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经过改进后的~(14)C-碘化安替匹林作标记物测定正常和单侧脑缺血不同时间沙土鼠的局部脑血流(r-CBF)。缺血1小时,双侧半球不同脑区的 rCBF 均明显下降,缺血3小时,rCBF 进一步下降,且二侧数值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10)、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60)、缺血预处理组(BIP组,n=60),MCAO组和BIP组又分别分为再灌注2 h、6 h、12h、24 h、48 h、72 h 6个亚组,每亚组10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IP组在缺血前24h给予10 min的预缺血。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存活素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MCAO组和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在MCAO组和BIP组中,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及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含量均在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高峰(均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HIF-1α、存活素表达上调,这或许与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 (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活体监测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组(n=4)、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24 h组(n=10)、缺血再灌注48 h(n=10)和缺血再灌注72h组(n=10).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成功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USPIO,分别于再灌注24 h、48 h、72 h行MR扫描.成像后分别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行HE染色观察细胞死亡.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粒,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标记观察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果 成功的模型可以在T2WI上看到高信号的水肿区,USPIO在T1WI上呈正性强化,T2WI上呈负性增强;24hT1WI增强信号缺血侧/对侧比值为1.60±0.28,稍高于48h和72 h,48 h T2WI增强信号缺血侧/对侧比值为0.92±0.17,稍高于24 h和72 h,对照组中信号无类似变化;各时间点T1WI缺血侧增强效应均明显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梗死灶周边及坏死灶内可见铁粒子沉积.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增生活跃.结论 应用USPIO这种相对细胞特异的MR对比剂,可以活体动态观察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时局部脑血流急性脑梗塞很多研究证明闭塞性脑动脉疾患不论是血管造影证实或造影阴性者局部脑血流(rCBF)均有改变,尤其后者局部脑血流测定更有诊断价值。急性脑梗塞脑血流呈普遍性降低,同时脑氧消耗量亦降低,不仅受累半球如此而且对侧半球亦有同样改变,称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Diaschisis),测定局部脑血流可以明确辨别局部缺血区及边  相似文献   

6.
吡拉西坦抗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腔内插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半暗带脑血流、湿重-干重法测定缺血半球水含量、3%伊文氏蓝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血脑屏障(BBB)的破坏、HE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缺血后21h的梗死体积。结果1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对半暗带脑血流无明显影响,2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可明显升高再灌注期间半暗带脑血流;100mg/kg和200mg/kg体重的吡拉西坦均可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半球的水含量及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结论吡拉西坦具有明确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它可改善半暗带脑血流、减轻脑组织水肿和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淀粉前体蛋白基因的Swedish突变(APP/SWE)对光化学法所致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在APP/SWE转基因鼠与非转基因鼠应用光化学法诱导脑梗塞形成,以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定缺血半暗带区脑血流变化,以TTC方法测定脑梗塞体积。结果(1)在APP/SWE转基因鼠组和非转基因鼠组之间缺血半暗带区脑血流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从照射6 min开始,两组缺血半暗带区脑血流较基线显著降低。(2)缺血后2 d APP/SWE转基因鼠组总梗塞体积、皮层梗塞体积及脑水肿指数均显著小于非转基因鼠组。(3)缺血后7d两组总梗塞体积、皮层梗塞体积、海马梗塞体积及脑水肿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PP/SWE在光化学法所致脑缺血最初30 min对缺血程度没有影响,在缺血后2d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塞体积,在缺血后7d神经保护作用消失。其机制可能与APP/SWE所致脑血管舒张功能障碍,限制自由基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天胃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菌群失调组胃内注射头孢曲松钠,均2次/d,共持续4 d。第5天,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72 h,Zea Longa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 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和ZO-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6、TNF-αmRNA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ZO-1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加重了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补体C5a受体1(C5aR1)拮抗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IR组(模型组)和C5aR1拮抗剂(PMX53)组。造模前3 h、再灌注24 h及再灌注48 h, PMX53组给予腹腔注射PMX53,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72 h,使用改良Longa法对小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后计算缺血脑组织体积,干湿重法测缺血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脑组织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计算缺血侧半球脑组织ZO-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脑再灌注72 h,与模型组相比,PMX53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缺血体积及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ZO-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C5aR1拮抗剂可改善CIR后神经功能,减小脑缺血体积,减轻脑水肿程度以及减轻CIR后炎性反应,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正常及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给正常或局部脑缺血1h再灌注24h大鼠脑室内(icv)分别注射体积均为5μl的溶剂(人工脑脊液)、CCK—8、丙谷胺或丙谷胺十CCK—8。给药后25h分别取正常大鼠的大脑皮层及脑缺血大鼠缺血中心区、半暗区、非缺血半球皮层,检测脑组织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溶剂组大鼠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NO水平显著增加(P<0.05),缺血CCK—8组NO水平无明显变化;与缺血溶剂组相比,缺血CCK—8组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缺血CCK—8组非缺血半球皮层NO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缺血溶剂组非缺血半球NO水平的升高不明显。(2)正常大鼠给CCK—8后,脑皮层NO水平、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0.005),丙谷胺可部分拮抗这一作用;单独给丙谷胺对NO水平、NOS活性无影响。结论 中枢给予CCK—8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皮层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NO水平的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对正常脑皮层组织NO水平、NOS活性有上调作用,丙谷胺可部分拮抗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8)和bFGF组(n=8).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损伤24 h,术前治疗组丹红注射液预处理3 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生理盐水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组织HE染色检测缺血区脑微血管内皮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CAM-1表达明显升高,白细胞浸润明显(P<0.05).