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其功效益气固表止汗,历来被医家重视。吾多年来以该方加味化裁,应用于皮肤病中某些疾患,取得较好疗效。兹就个人对理论上的认识和临床运用经验,试述于下,求抛砖引玉之意。  相似文献   

2.
张哲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34-3334
玉屏风散源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益气固表是其遣方原则。以面色挑[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浮虚弱为辩证要点。其组方简单,药性平和,行之有效,广泛运用于肾病内科、皮肤科等。笔者以此方为基础,治疗肺系疾病,收到良好效果,兹举几例,以验证之。  相似文献   

3.
<正> 玉屏风口服液为玉屏风散的改型制剂。处方源于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三,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各一两,白术二两。其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不固、恶风自汗、体虚易感风邪者。虽药有三,却效果非凡。黄芪为君药,益气固表,臣以白术健脾宁风,配合黄芪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散风而祛邪,合严臣以益气散邪。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可谓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是中医传统名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体虚多汗、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肾炎、美尼尔氏  相似文献   

4.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固表止汗,补气生血,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排毒止痛等功效,临床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5.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瘦小麦粒,能浮在水面,故称浮小麦。其味甘,性凉,归心经。首见于《本草纲目》,其功能《纲目》日:“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浮小麦止虚汗众人皆知,但对其止汗的确切用法恐非人尽皆知。  相似文献   

6.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使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汗法为八法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但有表虚、表实、兼饮、兼热之辨,故临证之际,不可因区区表证而忽视之。  相似文献   

7.
王军伟 《北方药学》2014,(11):46-47
自汗,病因以表虚肺卫不固为主。在正常情况下,肺气不虚,则外之藩篱自固。在疾病情况下,若外邪束表,表邪日久,由寒化热,邪传阳明之经,证见烦热卫气不固而体常自汗。或邪在少阳之经,邪欲胜正入里,正欲祛邪出表,正邪相争,邪留少阳,故胸胁胀痛。取玉屏风散加减,益气固表之意。自汗由于表虚,法当固表以止汗,而表之所以虚,实由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而致,治疗此证,不仅应当固表,尤需益气扶正,使正气充盈,不为风邪所袭,才能达到实为固表的目的。这种标本兼顾的组方,适合于表虚自汗,伴有阳明、少阳经证。  相似文献   

8.
陈述  牟翠鸣 《黑龙江医药》2004,17(4):316-317
生脉饮是著名中医传统方剂,以人参补肺益气生津为主药,辅以麦冬养阴、清热以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为佐使药。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效,使气复律回,汗止而阴存,因久咳伤肺而气阴两虚者,亦可用本方益气养阴、润肺而止咳。  相似文献   

9.
徐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312-3313
黄芪又名黄耆、独根、二人台,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人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其化学成分包括:甙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Ⅲ。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降低血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姬怀雪  王艳 《中国药师》2004,7(2):147-149
生脉注射液主要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四川宜宾制药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理气开窍、益气强心、补气敛汗、生津复脉等功效.目前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将其作用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止汗汤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符合要求的多汗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中医辨证分型确诊为气阴亏虚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中医疗法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固表止汗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自汗、盗汗)积分,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χ2=6.171,P=0.013);治疗2个后,2组自汗、盗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儿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给予益气固表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和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除其自身的功效之外,在中药方剂中应用,有调和诸药的作用。《本草纲目》云:“甘草……,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相似文献   

13.
玉屏风散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向涛  李俊 《安徽医药》2003,7(4):241-243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和防风组成,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方剂,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治气虚表弱,易感风寒.现代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外受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产后、小儿等因表虚腠理不固而致之自汗证等病症.  相似文献   

14.
殷放宙  陆兔林  蔡宝昌  李林 《中国药房》2009,(30):2391-2393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别名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等。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新修本草》云“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故而得名。五味子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效。  相似文献   

15.
参芪养心滴丸来源于我院临床应用30多年的医院制剂参芪养心丸,经提取精制而成。由黄芪、党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甘草七味药材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养心的功效,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黄芪为方中主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相似文献   

16.
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飞  何思平 《云南医药》1994,15(2):157-159
中药黄芪〔AstragalsMembrunceus(Fish)Bge〕又名绵黄芪、口黄、绵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祖国医学中最常用的“扶正固本,补中益气”药之一,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lus(Fish)Bge〕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lusBeg-evarmongholicusBge〕的根。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除在抗衰老、调节血糖、抗癌等方等有影响外:尤其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黄芪的药理研究近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说法,清朝外治大家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此法。药浴作用机理为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8.
孟景春 《家庭用药》2012,(11):56-56
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功能补脾燥湿,渗湿止汗,和胃安胎。适用于脾胃虚弱,水湿停留,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脾虚泄泻等。  相似文献   

19.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脾、胃经。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属上品类。其功能《本经》说:“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药性本草》说:“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上气。”应用时分生、熟:健脾渗湿,宜用生者:健脾止泻,宜用炒者。  相似文献   

20.
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本品五味俱备,唯酸独胜,虽曰性温,但温而能润,上能敛肺气而止咳喘,下能滋肾水以固涩下焦,内能益气生津,宁心止烦渴,外能收敛止汗,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神的功效,故凡肺虚久咳、气短喘促、肾虚精滑、五更泄泻、自汗、盗汗、津枯口渴,以及心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之证,均为适用[1],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