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测量评价短暂静脉麻醉下经皮肾活检方法(无痛肾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自2006年5月始采取短暂静脉麻醉下进行非移植肾经皮肾活检,选取至2007年7月,12岁以上肾活检者共759例.同时回顾我科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12岁以上局麻下肾活检病例共757例.比较两组肾活检患者肾活检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标本肾小球数量等.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6.84±11.47)、(27.35±11.82)岁,P>0.05].无痛组单针取材成功率高于局麻组(分别为94.9%、92.0%,P<0.05).无痛组标本肾小球数量多于局麻组[分别为(21.5±5.72)、(17.4±4.67),P<0.05].无痛组穿刺后肉眼血尿4例,肾周血肿2例;局麻组肉眼血尿6例,肾周血肿3例;无痛组穿刺后腰痛发生率低于局麻组(分别为18.3%、35.2%,P<0.05).结论 短暂静脉麻醉下无痛肾活检术是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肾活检方法,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活检针在小儿肾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及自动活检针在B超引导自动活检(USGAB)方法对儿童肾活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3例使用16G、18G一次性全自动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活检术,标本送光镜、免疫酶标或荧光检查.结果 22例均一次穿刺成功,1例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5.65%.22例经16~18G全自动活检针穿刺所获得肾小球数6~34个;病理结果为轻微病变4例,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6例,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球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6例(Ⅱ型1例、Ⅳ型3例、Ⅴ型1例),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球肾炎1例;IgA肾炎1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1例,硬化性肾炎1例.并发症:血尿19例,其中镜下血尿9例,肉眼血尿10例,肉眼血尿消失1~3 d;肾包膜小血肿1例,轻微腰痛1例.无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一次性全自动活检针开展儿童肾组织活检能取到足够病理检查的肾组织,病理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对儿童进行肾组织活检术安全、准确、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80例儿童经皮穿刺肾活检成功率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于洪  王峥  王增贵 《四川医学》2005,26(7):746-747
目的探讨采用自动活检枪对儿童患者行肾活检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4年8月采用自动活检枪在B超引导下对80例行肾活检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结果80例肾活检取材成功并作出病理诊断的72例(90%),肾小球0~32(11±4.8)个。共发生出血8例(10%)。2002年7月前采用普通B超引导垂直进针肾活检发生肉眼血尿3例;肾周血肿4例;2002年7月后改用穿刺探头引导斜角进针肾活检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结论掌握进针深度和角度是提高儿童肾活检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引导下儿童经皮穿刺肾活检的成功率,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检查的133例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按照经皮穿刺肾活检成功与否、是否出现并发症将其分别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成功率、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3例患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的成功率为98.50%(131/133),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80%(25/133),包括肉眼血尿11例、穿刺部位疼痛9例、皮下血肿5例。经分析,穿刺部位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成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单因素,穿刺肾活检失败患儿于肾门附近穿刺的概率为100%,而穿刺肾活检成功患儿于肾门附近穿刺的概率仅为50.3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发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穿刺深度、穿刺部位(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儿童实施经皮穿刺肾活检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主要以肉眼血尿、疼痛、皮下血肿为主,为提高其成功率、安全性,需严格掌握进针角度、穿刺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普通B超引导下自动穿刺枪肾活检的临床经验.方法取右肾下极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枪在B超引导下刺入肾包膜表面,进针1.5 cm.嘱患者平静呼吸,穿刺枪快速刺入肾皮质后退出.结果 11例患者平均穿刺2~3针,成功率100%,每例肾组织取材中获得肾小球15~23个,并发症:镜下血尿100%,肉眼血尿0例,肾周血肿0例,腰胀痛4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普通B超探头引导下自动穿刺枪肾活检简便、经济,并发症少,安全,取材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穿刺针粗细对肾活检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组80例,用16 G Cru-cut针;2组76例,用18 G Cru-cut针进行彩超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结果:1组穿刺成功率97.5%;平均穿针次数(2.36±0.23)针;并发症11.3%(肉眼血尿8.8%,被膜下血肿2.5%)。2组穿刺成功率97.4%;平均穿针次数(3.39±0.50)针;并发症10.5%(肉眼血尿7.9%,被膜下血肿2.6%),两种方法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针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每条肾组织中肾小球个数17.24±5.21;每例肾小球总数29.36±7.31,2组每条肾组织中肾小球个数11.37±3.13;每例肾小球总数21.81±6.43,两组每条肾组织中肾小球个数及每例肾小球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6 G针进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没有增加并发症,与18G针一样安全,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肾小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下橡皮筋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45例通过B超下橡皮筋定位经皮肾活检的各种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5例患者,共穿刺95针,成功率94.7%,肾小球数0~30个(16.4±5.8),作出病理诊断者100%。并发症中新出现的镜下血尿及镜下血尿加重44.4%,肉眼血尿2.2%,无肾周血肿,无致命并发症。结论B超下橡皮筋定位肾活检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取材质量佳,病理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控制儿童经皮肾穿刺活检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住院需行肾穿刺活检的5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起效后予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对照组使用医用超声耦合剂代替利多卡因胶浆,其余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比较两组麻醉进针时、手术进针时、手术中、手术后1小时的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及使用时间,肾穿刺活检标本肾小球数及肾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结果 两组间麻醉进针时、手术进针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中、手术后1小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物。两组肾穿刺活检标本光镜下肾小球数及总肾小球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4.0%,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96.0%,治疗组成功率更...  相似文献   

9.
