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因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报告1990—2000年间7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的临床资料。诊断通过胆管炎三主症,ALP与γ-GGT升高;B超与CT扫描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及PTC和(或)ERCP证实。结果 76例中,损伤性胆管狭窄占60.5%,Bismuth分级Ⅰ级13%;Ⅱ级39%;Ⅲ级19.4%;Ⅳ级28.2%。炎性狭窄占23.9%,其中LHD狭窄占46.4%;RHD狭窄占35.7%;肝总管狭窄占17.9%(前二者与后者比较,P<0.01)。Mirizzi综合征引起者占9.2%,由胆管囊肿引起者占3.9%,由硬化性胆管炎引起者占2.6%。修复手术类型:用脐静脉修复狭窄占9.2%,用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修复者占92.2%。76例中70例获随访2—10年,优良串92.7%,4例有症状复发。结论 损伤性狭窄占肝门部胆管狭窄的首位,炎症性狭窄中右肝管狭窄占主要地位,其外科处理取决于其病因学及遵循修复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2.
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 ,是目前胆道外科存在较多的问题之一 ,因为手术的成功与患者本身情况、个体差异、手术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根据不同情况及具体的病理改变 ,把握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至关重要。1 良性狭窄的治疗原则手术主要是切除狭窄段的瘢痕 ,修复和重建胆道 ,建立通畅的胆流。不论采用何种术式 ,成功的修复必需具备以下基本原则[1]:①胆管与胆管或胆管与肠管的吻合应做到粘膜对粘膜 ;②吻合口足够大且无张力 ;③吻合的组织血供良好 ;④应用好的可吸收缝合材料减少异物反应 ,吻合口间断一层缝合 ;⑤有足…  相似文献   

3.
4.
90%以上的良性胆管狭窄为医源性损伤所致,所以良性胆管狭窄亦被称为损伤性胆管狭窄。由于胆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狭窄近远侧胆管的口径变化、管壁组织的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以及术前并发症程度轻重不一,给治疗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故笔者就其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的病变与并发症,多由胆管损伤、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反复发生所致。其后果是导致肝实质损害、胆汁性肝硬变,治疗颇为棘手,至今仍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而棘手的难题,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狭窄位置高、胆管变异、周围粘连使外科处理尤为困难,并且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胆管损伤以及所引起的胆管狭窄的处理,仍然是临床外科医师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内镜技术、经皮经肝穿刺诊断、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使多途径治疗胆管损伤病人成为可能,治疗方式的选择倾向于简单。胆管脶伤处理的主要方式有结扎、引流、支撑、整形修复,以及胆管重建。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强调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高位胆管良性狭窄460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病因依次为肝胆管结石(383例)、高位胆管损伤(54例)、胆囊结石Mirizzi综合征(21例)、单纯良性狭窄(2例)。分别行肝叶或肝段切除;经肝剖开狭窄胆管,肝胆管或肝门胆管空肠吻合;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后与空肠大口吻合;吻合口狭窄切开扩大吻合;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后T管支撑等手术。效果满意,优良率为90.1%。结论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83.3%)和高位胆管损伤(11.7%)。肝叶或肝段切除,或联合肝内胆管或肝门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高位胆管损伤初期修复后较易发生胆管或吻合口狭窄,再次修复以胆管空肠Roux-en-Y大口吻合术效果最好。强调重在预防,在行胆道手术时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良性胆管狭窄发生的分子学机制及生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胆管狭窄(BBS)多继发于医源性及缺血性胆管损伤.随着肝胆外科与移植外科的发展,BBS发生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及瘢痕增生是BBS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发生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近年来,BBS的生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应用尚不成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  相似文献   

