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诊疗。方法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的煤矿工人205例,根据其创伤原因、临床特点、医技检查和动态观察,及时判断并维护呼吸道通畅,止血以防治休克,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处置多发伤等。结果205例患者治愈194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5.4%。结论高度重视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采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密切观察,避免误诊和漏诊,首先要处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创伤,并根据多发伤伤情选择科学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13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死亡25例,占19.0%,其中3例死于严重多发伤难治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例死于颅脑损伤。结论建立健全的抢救应急机制,重视"黄金1小时"抢救时间窗观念,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注重创伤救治的整体性,积极防治休克,合理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院内积极构建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对于提高多发伤伤员的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监测及紧急护理措施。方法对济源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2005至2009年抢救90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总结其经验体会。结果 90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84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93.3%,有效抢救时间为26~60min,平均(37±4.6)min。结论护理人员迅速判断创伤患者伤情,快速、准确的急救操作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孙卫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01-10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67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的麻醉处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67例中死亡5例,2例因休克严重未行手术即死亡,术中死亡2例(5.7%),死因与麻醉无关,其余62例均安全度过了麻醉和手术,痊愈出院(92.54%)。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多系出血量大、多发伤、病情危重,故应及时准确地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龙岩市第二医院处理严重多发伤急诊就诊为基础,总结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入院救治的2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急诊科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及Ⅰ期急诊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分析研究治疗结果。结果治愈216例,死亡32例,成功率87.10%,病死率12.90%。死亡原因多见于严重颅脑损伤(7例,占2.82%)、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3例,占5.24%)、高位脊髓损伤(8例,占3.23%)及严重肝、脾、胰损伤(4例,占1.61%)等。结论医院急诊科作为严重多发伤的首要治疗部门,其多发性创伤的救治过程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提高,对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治要点。结果 86例中抢救成功59例,成功率80.2%。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的抢救过程中,坚持"创伤急救、损伤控制、脏器功能支持"三大要点,可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雪  叶强  张景周  梁涛  刘珅 《淮海医药》2013,31(1):25-26
目的探讨以胸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9例胸部创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59例患者,治愈55例,死亡4例。死于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共2例,死于其他并发症2例。结论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为死亡、休克发生率高,早期胸部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合理的手术,正确使用呼吸机,积极治疗胸部以外的合并伤可明显降低ARDS和MODS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严重多发创伤临床救治策略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14例胸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X线、B超、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等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外科抢救措施。评价抢救效果。结果 114例患者治愈98例,治愈率85.96%,死亡16例,病死率14.04%,并发症9例,占总例数的7.89%。主要原因为前期的呼吸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达到救治,应坚持先抢救后诊治原则,迅速处理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坠落伤等。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最高64,平均28.6。行剖腹探查76例,腹内主要脏器损伤依次为脾、肝、小肠、胃、胰、十二指肠、肾、膈、结肠。存活73例,死亡7例,总病死率8.7%,多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对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及时诊断和处理最为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是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脏器第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抢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治疗经验,探讨运用DCS的时机和适应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DCS治疗的46例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9~50分,经过DCS 3阶段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15.22%,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死因,9例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运用以创伤分类为指导的DCS,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329例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入院后常规予吸氧、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地塞米松及血管内皮保护剂、利尿药、脱水药和抗酸药物等综合治疗;病情严重者行急诊剖胸、剖腹探查术;病情允许者行确诊性治疗。结果本组治愈266例(80.85%),死亡63例(19.15%),其中死于严重胸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3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5例,颅脑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呼吸功能衰竭各6例。结论进行早期快速多路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激素、利尿药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是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前提,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因素引起的严重多发伤越来越多,严重多发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失血量大,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1]。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DC)是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快捷、简单的手术,能有效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保留进一步处  相似文献   

13.
<正>严重复合伤系机体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所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其中脏器的严重损伤,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很高。救治时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救治成功率。我院于2003年以来共收治严重多发伤98例,其中伴发创伤失血性休克72例,现将72例的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潘文秀 《贵州医药》2009,33(2):184-185
随着现代交通及高层次建筑的发展,严重多发伤在创伤中的比例日趋增加。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变化快,损伤部位相互影响,死亡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一旦延误抢救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2005—2006年我科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48例,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329例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入院后常规予吸氧、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地塞米松及血管内皮保护剂、利尿药、脱水药和抗酸药物等综合治疗;病情严重者行急诊剖胸、剖腹探查术;病情允许者行确诊性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266例(80.85%),死亡63例(19.15%),其中死于严重胸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3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5例,颅脑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呼吸功能衰竭各6例.结论 进行早期快速多路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激素、利尿药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是胸外伤伴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前提,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索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18-2719
随着现代交通与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创伤如:交通伤、坠落伤,常是多发伤犤1犦其机制复杂、护理难度大、死亡率高。我院近年共收治多发伤患者63例。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的创伤。其严重程度则视其ISS值而定,凡是MAIS>4或两个AIS=3,ISS>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犤2,3犦。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危重,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救治复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中,男53例、女10例,年龄3~62岁,平均35.8岁。1.2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井下砸伤18例、高处坠落伤5例、爆震伤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创伤69例.外伤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斗殴刀刺伤等.按AIS90版与ISS标准评定均>16,最高89.损伤组织器官依次为颅脑、左心室、右上肺、左右胸腔、肝及血管、脾脏、左肾、膈肌、胰腺、小肠,脊柱及骨盆等.同时伤及2~3个部位54例,4~5个部位15例.急诊抗休克65例,急诊手术69例,抢救手术11例.结果 存活66例(95.65%),入院时血压为零及心脏刀刺伤11例均抢救成功.死亡3例(4.35%),死于重度脑外伤.无一例并发症及MOF.结论 严重多发创伤救治严禁按诊断程烫序救治,采取争分夺秒地边抗休克复苏边进行急诊手术.及时手术止血是扰休克的根本措施,开胸剖腹探查是急救患者的诊断与救洽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机与恰当术式,同时注意早期保护重要器官.处理器官伤仍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分组,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多发伤患者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为31.25%(25/80);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组患者发生休克、低体温、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碳酸氢根(HCO-)<22 mmol/L比例以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高于无创伤性凝血病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无创伤性凝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碳酸氢根HCO-<22 mmol/L、低体温、ISS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休克、HCO-<22 mmol/L、低体温、ISS与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密切相关,可作为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控制多发伤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崔和平  康书峰  张增军  王宝明  王鑫 《河北医药》2011,33(17):2628-2629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骨盆骨折创伤1/2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病死率。本院急诊抢救了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8例,分别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进行容量复苏,评价其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室-E ICU"一体化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133例(第一组),2004年1月—2005年12月无采用一体化模式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101例(第二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收治严重多发伤133例,死亡26例,救治成功率为80.5%。第二组共收治严重多发伤101例,死亡27例,救治成功率为73.3%。两组患者ISS创伤评分无明显差异,第一组患者120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内绿色通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第二组,救治成功率高于第二组(P<0.05)。结论: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一支急诊医学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