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及头颅MRI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诊断脑性瘫痪患儿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并在康复治疗症状好转后3~12月对患儿进行脑电图随访.结果脑电图异常率85%,主要表现为双侧不对称,广泛性慢波节律改变及痫样波发作.头颅MRI异常率98.3%,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外周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等改变.脑电图及MRI异常符合率为85%.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脑电图随访90.2%恢复正常,脑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脑电图及头颅MRI的结合应用可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好诊断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及头颅MRI在早期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电图及头颅MRI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6 0例早期诊断脑性瘫痪患儿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 ,并在康复治疗症状好转后 3~ 12月对患儿进行脑电图随访 .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 85 % ,主要表现为双侧不对称 ,广泛性慢波节律改变及痫样波发作 .头颅MRI异常率 98.3% ,主要表现为脑萎缩、外周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等改变 .脑电图及MRI异常符合率为 85 % .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电图随访90 .2 %恢复正常 ,脑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 (p <0 .0 5 ) .结论 脑电图及头颅MRI的结合应用可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好诊断依据 ,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虽然由于产、儿科重症监护技术发展,使围产期病死率有所降低,但HIE发生率仍然较高.后遗症的发生率均较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头颅CT检查时对HIE的诊断,早期治疗,对HIE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6年~2000年住院的新生儿HIE已做头颅CT检查的84例患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WG)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199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确诊为WG、年龄〈18岁且随访时间〉3个月的患儿,提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确诊WG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7~17.1岁,中位年龄13.9岁。从发病至确诊WG的病程为2~24个月。随访时间4个月至19年。①起病时发热7例,乏力3例,体重下降2例。病程中上呼吸道、肺脏和肾脏受累分别为10、8和4例,皮肤和眼部受累各3例,关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受累各2例。②所有患儿均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查,8例c-ANCA阳性,其中1例c-ANCA和p-ANCA均为阳性。③9例行鼻窦X线或CT检查,其中表现为鼻窦炎4例,鼻窦占位3例,侵犯眶内2例。8例行胸部CT检查,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形成5例,浸润性病灶2例,胸腔积液1例。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提示有异常信号,为脑缺血性改变。④10例患儿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鼻黏膜活检7例,肺部活检2例,肾脏活检1例,病理改变主要为坏死性肉芽肿和(或)血管炎。⑤10例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后均达到临床缓解,维持治疗除给予糖皮质激素外分别加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或环孢素等治疗。⑥随访期间7例患儿出现病情复发。1例患儿治疗17个月后因合并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出现了肾功能不全,需长期透析治疗。结论儿童WG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累及上呼吸道、肺脏和肾脏,c-ANCA阳性有助于诊断,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7月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特征。选择同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脑干脑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入分析。①临床表现: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肢体震颤(15例),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12例),烦躁和惊恐(8例);脑神经损害多见于单侧脑神经损害(14例),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9例)。15例出现呼吸衰竭,3例出现肺出血。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升高8例;血糖在正常范围;脑脊液压力升高4例。③神经电生理检查:8例EEG异常,1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④影像学检查:3例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15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3例头颅MR I检查提示脑干异常信号病灶。⑤转归: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余17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神经系统症状。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衰竭、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饮水呛咳、口角歪斜、舌体震颤、末梢循环不良、交叉瘫及BAEP异常与脑干脑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和BAEP异常是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36.9,52.2和93.5)。结论外周血WBC、血糖以及脑脊液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手足口病患儿如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等症状,应警惕脑干脑炎的发生。BAEP检查对脑干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时和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性脑卒中(IS)远期预后并初步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1992年1月至1997年5月首次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的IS连续病例.对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发病时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愿意接受随访的患儿到我院随访,项目包括问卷调查、物理检查、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智力测量、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MA评估)、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分析IS的远期预后.结果 44例IS连续病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例病初死亡,3例无法取得联系,15例拒绝随访.25例进入分析,其中男14例,女11例.起病至本次随访的间隔时间平均为12.2年,随访时平均年龄16.3岁(11.3~24.2岁).①起病时23例表现为偏瘫症状,2例四肢瘫.10例患儿病因不明,呼吸道感染5例,轻微头外伤5例,Moyamoya病2例,同时呼吸道感染和头外伤1例,心脏病和脑动脉炎各1例.②5/25例起病入院时出现惊厥的患儿出院后未再出现惊厥;起病时未发生惊厥的2例患儿出现癫发作;2例Moyamoya病患儿出院后出现IS复发.③25例患儿肌力均较起病时提高;25例患儿ADL得分在118~126分,均符合ADL功能独立;FMA评分结果显示11例(44%)患儿患肢运动功能达到正常.④7例(28%)患儿全量表智商〈70分;15例(60%)患儿存在心理问题,包括记忆力差11例,注意力不集中10例,自信心不强9例,动作过多7例,社交恐怖7例.⑤MRA检查显示3例起病时血管狭窄的患儿其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余22例患儿无明显改变.⑥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部位梗死者以及特发性脑卒中患儿FMA评分较高.结论 儿童IS远期预后较好,均可达到生活自理.约50%患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整体认知能力偏低.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部位梗死和特发性IS者运动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先天性TORCH感染与头颅CT的临床改变.方法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DKL型或Smil型CT机,层厚层距均为8mm,从OM线至颅顶连续扫描.病原学采用TORCH-IgM四联筛检试剂盒检测.结果头颅CT显示所有病人均有钙化,脑发育不良8例,脑室扩大10例,异常脑裂6例,脑穿通畸形4例,平滑脑2例.