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某些地区有志贺氏Ⅰ型痢疾杆菌引起痢疾暴发流行的报告,已引起了注目。1979年本市亦于郊区三元里公社石马大队和青湖大队,发生了一起志贺氏Ⅰ型痢疾的暴发流行。其后于1983~1984年,又在市属增城县及清远县发生了二起以志贺氏Ⅰ型痢疾菌为主的痢疾暴发流行,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 1983年4月1日~6月10日,在增城县正果公社何屋大队、黄屋大队发生了志贺氏Ⅰ型痢疾的暴发流行。这两个大队位于远离县城的丘陵地区,互相毗邻,与市属龙门县交界。两大队共有2,107人,14个生产队,427户。村民的生活环境卫生较差,苍蝇密度较高。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正> 志贺氏Ⅰ型痢疾菌在我国原已濒临消失,但近年来又出现上升趋势,个别地区跃居痢疾菌群首位。1983年我矿区曾分离出939株,占检出痢菌总数的29%。为了解现今流行的志贺氏Ⅰ型菌的生化学特性及对药物敏感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983年9月~1984年11月达卡国际腹泻研究中心(ICDDR—B)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志贺氏痢疾Ⅰ型患者作了一次回顾性对照研究。30例溶血尿毒综合症(HUS)患者与30例年龄相当,同为志贺氏痢疾杆菌Ⅰ  相似文献   

4.
<正> 痢疾是全年都可发病的常见肠道传染病,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其致病菌分四个群,分别 为宋内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 痢疾志贺氏杆菌,鲍氏志贺氏痢疾杆菌。近年 来,从我院接收的患者大便中检测情况看,太原 地区流行的痢疾较多的是福氏志贺氏痢疾杆 菌,但从今年1至8月份便培养检出的菌种看, 致病菌呈多样性,痢疾志贺氏杆菌40株福氏次 之25株,小肠结肠耶尔森菌5株,肠球菌5株。  相似文献   

5.
中美洲菌痢流行特征 1968年中美洲发生一种少见的志贺氏I型痢疾杆菌(shiga bacillus,DysenterJae I)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下称“菌痢”)暴发。该型菌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远东、欧洲、拉丁美洲流行,但1920年以后在世界各地已很少发现[1]。我国菌痢病例中志贺氏I型菌的比例也逐年减少。以北京为例,1922年至1952年的30年中志贺氏I型菌占20-34%,而1954年至1960年则从4.3%降至0.6%。上海市的情况也类似[2]。全国只有个别地区如西藏拉萨[3]、云南红河洲[4]等有报告。至于此菌逐渐消失的原因还不清楚,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营养改善可能有关[5]。 志贺氏I型与弗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不同:(1)不发酵甘露醇;(2)除内毒素外还能产生外毒素;(3)临床表现较重,常有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也高;(4)在外界生存能力低;(5)较少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6)排菌时间较短。 1969年在危地马拉出现一批腹泻病人,由于许多病人有粘液血便,并查到阿米巴原虫(没有做细菌培养),当地又是阿米巴流行区,故只被诊为阿米巴痢疾,用依米丁治疗无效[6]。以后经细菌学检验才确定为细菌性痢疾。病人血凝抗体滴度在1:40以上,在已发生暴发的人群中血凝抗体阳性率20-50%,而流行之前该人群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氏菌(通称痢疾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志贺氏病。志贺氏菌一般每二三十年发生一次变迁,本世纪初以志贺氏菌群为主,目前发达国家的流行以宋内氏菌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福氏菌群为主,且志贺氏菌感染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中,但在一型志贺氏菌流行时,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7.
志贺氏菌属菌型分布结果,多见于报导各大城市的情况,而近年来由痢疾志贺氏菌1型引起痢疾流行的不多。有关痢疾志贺氏1型菌的检出,程知义和郭从厚二氏在1956年于拉萨检出62株,为较多检出  相似文献   

8.
小儿痢疾     
痢疾为夏秋季节之流行病,发生於幼儿则有特殊的症状表现,往往与成人所表现的症状有显然不同,且有很高的死亡率。此病非但在夏秋盛行,即在晚冬亦常有发生。痢疾病原 (1)细菌性痢疾——最常见者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可分四种,即志贺氏、弗莱氏、许密次氏及桑纳氏。我国流行者以第二种最多,我院所见痢疾极大多数为弗莱氏所致,其余三种比较少见。另外如绿脓杆菌所引起的痢疾,所表现之症状较为严重,粪便每呈绿色。 (2)原虫性痢疾——阿米巴原虫所致的痢疾,  相似文献   

