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毒症腹膜透析(PD)的治疗转归情况, 并分析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与患者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PD治疗且完成随访的15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腹膜平衡实验结果确定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转归情况, 并将腹膜平衡试验结果为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115例), 其余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35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检测患者在接受PD治疗当天早晨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BAP、AngⅡ水平, 分析血清BAP、AngⅡ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转归不良的患者有35例, 转归不良率为23.33%;转归不良组的血清MCP-1、CRP、BAP、AngⅡ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MCP-1、CRP、BAP、AngⅡ过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患者的转归不良有关(OR>1, 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显示, 血清BAP、AngⅡ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血内皮素1(endothelinm-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t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氧化应激在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52例为HD组;另设本院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8-OHdG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含量,硝酸酶还原法进行血eNOS活力测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medial thickness,C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组患者CIMT明显增厚[(1.31±0.29)mTmrn比(0.82±0.21)rm,P0.013。HD组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78.85%。与对照组比较,HD组患者血8-OHdG水平明显升高[(38.30±9.34)ng/ml比(7.24±0.87)ng/ml,P0.01);HD组患者血ET-1水平明显升高[(138.35±31.12)pg/ml比(16.40±1.21)pg/ml,P0.01];HD组患者血eNOS水平降低[(12.67±1.66)U/ml比(14.05±1.56)U/ml,P0.013。HD组患者血8-OHdG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收缩压、舒张压、ET-1呈正相关(r=0.697、0.752、0.532、0.350、0.269、0.753,P0.05),与尿素清除指数(Kt/V)、eNOS呈负相关(r=-0.367、-0.723,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8-OHdG水平是HD患者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B=0.044,P=0.001)。结论 HD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HD患者的氧化应激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血8-OHdG水平是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透析患者进行调研,旨在发现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收集301例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验及检查结果、临床不适主诉。根据年龄、性别、透析龄、透析方式(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进行比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共225例),分为不安腿阳性组(76例)及阴性组(149例),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与u-RLS之间的相关性。在匹配的患者中,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亚组(44例)及非糖尿病亚组(181例),分别分析两组中不安腿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比配的225例病例及非糖尿病亚组中,均提示:失眠、肢体麻木、血肌酐、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arathyroidmone,PTH)、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与u-R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TH、血肌酐、血清铁蛋白、血β_2-MG、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是u-RLS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在糖尿病亚组中,失眠、肢体麻木、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血清铁蛋白与u-R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血清铁蛋白是u-RLS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与失眠、肢体麻木的共病可能性大;小分子毒素(血肌酐)、中大分子毒素(PTH、β_2-MG)水平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清铁蛋白水平、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 ET-1)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训练,疗程21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ngⅡ、ET-1的变化.结果:(1)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AngⅡ及ET-1均明显升高,且AngⅡ及ET-1表达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AngⅡ及ET-1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同一级别患者中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血浆AngⅡ及ET-1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老年尿毒症患者不同分子量物质的清除率、患者耐受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老年尿毒症患者,依经济状况随机分为HDF组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HDF组行前稀释HDF 1次/周,HD 2次/周;HD组患者行HD 3次/周。2组HD方案一样,且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2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ric acid,U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钾、血钙、血磷、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CO_2-CP)下降率及治疗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对HDF治疗效果和耐受性显著优于HD,HDF组的HD并发症和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HD组(P0.01),HDF治疗后血清β2-MG、iPTH水平显著降低,Kt/V明显增高。治疗前后2组血清BUN、SCr、UA均明显下降,但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2组血钾、血钙、CO_2-CP及酸碱平衡失调均明显改善或纠正(P0.01),但2组间比较其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稀释HDF、结合HD的方案与单纯HD治疗相比,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中大、中、小分子物质,透析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对该法治疗的耐受性明显提高,适用于易出现HD并发症及不适症状的老年尿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各30例,进行维持血液透析1年,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并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通量透析组透析后血清β2-MG、血清磷比低通量透析组明显下降(P<0.05);透析1年后血清β2-MG、血磷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透析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及血磷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清除效果,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及尿毒症未透析组,观察12个月。结果尿毒症未透析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后进一步升高(P〈0.05);12个月后,HD+HDF组及HD+HP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D组(P〈0.05)。