10.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是指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以上的肝胆管因结石、炎症、损伤及先天性因素所致的胆管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的病变与并发症,常导致肝实质损害、胆汁性肝硬变,治疗极为棘手。鉴于此,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3例高位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作一分析,探讨有效的手术方式,减少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因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与处理是胆道外科的重大议题之一,鉴于它的部位特殊——与门静脉、肝动脉、肝实质、尤其是尾叶等重要结构毗邻,由于手术存在着复杂性与风险性,还由于该处狭窄性病变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解剖畸形与变异、炎症、结核、肿瘤、外伤及手术后的后果参与,其定性、定因需要专科知识面广与临床经验,就同一种病变而言,其规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内镜治疗的127例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ismuth Ⅰ型60例、Ⅱ型35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分析不同Bismuth分型良性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入院后施行胆道成像+ERCP确定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16例(其中BismuthⅢ型7例、Ⅳ型9例)患者因为胆管狭窄严重,首次内镜治疗时导丝及配件无法通过,放弃内镜治疗,转手术治疗.111例患者成功实施内镜治疗,成功率为87.4% (111/127).内镜治疗Bismuth Ⅰ、Ⅱ、Ⅲ、Ⅳ型胆管狭窄的有效率分别为95% (57/60)、86%( 30/35)、9/14和1/2.29例患者放置可回收覆膜金属胆管支架,82例放置塑料胆管支架.111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发生轻症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痊愈.内镜治疗1周后患者的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缓解率分别为73% (81/111)、83%( 74/89)、90% (73/81)和89% (68/76);术后8周上述指标缓解率分别为88% (98/111)、91% (81/89)、94%(76/81)和92% (70/76).111例内镜治疗成功的患者中97例效果良好,14例效果欠佳,转开腹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右上腹胀痛、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内镜治疗胆道术后良性胆管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地评价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处理方式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按病因不同分为4组的25例患者,分别以不同方式治疗所取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良性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疗效确切,随访期间返流性胆管炎1例,发生率较低,仅为10%,肝门胆管原位整形保持了胆管生理学的完整性,惟需可用的良好的自体修补组织及合理的手术设计两个因素;含石的萎缩右半肝切除加肝门胆管整形既达到了清除病灶的目的,又保持了胆管的通畅性及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气囊扩张虽对轻度环形狭窄有良效,但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伴肝门管状狭窄气囊扩张疗效欠佳。结论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各异的治疗方案(个体化),处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可获近远期良效。  相似文献   

15.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 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及血管内皮细胞浆和细胞膜;α-SMA 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φ、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地、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胆管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 用28只犬建立犬胆总管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纵化观察巨噬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数和组织分布。结果 光镜及电镜显示:在整个胆管修复过程中炎性渗出期较长,胆道粘膜上皮愈合较慢,瘢痕组织细胞持续增生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杂乱。肌成纤维细胞(MFB)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免疫组化:巨噬细胞、TGF-β1、α-SMA在胆管愈合过程中表达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MΦ阳性主要表达于胆道粘膜下固有层;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MΦ由及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和细胞膜;α-SMA表达于MFB胞浆、平滑肌组织。MΦ、TGF-β1及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①胆管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②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持续存在,是导致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原因。③MΦ、TGF-β1及α-SMA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胆管瘢痕性挛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组织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修复6例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病人术后均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狭窄,随访6个月至4年,无胆管炎症状及胆道梗阻发生。结论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肝圆韧带脐静脉片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尽管用 Roux-en-Y 胆管空肠吻合取代以往的胆管十二指肠吻合及胆管(或胆囊)空肠襻式吻合后,胆道逆行感染大大减少,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外科医师为了加强 Roux-en-Y 胆肠吻合术的抗逆流效果,常将旷置空肠段延长,通常为50~60cm,甚至有主张长达80~100cm者。但是,旷置空肠越长,发生扭转、粘连、折叠机会也越多,仍有引流不畅、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3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及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损伤或狭窄患者采用胆肠通路重建术、保留和利用乳头括约肌的修复术、肝移植术等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182例患者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12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34例行自体带蒂组织瓣吻合术,6例行胆总管切开成形T管引流术,1例行肝移植术.随访时间1~10年,189例获随访.手术优良率为94.7%(179/189).狭窄复发率为5.3%(10/189),复发原因主要为合并结石、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等.1例因严重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可靠的治疗方法.利用自体带蒂组织瓣修复胆管能保留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的功能,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胆管内不需要常规放置支撑管.肝移植是治疗胆管狭窄引起的终末期胆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胆管远端良性狭窄的诊断和治疗: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焕章  秦明放 《普外临床》1993,8(4):199-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