9.
1984年11月本省三门县沿江区沿江村暴发流行由志贺氏Ⅰ型痢疾杆菌所致痢疾,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发病196例,实属罕见,特报道如下。(一)概况沿江村共有370户,1,646人,均务农。地处东海前沿,村庄低洼平坦。全村有水库一座,水井六口,水井无井台,亦无公用水桶。该村卫生条件差,污水沟直通水井,饮用水均未经任何消毒处理。村民亦无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粪缸无盖且一户一只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痢疾患者分离的志贺氏菌Ⅰ型除个别地区偶有报道外,巳逐渐减少,各地几乎均被福氏及宋内氏菌所取代。杭州地区自1957年来一直未见检出志贺氏菌Ⅰ型的报道。该型菌最近在杭州市区医院门诊被重新发现,提示杭州地区痢疾菌群、菌型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痢疾暴发和流行的规律,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检查包括肛便培养、致病菌检验、血常检查.结果,疫情发生在夏季,共调查286人,有临床症状者188例,其中确诊44例,疑似80例,排除64例.124例确诊和疑似病例中,发热108人(87.1%),腹痛92人(74.2%),腹泻106人(85.5%),恶心47人(37.8%),呕吐35人(28.2%),头痛9人(7.26%),头晕5人(4.03%).致病菌分别为福氏志贺氏4型痢疾杆菌;志贺氏2型痢疾杆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认为属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  相似文献   

12.
在细菌性所致的腹泻病原学调查中,志贺氏菌属占首位。志贺氏菌属有四个亚群,随着社会卫生环境的改变而交替出现流行。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志贺氏痢疾菌、福氏痢疾菌引起的痢疾减少,宋内氏痢疾菌引起的痢疾增多。我国部分大城市的调查发现,宋内氏菌的检出率高于农村。四个亚属生化方面也有不少变异。为了解我市志贺氏菌属菌型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积累科学的资料,我们于1983~1985年收集了我市各大医院细菌检验室临床检验,区、县防疫站及我站的肠道带菌检查,和部分地区的痢疾流行暴发点分离获得志贺氏菌属菌株共549株,进行了完全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并对149株菌作药物敏  相似文献   

13.
某工程队1980年10月发生一起由志贺氏(F_(1b))痢疾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型菌痢暴发。本次暴发是在9月30日会餐后发生的,餐后发生了类似腹泻、痢疾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大批病人,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首例病人发生于餐后7小时,距会餐2~  相似文献   

14.
痢疾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志贺氏菌有4个种群: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除宋内氏菌以外,每个种群还有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已知志贺氏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有:位于志贺氏菌大质粒上与侵袭力相关的基因,其功能是使志贺氏菌能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菌染色体上的脂多糖基因,其功能与已进入宿主细胞的志贺氏菌的增殖相关;志贺氏毒素,它是由Ⅰ型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其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它具有肠毒、细胞毒和神经毒作用;此外,志贺氏菌对铁的吸收能力和温度也是志贺氏菌毒力的调节因子。 痢疾菌苗的研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起初从胃肠道外途径用死菌苗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死菌苗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后来采用口服途径、但口服死菌苗对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口服减毒活菌苗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菌苗减毒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存在回复突变的可能性。现已构建了毒力基因缺失的减毒株,这种减毒株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成有毒株,很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痢疾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5.
从1961年开始,我们在进行慢性痢疾病原菌的分离过程中,曾连续发现具有福氏抗元的大肠杆菌。这种细菌可自同一患者或不同患者的多次粪便标本中出现,也可与痢疾杆菌并存。Dural氏等早在1904年首先发现这种杆菌。以后,Mackie氏曾分出13株与宋内氏及福氏有密切血清学关系的大肠杆菌。Ewing氏证明福氏杆菌6型的O抗元与大肠杆菌O_(19)有关。Lawrence氏曾分出一些与福氏多价血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76年以来所获的472株痢疾杆菌体外药敏资料作整理分析。一、472株痢疾杆菌分型与国内报道吻合,以福氏痢疾杆菌为最多见(445株占94.28%)其次宋内氏(11株占2.33%)鲍氏(9株占1.91%),其它少量发现志贺氏Ⅱ型(1株)、碱性株异(2株)、志贺  相似文献   

17.
1977—1983年我们在痢疾患者。带菌者粪便中,按照痢疾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共分离出痢疾菌株676株。其中福氏菌群476株,占分离菌株的70.4%。在福氏菌群中以2b、1b为主,分别为38.9%和34.9%,近年来尤以1b为最多见。宋内氏菌126株,占18.6%;志贺氏菌53株,占7.8%(除17株志贺氏3-6型外,其余为志贺氏Ⅱ型);鲍氏菌21株,占3.1%(除4株为鲍氏4型外,其余为鲍氏1-6型)。从七年来的资料看,西宁地区流行的菌群以福氏痢疾菌为主,宋氏痢疾菌居次,与近年来国内外报导相近似。鲍氏菌以鲍氏4型为流行株。据有些资料报导,郑州地区鲍氏菌占他们观察两个地区菌  相似文献   

18.
过去抗生素在细菌性痢疾防治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痢疾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市痢疾菌株的耐药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的依据,现将181株痢疾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菌株:来自市属及驻市各大医院、防疫站及本单位从1980~1981年所分离的701株痢疾杆菌中选出志贺氏Ⅰ型9株、舒密氏5株、福氏124株、宋内氏23株、鲍氏20株,共181株。 2.药敏纸片:购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北京地区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1年痢疾监测中分离到的志贺菌788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788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597株(占75.76%),福氏志贺菌188株(占23.86%)。检出高峰在8、9月份,年龄段以21~30岁为主。结论近三年北京市志贺菌流行菌型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其中优势菌型为宋内志贺菌。今后痢疾防控应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20.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是引起人类痢疾的病原体,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定性检测患者血清中痢疾杆菌特异性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因此被列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必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