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跟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愈严重跟距关节炎的手段。以往传统手术治疗造成的损伤较大,且不易控制切除的骨量,还能引起距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跟距关节融合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不仅损伤小,且骨融合率较高〔1〕。我院对收治的跟距关节炎患者分别采取经皮微创跟距关节融合术和传统手术治疗,旨在探究微创跟距关节融合术的优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累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粉碎性骨折35例,术中恢复关节面及Bohler's角,同时应用解剖型钢板及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术中均给予髂骨植骨。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标准,分优、良、可、差四级。结果全组术后早期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5(4~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9个月,功能恢复优15足(15/40,37.5%),良17足(17/40,42.5%),可5足(5/40,12.5%),差3足(3/40,7.5%),优良率为80.0%。结论解剖型钢板能够有效地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小关节植骨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对4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在完成复位和内固定后,将所切除的自体椎板和棘突骨片行小关节V型截骨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术。术后采用CT和X线检查评估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43例患者中40例确定为骨性融合,3例未融合。结论小关节部位植骨符合脊柱融合的生物力学原理,操作安全,使用方便,用于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治疗距骨骨折后遗距下关节痛,传统施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用骨刀切除距下关节,创伤大、显露困难,多数造成距周关节移位,影响远期疗效。笔者自1997年开始采用无移位距下关节融合手术方法,用环锯切骨、锯芯骨旋转90°回植,治疗距骨骨折后遗距下关节痛8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8~53岁。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3例,石块砸伤2例;型距骨骨折5例,型3例,其中1例合并跟骨骨折。5例型距骨骨折行手术治疗,另3例行膝下石膏靴固定制动6周,去外固定,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足部症状,其中以外踝前下方疼痛行走、负重和足内翻时疼痛…  相似文献   

5.
6.
椎间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腰椎不稳定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间打压植骨对腰椎节段不稳定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腰椎不稳定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随访6~18个月。结果按JOA评分标椎术后18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5.3%。结论后路椎间打压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46例腰椎骨脱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A组)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及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5 a,A组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8.5%(23/26),完全复位率为92.3%(24/26),骨融合率为76.9%(20/26);B组分别为90%(18/20)、100%(20/20)、95%(19/20).对于椎间盘摘除者,A组骨融合率为54.5%(6/11),B组为84.6%(11/13);两组比较,P<0.05.认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术式.对于椎间盘摘除者,应行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魏文鹏  杨志 《山东医药》2011,51(42):95-96
目的观察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患者19例(22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有16例(18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为优9足、良7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为88.9%。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AO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粉碎骨折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常源于高处坠落后导致足跟部突发的高速撞击,因此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同骨折预后和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跟骨骨折的开放复位和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客观评价跟骨钛钢板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AO跟骨重建钛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6例,采用克氏针及螺钉固定4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3例(33足)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1跖骨基底内侧截骨楔形植骨(克氏针固定)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患者第1、2跖骨间角术前、术后分别为19.5°±2.0°、7.8°±2.8°(P均〈0.05);第1跖骨与近节趾骨夹角([足母]外翻角)术前、术后分别为41.3°±5.4°、12.3°±3.8°(P均〈0.05)。第1跖骨长度无短缩(P〉0.05)。临床评定:优23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93.9%。发生骨质延迟愈合2例(2足),钉道感染3例(3足),无畸形愈合及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结论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踺外[足母]畸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由小腿三头肌瘫痪引起的足背伸畸形谓跟行足,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这种畸形可造成踝关节不稳,继而足骨和同侧胫腓骨、股骨发育不良,肌肉萎缩,脊柱代偿性侧弯和骨盆倾斜。跟行足患者多数伴有其它  相似文献   

12.
1983~1986年,我们用改良的腓骨长肌内移术治疗足外翻畸形62例。患者年龄4~36岁,病程3~34年,均系小儿麻痹后遗症。行改良腓骨长肌内移术后7个月至2年6个月,畸形纠正满意,其中优(站立时患足三个负重点全部着地,背伸活动姿势畸形  相似文献   

13.
正邻关节骨囊肿(juxta-articular bone cyst)是一种局限于邻近关节部位的骨内良性肿瘤样病变,临床较少见,故以往命名紊乱,又称骨内腱鞘囊肿(intraosseous ganglion)、关节软骨下囊肿(subchondral bone cyst of joint)等,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并规定其定义为"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  相似文献   

14.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3月—2001年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18例。随访1.5~5年,平均3.6年。结果 自体骨植骨者术后3~6月骨性融合,异体骨植骨者术后1年骨性融合。7例截瘫患者,1例Frank分级B级和1例Frank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其余皆完全恢复。除1例因术中撑开不够颈椎生理弯曲恢复不佳外,颈椎生理弯曲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钢板内固定可在颈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安全应用,它能为颈椎提供稳定性,利于骨融合和早期康复,同时,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保持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3月--2001年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推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18例。随访1.5--5年,平均3.6年。结果:自体骨植骨者术后3--6月骨性融合,异体骨植骨者术后1年骨性融合。7例截瘫患者,1例Frank分级B级和1例Frank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其余皆完全恢复。除1例因术中撑开不够颈椎生理弯曲恢复不佳外,颈椎生理弯曲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钢板内固定可在颈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安全应用,它能为颈椎提供稳定性,利于骨融合和早期康复,同时,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保持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用跟骨钻孔减压加小针刀切割治疗跟痛症50例(84足),获得满意疗效。患者年龄为50~65岁,病程为6个月至4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跟骨剧烈胀痛,足跟明显压痛或拒按。X线片示跟骨结节骨刺形成。  相似文献   

17.
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距骨骨折为踝关节严重损伤之一,如治疗不当或复位不佳,可影响骨折的愈合,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而产生疼痛导致活动障碍〔1〕。自1987~1996年我们共收治距骨骨折22例,其中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22例,男21例,女...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在椎间盘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治疗骨不连16例,创伤小,植骨效果可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6岁。均为骨折术后并发骨不连者,其中股骨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6例,股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3例,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3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4例。骨缺损问隙0.6~1.8cm,平均0.9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5例,均行纵切口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取局部骨突或者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距下关节融合情况,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行负重侧位X线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后足高度、距骨倾斜角以及双侧跟骨结节内外翻角度、相对胫骨轴线内外移距离,并记录AOFA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2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3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者术后3个月距下关节融合;2例取跟骨外侧壁切除骨质植骨者,1例(有吸烟史)距下关节延迟愈合,1例术后12个月距下关节仍不愈合,拟行返修手术。患者末次随访时负重侧位X线显示足高度平均减小4 mm(较术前改善5 mm),距骨倾斜角平均减小10.2°(较术前改善4.2°)。4例原患侧跟骨结节外翻者,平均外翻2.9°(较术前改善9.3°),平均外移12.3 mm(较术前改善5.1 mm);1例原患侧跟骨结节内翻者,内翻9°(较术前改善18°),内移1 mm(较术前改善2 mm)。术前平均AOFAS评分33分,术后平均69分。结论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柴志文  王俊江  宋恒义  王晨  董智 《山东医药》2009,49(23):106-106
2002—2007年,我们对1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同期因股骨干骨折行梅花髓内钉或钢板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35.2岁。骨折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骨不愈合原因为远端螺丝钉折断、骨折断端错位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行梅花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断端吸收5例,股骨下段骨折行钢板固定术后螺丝钉拔出、钢板断裂、骨折断端硬化及髓腔闭塞3例,陈旧性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折断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