丹红治疗组ICAM-1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白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减轻白细胞浸润,提示抑制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n=15)、硫酸镁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2)。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制模后分别给予缺血组和硫酸镁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d)及硫酸镁(90 mg/kg.d)。缺血再灌注第1、3、7 d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多,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时,缺血组及硫酸镁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均未见明显死亡;3 d时,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可见少量死亡,残存神经细胞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硫酸镁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无明显死亡;7 d时,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部分死亡,伴有小胶质细胞增生,硫酸镁组仅见部分神经元死亡。与缺血组相比,硫酸镁组神经元受损程度较轻,坏死区较小。硫酸镁组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Bcl-2阳性细胞较缺血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硫酸镁能上调脑组织Bcl-2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和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缺血侧半球及非缺血半球NK细胞浸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结果人脑缺血侧NK细胞数高于非缺血侧,缺血2d组增高2.14倍(P<0.01);缺血2~5d组增高2.75倍(P<0.01);缺血>5d组增高2.41倍(P<0.05)。大鼠缺血1h到第6天不同时间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相比NK细胞数量增高,P值分别为:P1h<0.05、P6h<0.01、P12h<0.001、P24h<0.01、P48h<0.05和P6d<0.01,且缺血侧脑组织中大部分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双阳性细胞数P6d<0.001。结论NK细胞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并表达IFN-γ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超早期脑缺血在严重颅脑损伤病人病理生理学意义日益明显,但脑缺血的原因仍有争议。为了解脑缺血过程及产生的原因,作者采用一种氙增强剂持续CT增强扫描来测定严重脑损伤病人早期及追踪研究中脑血流(CBF)及脑血容量(CBV)的改变。脑损伤后4小时是脑缺血发生率最高的时刻,从这样的35例病人中选出7例脑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并存的病人,对这些区域测得的CBF及CBV进行对照研究,脑缺血时CBF<20ml/100g脑组织/min。结果发现:在缺血区和非缺血区之间,CBF值和CBV值分别是15±4.3对应34±11.9ml/100g脑组织/min,P<0.02和2.5±1.0对应4.9±1.9ml/100g脑组织/min,p<0.02,统计学意义明显。对26例有或无脑缺血的脑损伤后病人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所有病人伤后2~8天内CBF值高于缺血期CBF值,而CBV值在低于正常至正常范围之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AS)病理形态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69只成年健康雄性KM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h再灌注1、4、10、24、48、72 h模型组(n=9)以及假手术组(n=6,仅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正常组(n=9).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的部位与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中心区与周边区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1h开始出现脑梗死灶,且再灌注24 h时梗死体积最大,之后逐渐缩小(F=745.534,P=0.000).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AS肿胀、肥大进而较快发生凋亡,其GFAP表达水平低于周边区(P<0.05);而缺血周边区GFAP阳性表达的AS出现反应性活化,进而发生形态学改变;缺血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组织区域GFAP的表达量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P<0.05).结论 AS反应性活化可能是一种缺血后的全脑保护性防御机制,尤其是在缺血周边区,其活化程度影响脑组织的存活与修复,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AS反应性活化可能在脑损伤后可塑性形态及功能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SDF-1α/CXCR4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探讨缺血缺氧环境中SDF-1α/CXCR4生物轴的脑保护作用及氯化钴预处理的影响。方法将1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模型组(脑缺血组,n=60)、干预组(氯化钴组,n=60)。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72 h 6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海马区SDF-1α及CXCR4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模型组及干预组SDF-1α、CXCR4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于脑缺血再灌注6 h海马区SDF-1α、CXCR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48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仍有阳性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区SDF-1α、CXCR4的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化钴可能通过上调SDF-1α、CXCR4的表达,诱导脑缺氧耐受,促进干细胞向缺血组织迁移,间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表达规律 ,及其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 ,并探讨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线拴闭塞 /再通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常温组分别于脑缺血 3小时再灌注 2小时、8小时、2 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断头取脑 ;假手术组及亚低温组于脑缺血 3小时再灌注 2 4小时断头取脑 ,行ICAM 1免疫组化及组织HE染色 ,测定ICAM 1表达阳性微血管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⑴脑缺血再灌注后 2小时 ,脑缺血的坏死周边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 1出现增高趋势 ,并于 2 4小时达到高峰 ,各组之间及各组与假手术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⑵脑缺血再灌注 8小时出现白细胞浸润 ,且浸润高峰也在 2 4小时 (P <0 0 1 ) ;⑶ICAM 1的表达与白细胞浸润呈正相关 (r =0 .82 7,P <0 0 1 ) ;⑷缺血早期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ICAM 1的表达及减少白细胞浸润 (P <0 0 1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可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 ,加速白细胞的浸润 ,提示ICAM 1是造成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低温的干预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3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与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的STAT3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正常和假手术大鼠脑内以及脑缺血后的非缺血半球脑组织中未发现有STA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小时在栓塞侧梗死区可见少量STAT3免疫阳性细胞,24小时后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达高峰,在缺血侧纹状体和缺血皮质周边区表达最明显,1周后梗死周边区少数神经细胞仍有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STAT3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神经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并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0)、NBP大剂量组(80mg·kg-1,n=10)、NBP中剂量组(40mg·kg-1,n=10)和NBP小剂量组(20mg·kg-1,n=10),采用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症状、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光镜下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缺血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3表达增强;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少脑组织的梗死缺血损伤,降低caspase-3的表达,其中以NBP大剂量组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为显著(P<0.001)。结论:NB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