采用活检枪行肾活检450例临床经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活检枪肾穿刺方法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9~ 2 0 0 2年 45 0例利用活检枪B型定位经皮肾活检的各种肾小球疾病及急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5 0例患者 ,共穿刺 940针 ,成功率 99 5 %,肾小球数 0~ 38个 ( 15 4± 4 8) ,作出病理诊断者 97 8%,临床病理符合率 75 %,修正诊断率 5 2 %。并发症中镜下血尿49 8%,肉眼血尿 1%,肾周血肿 2例 ,无致命并发症。资料显示临床常有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的现象。结论 活检枪B超引导肾活检安全 ,并发症少 ,取材质量佳 ,病理诊断率高。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型号活检针对肾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患者分成两组,16G组216例患者采用16 G Cru- cut手动活检针进行彩超引导下肾组织活检;18G组270例患者采用18 G Cru- cut活检针。16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2条肾组织,18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3条肾组织。结果两组活检总成功率94.44%。16G组活检成功率93.52%;平均穿刺次数(2.57±0.34)次;并发症发生率8.80%(肉眼血尿5.56%,肾包膜下血肿3.24%)。18G组活检成功率95.19%;平均穿刺次数(2.84±0.51)次;并发症发生率5.56%(肉眼血尿4.07%,肾包膜下血肿1.48%),两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穿刺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16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19.33±4.91)个;18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25.27±6.23)个;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18G针进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虽多取材1次,但与16G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两种活检针取材的有效肾小球数量有差异,但均可保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衡孝伶  丁力  李飞 《吉林医学》2012,33(33):7178-7179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使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从麻醉深度,术中体动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9例患儿在注入丙泊酚约10分钟后进入满意的麻醉状态;5例切皮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探取术的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异物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各12例.对比观察麻醉手术过程中患儿缺氧发生率(SpO2<95%和85%的次数),咽喉分泌物分级、手术及麻醉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情况.结果 R组的术中缺氧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且咽喉部分泌物分级明显降低(P<0.01);R组的手术时间(P<0.05)及术后苏醒时间(P<0.01)也短于K组,苏醒评分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 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探取术,其麻醉效应更平稳,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更轻,苏醒更快且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麻醉科急诊和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的90例患儿,年龄3~10岁,体重15~36kg,ASAI~II级,平均分为三组,90例患儿基础麻醉均用氯胺酮(2~6mg/kg)。A组:30例患儿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而后辅助静脉缓慢追加小剂量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30例患儿进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C组:30例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时,麻醉药物只是采用氯胺酮。注意记录A、B、C三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的用量以及追加次数、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肌肉松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麻醉后,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水平都比C组患儿低(P<0.05),并且手术中,没有发生体动、呼吸困难情况,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A、B组的患儿比C组患儿苏醒的时间短、手术后的氯胺酮用量也很少,A、B两组追加的次数更少,并且肌肉松弛情况和止痛的效果都良好。A、B两组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手术中、手术后A、B组和C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前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大肠癌手术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分成3组: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维持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镇静)、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镇静,芬太尼镇痛)、全凭吸入麻醉组(C组,术中吸入笑气、氧气和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由健康体检者组成。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17和IL-23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前(T0)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手术开始后60 min(T1)、术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试验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其中上述指标T1时明显低于T2和T3时,T2时明显低于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1、T2时间点A、B 2组患者血浆IL-17和IL-23浓度明显降低,且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间点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麻醉方法均可明显抑制IL-17和IL-23释放,故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其中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好于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好于全凭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手术 ,通过观察患儿呼吸和循环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以评价其用于婴幼儿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浅表手术的婴幼儿3 0例 ,术前 3 0min肌注东茛菪碱 0 .0 0 6mg/kg ,苯巴比妥钠 2mg/kg ,入室前肌注氯胺酮 5mg/kg基础麻醉 ,麻醉首次负荷量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 ,麻醉维持用异丙酚 6mg·kg- 1·h- 1,氯胺酮 3mg·kg- 1·h- 1,术中刺激患儿有疼痛反应 ,则追加异丙酚 2 .5mg/kg ,氯胺酮 1.2 5mg/kg。监测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前后以及术毕停药后心率 (HR)、血压 (B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呼吸频率 (RR)的变化 ,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静脉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后 1、3、5min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低于用药前 ,用药后心率减慢 ,除手术开始时切皮刺激心率增快 ,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意义外 ,其他时间均明显低于用药前 ,但整个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仍维持在正常范围 ,无需处理。在持续吸氧条件下 ,围麻醉期SpO2 和RR维持平稳 ,患儿保持自主呼吸 ,不需气管内插管。除 2例术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未完全控制致术中出现刺激性咳嗽和部分呼吸道梗阻外 ,术中和术后未观察到由麻醉药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镇痛效果观察。方法:将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行常规人工流产术)。结果: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和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影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P〉0.05)。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组镇痛总有效率低于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育龄妇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鞍麻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择期行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分为鞍麻组和静脉麻醉组,每组60例。记录术前(T1),游离冠状沟(T2),切皮(T3),术毕(T4)的Bp、HR、Sp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镇痛镇静评分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静脉麻醉组相比较,鞍麻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改变更为平稳(P〈0.05);术后清醒时间短(P〈0.05);术后疼痛、躁动和SpO2下降等并发症明显少于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鞍麻用于小儿包皮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与静脉全麻比较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张秀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30+33-30,33
目的探讨宫颈局麻与静脉麻醉在人流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宫内妊娠6.5-10W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350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为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人流术172例;B组为静脉注射异丙酚人流术182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宫颈局麻人流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静脉麻醉人流术在基层医院中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