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保存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作为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基牙,以改善修复效果。方法:地牙列末端为残根或残冠的患者35例采用非传统的方法,利用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以桩冠修复后作为基牙,进行义齿修复。结果:随访3年,18例可摘义齿基牙和10例固定义齿基牙功能良好,牙周无病变。7例固定义齿基牙出现牙周萎缩与咬合不适。其中4例改为可摘义齿基牙后,得以保留;3例因残根病变发展而拔除。结论:通过测算残根的余留牙周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修复方法修复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端缺失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152例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端缺失拟行修复治疗病例,其中60例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48例行单端固定桥修复、44例利用第三磨牙行双端固定桥修复。义齿修复治疗后行跟踪随访,统计半年、一年、两年后的修复效果(咀嚼效率、稳固性、满意率)。结果:双端固定桥咀嚼率91.5%、稳固性96.7%,满意率96.1%,单端固定桥咀嚼率87.1%,稳固性83.9%,满意率84.8%,可摘局部义齿咀嚼效率76.9%、稳固性69.7%、满意率70.2%。结论:第三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修复第二磨牙游离端缺失的效果优于单端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保留下颌第三磨牙对义齿的固位、支持、稳定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套筒冠固位体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套筒冠固位体为20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患者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及修复后2a进行咀嚼效能的检测并检查义齿的固位力、基牙的健康状况以及义齿使用情况.结果套筒冠义齿修复前后咀嚼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2,P〈0.01),修复2a内患者对义齿的固位效果、舒适度与美观性较为满意.结论应用套筒冠固位体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失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提高咀嚼效能、提高固位力及美观、舒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夫波  黄彩平  于锋 《浙江医学》2018,40(19):2160-2161
目的观察以微种植钉作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没有修复、对颌第一磨牙伸长明显,难以直接进行义齿修复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X线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比较治疗前后伸长磨牙至腭平面的垂直距离。结果治疗前伸长磨牙至腭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8.90±1.23)mm,治疗后为(25.24±1.34)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压低磨牙没有出现牙槽骨、牙根吸收,牙周没有出现异常,效果明显。结论对于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没有修复、对颌第一磨牙伸长明显,难以直接进行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微种植钉作支抗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为义齿修复创造空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杜凌晨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25-126
目的探讨修复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56岁以上老年人牙缺失患者作修复治疗,分析牙缺失及修复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平均缺牙10.0颗。牙缺失数上颌下颌,磨牙双尖牙切牙尖牙。1000例患者中1100例作可摘义齿修复,其中游离端缺失约占60%,50例作固定义齿修复。结论老年修复患者具有缺牙数目多,游离端缺失多,余牙磨耗严重,食物嵌塞多,余留牙松动及残根多等特点;修复以可摘义齿为主,可适当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治疗时尽量发挥尖牙、已治疗的残根及健康第三磨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立男  庞巍  胡玉霞  温喆 《中外医疗》2009,28(14):190-190
固定义齿相对活动义齿,丰固定义齿而言具有方便,舒适,美观、咀嚼效率高等优点,且价格实惠,因此更受患者欢迎。临床上第二、三磨牙游离缺失的患者颇为多见。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和牙周储备力的理论,在某些后牙游离缺失情况下是可以考虑用单端固定桥修复的。本文通过对后牙单端固定桥修复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证明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套叠桥体式固定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倾斜磨牙作桥基牙的固定义齿修复方法。方法 设计套叠桥体式固定桥为基牙严重倾斜患者修复失牙,并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15例病人(18件修复体)的临床试用显示效果满意。结论 该修复体美观舒适、制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倾斜磨牙作桥基牙的固定义齿修复方法。方法:本文采用螺钉连接式固;定桥为32例基牙严重倾斜的患者进行修复,并追踪观察修复效果。结果;门诊随访29例(占总人数的90.6%),时间1~25年,除2例出现修复体松动外。其余均完好无损,成功率93.1%。结论:螺钉连接式固定桥是倾斜磨牙作为桥基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牙列缺损患者中,单侧或双侧的末端游离缺失是较为常见的缺损类型.以往对此类患者多采用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方法,但由于其稳定性较差而致修复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尝试将健康、无功能的自体牙移植后,使牙列缺损类型转化为非末端游离缺失型,并以移植牙作为基牙,进行固定或活动修复,取得了较好效果,且为肯氏一类、二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玉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23-2525
目的:探讨雕刻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单颌双侧磨牙游离缺失的咀嚼效果。方法:收集门诊单颌双侧磨牙游离缺失病例20例,常规铸造支架,分别采用排成品牙和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两种方法制作活动义齿,经试戴合适,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排牙方法修复义齿后患者咀嚼效率。结果:两种排牙方法修复的义齿吸光度值的变化有显著差异(t=9.438,P<0.01),患者对雕刻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的义齿评价好。结论: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单颌双侧磨牙游离缺失,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病人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端固定桥修复磨牙10 a的临床效果,分析成败原因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于2007年1月以前制作的上下颌磨牙缺失患者30例,单端固定修复第1磨牙或第1、第2磨牙10 a以上的31个桥体,分为5组:1组,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2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磨牙;3组,尖牙和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4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5组,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对病例进行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基牙牙体牙周健康状况、修复体的完整性和使用情况。