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佳钰 《家庭医药》2021,(2):358-359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自拟和胃消痞汤治疗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选择了5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有29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为西药组;有2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拟和胃消痞汤治疗,为中药组,现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自拟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养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病理学特征评分、胃内膜腺体功能[胃泌素-17(G-17)、胃动素(MOT)、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内皮素(ET)]、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形体消瘦、大便稀溏积分分别为(0.57±0.36)、(0.72±0.14)、(1.81±0.34)、(0.71±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0.78)、(1.45±0.34)、(2.86±0.45)、(1.38±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异型增生、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评分分别为(0.84±0.12)、(3.24±0.31)、(2.84±0.55)、(2.11±0.19)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蒋定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71-1871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致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反复发作,跃期不愈,目前西药治疗效果不够满意。近年来对100例慢性胃炎病人,均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患者可出现腰部绞痛、尿频、尿急、排尿痛等症状,甚至引起肾损害.近年来,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排石汤加减治疗肾结石120例,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果胶铋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时(在静止期)甚至无任何症状表现。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或食欲不振等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和病理活检来确定。治疗慢性胃炎,除了消除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外,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之一。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很多,我院用果胶铋联合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系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或伴有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的一种退行性变,约占慢性胃炎的30%.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若在其基础上伴发不完全肠化和(或)中重度异常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期病变.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变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1998-2006年来用自拟养胃汤治疗CAG 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和体征积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手足不温、纳呆便溏、乏力、嗳气反酸、胃胀、胃痛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手足不温、纳呆便溏、乏力、嗳气反酸、胃胀、胃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消痞胃炎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随机、对照的原则将125例经胃镜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拟消痞胃炎散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电子胃镜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65例中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60例中总有效率为83.3%。经X2检验,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4.863,P<0.05)。两组均以单纯浅表性胃炎疗效最好,伴胆汁反流型者疗效较差。结论:自拟消痞胃炎散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费用低廉、简便易服,病人依从性高,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急性感染或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时。发病时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及全身不适感,小儿可出现高热、咳嗽、呕吐、腹泻等,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局部分泌物增多,头痛及局部疼痛,局部压痛及红肿。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大量脓液为前组鼻窦炎,上鼻道及嗅裂部有脓性分泌物为后组鼻窦炎。X线摄片有助于确诊,常显示为窦腔黏膜肿胀,模糊不清或有液体。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鼻窦炎142例,效果满意,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运用自拟祛斑汤联合西药治疗黄褐斑,并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对照组接受胃复春片治疗,2疗程后进行胃镜复查,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痊愈和显效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无效比例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活血行气舒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我们应用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也是胃癌前病变之一,病程长,症状反复难愈。患体质虚弱,思想负担重。对这些病人反复用西药治疗,副反应较大,出现饮食量下降.疲乏无力等身体功能虚弱的表现。作采用中西医结合.先用西药清除幽门螺杆菌(HP),而后用中药治疗患的标证和本证,诊愈数千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临床有效率95%以上,病理有效率近85%。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拟方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38(11):1046-1046
顽固性失眠是指患者大多常年运用镇静、催眠及抗焦虑等西药治疗,但疗效不佳,且长期使用后产生了严重的药物依赖。笔者从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运用自拟方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50例,并设对照组(阿普唑仑)30例,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卢敬东 《首都医药》2003,10(20):50-5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从胃镜问世以来,对消化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前进了一大步,尤其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更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治疗药物繁多,作用单一,价格较贵,长期用药副作用多。鉴于此,根据中西医结合理论,我们议定自组药物定名"胃疾宁",用于临床治疗166例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得到一定疗效,现就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组织损伤,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长期存在将形成食管瘢痕和狭窄.为寻求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西药常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拟结肠安平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自拟结肠安平汤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夏丽君  吴晶 《北方药学》2016,13(8):47-47
目的:观察养胃汤联合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胃汤治疗,治疗后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养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