结论①尿毒症患者HD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升高;②HD+HDF或HD+HP血液灌流能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输注大鼠模型及体外足细胞培养,观察AngⅡ刺激对足细胞nephrin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Wistar大鼠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随机分为AngⅡ组(AngⅡ400 ng· kg-1·min-1,n=12)、替米沙坦(Tel)组(AngⅡ+Tel 3 mg· kg-1·d-1,n=12)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代替AngⅡ,n=6),于实验0、7、14、21、28 d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白蛋白.分别在14、28 d处死动物,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血肌酐;收集肾脏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形态,放免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AngⅡ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nephrin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体外培养小鼠永生化足细胞,AngⅡ (10-6 mol/L)刺激不同时间,并行洛沙坦(10-5 mol/L)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 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鬼笔毒环肽(phalloidin)染色标记足细胞F-actin,用外周F-actin环评分系统(CFS)半定量分析足细胞骨架运动.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AngⅡ组大鼠自7d起尾动脉收缩压开始升高(P<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血压持续升高.AngⅡ输注7d大鼠开始出现蛋白尿,并持续增加.各组大鼠血肌酐、尿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AngⅡ输注大鼠血浆及肾组织AngⅡ浓度明显增高(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输注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明显减少,其磷酸化水平亦显著下降(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刺激早期(3~6 h),足细胞nephrin磷酸化表达即明显下调(P<0.05),刺激12~24 h维持低水平表达.(4)AngⅡ刺激后,F-actin排列紊乱,逐渐向细胞外周分布形成F-actin环,CF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正常状态下足细胞nephrin维持一定水平磷酸化状态,AngⅡ可以诱导足细胞nephrin磷酸化水平下调.nephrin磷酸化水平改变可能是AngⅡ诱导足细胞骨架重排、足突融合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当归合剂(A&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A&A抑制肾纤维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UUO和UAA(UUO+A&A)组,造模后0、3、7、10 d分析各组肾脏中NO、Ang-Ⅱ、ET-1水平和NOS活性及3种NOS的表达。结果 (1)造模后UUO组的Ang-Ⅱ和ET-1水平持续增高;A&A仅在第3天时降低Ang-Ⅱ水平(P < 0.05)。(2)造模后UUO组的NO浓度在第10天时才明显增高;而UAA组中NO浓度逐渐增高,第3天时明显高于UUO组(P < 0.05)。(3)UUO组内皮型eNOS在髓质血管内表达增高,且UAA组与UUO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3天时UAA组神经型nNOS表达低于UUO组(P < 0.05)。UAA组cNOS的活性明显高于Sham和UUO组。诱导型iNOS表达和活性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梗阻性肾病中,A&A在早期降低肾内Ang-Ⅱ水平、且持续增强eNOS活性使NO产生增加,从而可能降低血管张力、改善肾脏的缺血及缺氧状态,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高危尿毒症患者每日短时透析的临床初步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高危尿毒症患者应用每日短时透析的疗效。方法16例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HD的高危尿毒症患者改作每周6次、每次2h的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治疗,随访8周。比较每日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透析不良反应、血压、体重变化、每周Kt/V,血清磷、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心胸比率、左心重量指数以及SF-36生活质量评价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透析比较,患者每周Kt/V从4.36±0.62升高至4.88±0.41(P=0.009),血压下降至趋于正常,透析中低血压反应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清磷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心脏缩小(P均<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高危尿毒症患者应用每日透析治疗后耐受性良好,并能使血压平稳,透析充分,更好地预防透析骨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及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3组,每组15只。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NO、ET-1的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6 h时的NO、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各组血清NO和ET-1水平在1、6、24 h之间的变化以6 h最为显著。大鼠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r=-0.970,P0.01)。结论高渗盐水预处理改变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与ET-1的水平,且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激发血清NO的水平、降低ET-1的水平,使两者的动态平衡向良性方向发展而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结肠透析(colon dialysis,CD)对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的影响。方法:入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单纯性血液透析组(HD组)25例,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组(HD+CD组)25例;HD组每周3次血透,每次4 h,HD+CD组在HD组基础上加用每周2次,每次1 h的结肠透析;总疗程为1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BUN、Scr、UA、Hcy、IS、PCS等变化。结果:HD组治疗前后BUN、Scr、UA、Hcy、IS、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D组透析前后BUN、Scr、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IS、PCS明显下降(P0.05);HD+CD组较HD组治疗后Hcy、IS、PC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HD联合CD能够减轻尿毒症患者CVD相关蛋白Hcy、IS、PCS水平,为尿毒症患者清除此类毒素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NO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70例原发性慢性肾炎CRI患者及31例正常人的血清NO3^-/NO2^-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非尿毒症期患者血清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尿毒症期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2)非尿毒症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肾气虚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尿毒症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血清NO变化可能是CRI非尿毒症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之一;(2)尿毒症期患者通过测定血清NO3^-/NO2^-反映的NO水平,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及治疗组(n=54)。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2组透析前后胎球蛋白A(Fetuin-A,F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钙、血磷、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管钙化分级情况。