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的归巢和对小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的mMSCs,经尾静脉将其移植到同品系糖尿病小鼠模型体内。观察GFP-mMSCs在受体体内的分布,检测移植后小鼠血糖、胰岛素、体质量和尿量的变化。结果接受了mMSCs移植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得到一定控制,血清胰岛素增加,体质量恢复,尿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Cs移植后30d,在糖尿病小鼠的心脏、肺脏、肝脏、胰腺及肾脏中检测出GFP-mMSCs的分布,但以胰腺和肾脏为多。结论mMS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有向胰腺归巢的倾向,并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对MHC半相合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参照本室的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hUCBDSC。建立小鼠MHC半相合骨髓移植GVHD模型,同时输注一定数量的hUCBDSC,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并进行GVHD评分,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移植后14 d对小鼠皮肤、肝脏和小肠进行病理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Tregs的比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HD临床表现明显减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14d的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病理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CD4+Tregs阳性率为10.5±0.7%,显著高于对照组6.6±0.5%。结论 hUCBDSC可能通过CD4+Tregs减轻MHC半相合移植小鼠GVHD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提高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研究制备HBV感染人鼠嵌合小鼠模型。方法将人脐血干细胞,经尾静脉分两次注射到裸鼠体内。分别于第7,14,21天取肝组织,进行AF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人肝细胞在裸鼠体内嵌合生长情况,并进行乙肝病毒感染实验,定量检测感染后小鼠血清中AFP、ALB。结果实验组小鼠在第7、14、21天肝脏内AFP持续阳性表达,AFP表达于细胞质内。HBV感染后小鼠肝脏HBsAg组化显示密集成片的阳性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裸鼠肝脏内可以存活并分化成人肝细胞形成嵌合鼠,并能被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移植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曦  陈幸华  司英健  刘耀  高蕾  高力  张诚  彭贤贵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04-1706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 (hUCBSCs)移植对裸鼠造血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6.5Gy辐照裸鼠后,分别从尾静脉输入1×105个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 1、 3、 5、 7、 10、 14、 21d观察裸鼠血象、骨髓象以及不同时相点CFU-F、CFU-GM、BFU-E、CFU-Meg动态变化.结果 HUCBSCs移植组裸鼠在血象、骨髓象恢复时间、不同时相点骨髓CFU-F、CFU-GM、BFU-E、CFU-Meg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CBSCs移植具有促进裸鼠造血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romal cells,hUCBDSCs)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mononuclear cells,hUCB-MNCs)共移植促进放射损伤BALB/c小鼠造血重建与植入的效应。方法BALB/c近交系小鼠经60Coγ射线8.5Gy辐照后1d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经尾静脉分别输注生理盐水、hUCB-MNCs(1×107/只)、hUCB-MNCs(1×107/只)联合hUCBDSCs(1×106/只)及hUCB-MNCs(1×107/只)联合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1×106/只)。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骨髓病理变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及人源CD45+细胞植入率、归巢示踪等指标。结果采用hUCBDSCs或hBMSCs联合移植造血受抑轻,恢复快,存活率较单移植组(45%)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75%和70%。尤其以hUCBDSCs共移植组促血小板恢复作用显著加强,并于移植后第21天恢复至照射前水平。hUCBDSCs共移植组在移植后14dCFU-F(70.40±4.34/孔)、移植后21dCFU-F(94.20±8.44/孔)和移植后12dCFU-S计数(34.75±4.50/只)、CD45+细胞植入率(34.19±2.60)%也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CM-DiI标记的hUCB-MNCs在体内主要归巢至骨髓和脾脏,并以hUCBDSCs共移植组小鼠骨髓中的含量(85.20±7.89)最多(P0.05)。结论hUCBDSCs联合hUCB-MNCs共移植能加速小鼠造血重建,提高植入率。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干细胞对裸小鼠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的增殖、分化以及维持情况。方法 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注入经致死量照射后的免疫缺陷小鼠— BAL B/C nu 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造血重建和植入指标情况。结果 移植组小鼠生存、造血重建及植入指标表达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人脐血中的 CD34 细胞可植入且定居于小鼠骨髓中 ,并可在其中增殖、分化。结论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入裸鼠显示脐血的造血干 /祖细胞在体内具有长期重建造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入Jurkat细胞建立异种移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裸鼠造模前连续2d给予环磷酰胺(2 mg/只),尾静脉移植组连续2 d尾静脉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组连续2 d皮下接种5×106个Jurkat细胞,正常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PBS缓冲液.观察并记录裸鼠体质量、弓背以及精神状态.第7天和第14天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在裸鼠外周血中浸润情况.第28天待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裸鼠,记录裸鼠体质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骨髓中Jurkat细胞的百分比,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和脾脏中浸润的Jurkat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Jurkat细胞分泌IL-2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尾静脉移植组和皮下移植组裸鼠均逐渐出现体质量下降、弓背、食欲减退等表现,肝脏、脾脏及骨髓中均有人Jurkat细胞表达.尾静脉移植组成模率73%,皮下移植组成模率40%.结论 尾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异种移植Jurkat细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尾静脉注射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癌的聚集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细胞PNAC-1的迁移;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回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荷瘤鼠体内,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肿瘤组织及其他脏器组织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及含量。结果:通过贴壁培养获得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D44+CD45-、CD90+CD45-细胞均占细胞总数90%以上;Transwell共培养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细胞PANC-1迁移,且随着肿瘤细胞数的增多,细胞迁移的数量增多(P<0.05);体内实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癌组织特异性地靶向聚集,10 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胰腺癌组织中逐渐增多(P<0.05),10 d后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胰腺癌细胞迁移,体内向胰腺癌组织靶向聚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获得MS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通过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骨髓MSC,分别移植到非致敏及致敏受者体内,并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MSC的归巢情况?致敏BALB/c小鼠经照射预处理,联合应用同基因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第4代MSC表现为长梭形,阴性表达造血细胞表面分子而阳性表达粘附分子?动物体内实验发现移植后第48小时,MSC在非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骨髓,而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中,致敏小鼠接受同基因骨髓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结果发现致敏小鼠在移植后第12 ~ 16天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时间是14 d?【结论】 成功培养小鼠骨髓MSC;移植后MSC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组织;联合应用MSC移植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在小鼠体内向肝归巢的影响。方法:制备BALB/c小鼠2-乙酰氨基芴-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供鼠分离BMMNC,体外经PKH26染色,经尾静脉途径输入肝损伤小鼠体内,实验组立即以80μg/(kg.d)剂量腹腔内注射肝细胞刺激因子,对照组注射等量5%葡萄糖溶液。移植2周后取小鼠肝,冷冻切片计荧光细胞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肝冷冻切片上平均荧光细胞数多于对照组(84vs61,P<0.05)。H-E切片上新生肝细胞较多。结论:肝细胞刺激因子对BMMNC向肝归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