实验室检查,巨细胞病毒感染11例,疱疹病毒感染4例,风疹病毒感染3例,弓形虫感染2例.结论TORCH感染对儿童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严重的,当婴幼儿头颅CT有异常发现时,应尽早进行血清病原学的检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外部性脑积水婴儿的CT诊断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 (EH)患儿的临床和CT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2月收住我院的 48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头颅CT检查进行分析并随访。结论 性情改变和癫痫常为EH就诊的主诉。EH的临床特征为头围在短期内增大。EH的诊断依据为头颅CT检查。EH的预后在本组随访证实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 ,特发病例预后良好 ,继发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表现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4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对其进行MRI检查,日龄为1-24天,平均为8.34。另外选取18例无窒息史的正常新生儿做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组有3例患儿在放弃治疗后死亡,28例患儿在MRI首次检查后的14天到1年的时间内进行复查。发现MRI可以显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十二种早期异常征象,根据MRI检测结果将对象分为四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可客观的反应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可进行早期的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婴儿痉挛症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确诊为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26例(100%),16例符合典型高峰失律,3例符合变异型高峰失律,7例为异常脑电图表现。16例脑CT异常,4例头颅MRI异常,6例隐源性IS脑CT和MRI检查均正常。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婴儿痉挛症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基层医院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和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2~10岁,病程1~8 d。所有患儿行脑电图、脑脊液及脑CT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异常率55.8%,头颅CT异常率29.1%,脑电图异常率91.9%,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和头颅CT,脑脊液异常率高于头颅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电图正常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脑电图异常组(P<0.05),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脑电图异常组(P<0.05)。结论:脑电图在基层医院是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989年6月~1991年1月,作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复方脑栓Ⅰ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54例,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住院病人154例。参照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腰穿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颈内动脉注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癫癎痴笑发作(GS)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临床进展,为制定临床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结合患者头颅MRI、PET—CT和24 h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及典型GS的临床表现,收集8例门诊诊断为GS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6例诊断为症状性GS,2例隐原性GS。其中3例仅有痴笑发作,5例合并有1~2种其他发作类型。所有患者均接受1~3种抗癫癎药治疗,结果3例发作得到控制,2例发作减少〉50%,3例无效。结论:通过分析病历,进一步强调了除下丘脑错构瘤为常见病因外,额、颞、顶、枕等脑叶的病变也可导致GS。对MRI正常的患者,PET—CT能更好地显示病灶。对于EEG和MRI均正常的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性治疗更有助于早期确诊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老年人症状性癫痫的常见原因,现将我院1996年以来,急诊和住院诊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36例的临床与脑电图资料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2~80岁,平均58岁,临床诊断符合1996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全部病人经头颅CT证实,其中5例又经头颅MRI证实。36例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颅CT检查在小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BF] 方法以370例头颅CT异常的非外伤性病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增将其归类、比较、分析,从中揭示其关系.结果各类癫痫的主要CT改变是脑萎缩,脑软化次之;小儿颅脑肿瘤以幕下、中线部位多见,颅高压征出现晚,定位体征少见,易于误诊;新生儿颅脑损伤发病率高,头颅CT检查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结论头颅CT是小儿颅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它的应用使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颅CT及增强CT检查、MRI检查和CSF检查。结果利用头颅CT及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对患儿的病情及病理有了全面掌握,具有典型性和可比性(P<0.05);利用MRI检查有效率相对较差,不具备典型性,而运用CSF虽然能够全面掌握患儿病情,但在典型性上还有所欠缺。结论通过增强CT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能够对患儿的并且进行有效掌握,应与原有的检查方式相配合,从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客观全面性,为患儿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原因.方法 19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GCS记分,18例 13~15分,1例5~6分;右侧肢体偏瘫8例,左侧10例;外伤后24小时CT检查发现病灶10例,5 ~7天7例,2例经MRI检查发现梗死灶.梗死灶位于基底节17例(右9例,左8例),左枕叶1例,右侧半球1例.全部病例给综合性治疗.结果通过药物及针灸、理疗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18例梗死患儿治愈 ,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经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4年5月~1997年2月应用脑电监护仪连续监测15例昏迷病人的脑电活动,现报道于后。1 临床资料15例昏迷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3~67岁,平均46岁。临床诊断:脑血管病8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上矢状窦血栓1例),脑炎6例,癫持续状态1例。15例病人均于脑电监测前或后作头部CT或头MRI检查。脑血管病8例中,2例为一侧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并有中线结构移位,2例为脑干出血,1例为两侧丘脑梗死,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上矢状窦血栓。脑炎组6例中,5例经头CT及头MRI检查均显示有单侧或双侧…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心、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浆ET含量作了测定,并作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1995年6月~1996年12月住院患者共144例。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脑梗塞组(I);脑出血组(CH)和急性心肌梗塞组(AMI)。男性136例,女性8例。年龄36~70岁。平均60.5岁。正常对照组为我院健康职工40例。男女各半,年龄22~40岁。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等疾病。 二、诊断标准:脑血管病以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均经脑CT或MRI确诊。急性心梗均以心电图、心肌有关酶并结合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50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其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中,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异常率100%.EEG异常类型:弥散性异常35例((70%);弥散伴局限性异常15例(30%),其中出现痛样放电1例.结论:EEG检查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