结果与透析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FA水平在透析6个月后均有所上升,而hs-CRP、血磷、IL-1β、SCr、BUN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治疗组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s-CRP、血磷、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r、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管钙化分级0级、4级、5级例数分别为15例(27.78%)、1例(1.85%)、1例(1.85%),与对照组[3例(5.56%)、8例(14.81%)、9例(16.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FA水平及微炎症状态,减少血管钙化的发生及降低血管钙化程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观察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HD(n=52)和HD+HP(n=83)组,比较2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及观察期结束时各项主要临床指标、不良发生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估等情况。结果 HD和HD+HP组在首次透析年龄、糖尿病病史、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尿素氮等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在观察结束时,HD组透析后除了RBC和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而HD+HP组透析后RBC、Hb、白蛋白(Alb)和钙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磷、甲状旁腺素(P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前(P0.05),但是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明显变化。HD+HP组透析后的RBC、Hb、磷、PTH、CRP、IL-6和TG水平显著低于HD组,Alb和钙水平显著高于HD组。在不良反应中,除了感染患病率之外,HD+HP组发生死亡、脑梗死、出血事件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较HD组显著降低,但二者的死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HD+HP组的5年和7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HD组。HD+HP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HD组。结论 HD+HP的疗效显著优于HD,同时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血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74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NO水平,探讨血浆ET、AngⅡ、ADM、NO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将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舒血宁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ADM、AngⅡ、NO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无肾病糖尿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舒血宁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UAER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ET、AngⅡ、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舒血宁治疗可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AngⅡ、ADM、NO平衡失调,减少UAER,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滋阴壮阳胶囊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血清中NO和ET-1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60只以STZ诱导建立糖尿病(DM)模型后,通过阿朴吗啡(APO)进行阴茎勃起实验筛选DED模型,余10只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后的DED大鼠随机分成滋阴壮阳胶囊治疗组、六味地黄软胶囊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灌胃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NO和ET-1.结果各组间ET-1和N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T-1水平显著升高、NO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ET-1水平,升高NO水平(P<0.01、P<0.05),且在降低ET-1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壮阳胶囊可通过升高NO的浓度,降低ET-1的水平,重新调整ET-1与NO之间的平衡,这可能是该药治DED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HD)联合结肠透析(CD)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为血透患者控制高磷血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高磷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性血液透析组(HD组)30例,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组(HD+CD组)30例;HD组维持每周3次血透,每次4 h,HD+CD组在HD组基础上加用每周3次,每次1 h的结肠透析。总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食欲、皮肤瘙痒及骨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KT/V、血钙(Ca~(2+))、血磷(P~(3-))、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_3]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结果:治疗后,HD+CD组较HD组食欲、皮肤瘙痒及骨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P0.05)。HD组治疗前后肾功能、KT/V、Ca~(2+)、P~(3-)、1,25(OH)_2D_3及FGF-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D组透析前后Ca~(2+)及1,25(OH)_2D_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iPTH及FGF-23有明显下降(P0.05);HD+CD组较HD组治疗后P~(3-)、iPTH、FGF-2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伴高磷血症患者,结肠透析可有效改善患者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VP)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的变化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非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45~79岁,ASA分级和心功能NYH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基础状态)、切皮前(T2)、切皮后10 min(T3)、30 min(T4)、给予鱼精蛋白后10 min(T5)、术毕(T6)、术后24h(T7)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VP及AngⅡ的浓度.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浆VP浓度的不同,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高值组(n=26)和低值组(n=2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高值组比较,低值组T2~T6时血浆VP浓度降低,血浆Ang Ⅱ浓度升高,术中血管麻痹发生率升高,术中及术后扩血管药物使用率降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LVEF是术中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122(P<0.01).结论 非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血VP和Ang Ⅱ浓度变化趋势相反;低血VP浓度患者术中血管麻痹发生率升高,术后转归较差;术前低LVEF是术中低血VP浓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方法 24例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n=14)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B组(n=10)在非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6(T3)、24 h(T4)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NO-2/NO-3、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和TNF-α的水平.结果 与B组比较,A组ET-1水平在T2和T3时点明显升高(P<0.01),到T4时恢复术前水平;A组T2时点血浆NO-2/NO-3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2、T3时MDA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A组血浆TNF-α浓度在T2~T4时均持续升高(P<0.01).结论 CPB可致VEC功能活化,使血浆ET-1/NO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