4例患者无效死亡,2例患者成为植物状态,其余1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放置口咽通气管10~30min后缺氧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氧饱和度由75%~85%上升至90%~100%。结论: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神经内科舌后坠患者的通气问题,维持有效呼吸,防止窒息。  相似文献   

9.
两种开放气道方法用于舌后坠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舌后坠阻塞气道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开放气道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发生舌根后坠阻塞气道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A、B二组,A组采用头后仰、托下颌、患者肩部垫高的常规手法开放气道,辅助通气,B组采用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开放气道,辅助通气,观察比较并记录在进行两种不同开放气道操作时患者呕吐发生率、烦躁情况,通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在放置口咽通气管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舒适情况明显好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手法开放气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舒适、并能在瞬间完成操作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在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作者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2011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放置口咽通气管,实验组给予放置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对照组采用放置传统型口咽通气管。临床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水平、肺部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变化。结果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上升明显,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吸痰间隔时间延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及气道黏膜损伤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能快速恢复机体的血气水平,稳定呼吸频率,有效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在创伤性脑损伤抢救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鼻咽通气道给氧联合体位管理在脑出血并发舌后坠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舌后坠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舌后坠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置入口咽通气管后面罩给氧,观察组给予改良鼻咽通气道给氧联合体位管理....  相似文献   

12.
魏明 《中外医疗》2012,31(29):6+8-6,8
目的探讨和研究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7例重症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口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方法进行通气改善和解除舌后坠现象,对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中3例患者无效死亡,死亡率8.11%,1例患者植物生存,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康复出院。在放置口咽通气管之后的10~30min内患者的缺氧状况有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上升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通气管能够有效的解决神经内科舌后坠患者的通气问题,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昏迷患者由于口腔呼吸道很多异常情况,如舌后坠、痰液堵塞,直接影响气道通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我们对昏迷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后,预防了舌后坠,使气道通畅,便于吸痰,明显提高了临床抢救和护理质量。现将我科近年对88例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次性口咽通气管在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院前急救病人193例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口咽通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气道方法,并比较两组气道置入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值及通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通气效果有效率96.94%,对照组有效率88.42%,观察组的通气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道置入时间明显缩短,SpO2改善值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一次性口咽通气管快速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间,适用于院前急救与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在院前急救中应用口咽通气管和简易人工呼吸气囊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使操作更科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救治的2例急性酒精中毒呕吐窒息抢救中应用口咽通气管改善通气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使用口咽通气管后自主呼吸恢复,血氧饱和度升高,舌根后坠明显改善。结论:口咽通气管效果可靠,可作为过渡性气道应用于窒息现场急救。  相似文献   

16.
周静 《中外医疗》2014,(34):87-88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途中使用口咽通气管改善患者通气的效果。方法以该站2014年6—7月院前救治的呼衰、昏迷危重患者30例为观察组,进行口咽通气管并于吸痰、给氧对症治疗;以该站2013年9—10月既往院前救治的呼衰、昏迷危重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口咽通气管,仅用常规吸氧、吸痰对症治疗。对比两组运送途中的疗效。结果应用口咽通气管的观察组患者提升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χ2=7.547,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能安全转送至院内救治。结论口咽通气管改善通气疗效明显,操作方便,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金英  潘结琼 《当代医学》2014,(27):118-119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应用在小儿气管内插管麻醉复苏期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72例行气管插管麻醉患儿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n=36)。护理组患儿给予针对性麻醉复苏期口咽通气管并止痛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在喉痉挛、喉头水肿、窒息和舌后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组36例患儿在麻醉复苏期发生仅1例喉痉挛发生,经抢救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36);对照组36例患儿在麻醉复苏期发生窒息2例,舌后坠1例,喉头水肿2例,喉痉挛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9/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麻醉复苏给予口咽通气管进行有效的通气,是提高复苏期安全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两种改良后口咽通气道对脑外伤舌后坠患者鼾声呼吸的改善及预氧合的疗效观察,以及口咽通气道是否固定在位.方法 选择入急诊抢救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实验组施行新改良口咽通气道辅助通气计划,对照组患者采用黄小春[1]改良的口咽通气道,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气道有效改善鼾声呼吸时间及预氧合(SpO2≥95%)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达到预期氧合(SpO2≥95%)所需时间及改善鼾声呼吸时间明显短于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 新改良口咽通气道可以迅速而牢固地开放气道,快速改善鼾声呼吸并达到预氧合(SpO2≥95%),从而改善患者缺氧症状,降低脑外伤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观察组给予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管经口咽通气道插入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鼻/口腔插入吸痰管吸痰。结果 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后SpO2回升明显、呼吸频率减慢、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吸痰间隔时间延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及气道黏膜损伤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既能快速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又能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在急诊抢救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放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舌后坠,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简单易行方法。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或昏迷患者为防止舌根后坠及舌咬伤,放置了口咽通气道,以维持有效呼吸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吸氧和吸痰;为临床治疗赢得了时间,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