测量桥体长度、宽度和牙尖斜度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1组和2组基牙患龋病、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牙体折裂、松动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体崩瓷、脱落情况也有相助性差异(P<0.05)。说明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的结构是可行的。3组、4组、5组样本量太小,无法纳入统计。结论单端固定桥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作为磨牙末端游离缺失的可选方案。第1磨牙和第2双尖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推荐使用,而第1、第2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一磨牙应尽量避... 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按扣式半精密附着体义齿对单侧磨牙游离缺失病例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游离缺失患者66例,采用按扣式半精密附着体制作义齿,并于义齿使用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复查,进行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按扣式半精密附着体义齿初戴后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的美观舒适满意度平均为97.0%,咀嚼功能满意度平均为93.9%,固位力满意度平均为95.5%,其总体满意率达95.5%。基牙及牙周情况与义齿修复前无明显变化。结论:按扣式半精密附着体对于单侧磨牙游离缺失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陈宏宇  林春华 《广西医学》2008,30(7):1008-1009
目的评价固定义齿修复第一磨牙缺失的咀嚼功能。方法以同年龄段的天然牙作为对照,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例患者修复第一磨牙侧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固定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固定义齿侧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第一磨牙固定义齿组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相关。结论固定义齿能满足第一磨牙缺失患者正常咀嚼功能的要求,绝大多数患者对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11月~1998年5月完成34例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的隐形义齿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缺牙区牙合龈距及近远中距适中,牙槽嵴丰满适中,且患者自愿接受者共34例(前牙缺失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与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缺失后的咀嚼效率值,为临床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双侧游离端全部磨牙缺失患者,随机采用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与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进行修复,一月后测定咀嚼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组与采用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组的一月后咀嚼效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 5).结论 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是一种更高效的修复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与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双侧游离端缺失后的咀嚼效率值,为临床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84例双侧游离端全部磨牙缺失患者,随机采用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与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进行修复,一月后测定咀嚼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使用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组与采用成品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修复组的一月后咀嚼效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 5).结论 蜡雕刻牙钛合金铸造大支架义齿是一种更高效的修复双侧游离端缺失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存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作为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基牙,以改善修复效果。方法:对牙列末端为残根或残冠的患者35例采用非传统的方法,利用牙列末端的磨牙残根,以桩冠修复后作为基牙,进行义齿修复。结果:随访3年,18例可摘义齿基牙和10例固定义齿基牙功能良好,牙周无病变。7例固定义齿基牙出现牙周萎缩与咬合不适。其中4例改为可摘义齿基牙后,得以保留;3例因残根病变发展而拔除。结论:通过测算残根的余留牙周膜面积与原有牙周膜面积的百分比,以估算该残根是否有足够的牙周储备力作为义齿基牙、以及作为何种义齿基牙,并确定修复体能面的颊舌径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加基牙时必须考虑到力的合理负担;牙列末端磨牙残根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多个磨牙游离缺失病例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选择德国Bredent公司的产品,选用Amer-system附着体5例,MK.1附着体9例,Soft—Bar VSS附着体3例,其中3例为贵金属修复。临床随访0.5~3年,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主观感觉39例患者戴用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满意,不影响发音,取戴方便,固位好,稳定无翘动,咀嚼有力,初戴时几乎无异物感且很快适应。结论精密附着体修复末端游离缺失的病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维诺  谭娟 《医学综述》2013,(20):3799-3801
目的 探究并分析基牙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采取套筒冠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调查其基牙状况、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观察不同基牙类型及义齿支持形式对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修复1个月、6个月、1年后,牙龈指数较修复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深度、碱性磷酸酶活性、牙周袋深度显著低于修复前,且修复1年后的变化最显著(P<0.05);残根残冠组修复后基牙龋损、牙折的发生率分别为8.33%、16.66%,显著高于牙周炎和少数余留牙患者(P<0.05);双侧末端游离者牙折及基托折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1.11%、12.05%,显著高于非末端游离及单侧末端游离者(P<0.05).结论 套筒冠义齿对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较好,且不同牙基类型、不同义齿支持形式修复后的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烤瓷固定桥修复深覆He上前牙缺失患者36例,随访2年,仅1例修复失败,占2.8%。结果表明,烤瓷固定桥是深覆He上前牙缺失理想的修复方法,并且对于深覆He正常覆盖,深覆He覆盖、闭锁型深覆He的上前牙缺失患者均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