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我院2001~2007年收治晚期前列腺癌、膀胱癌急慢性大出血患者13例,进行双侧髂内动脉化疗与栓塞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达晚期。我院自 1 994年2月至 1 997年 1月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加去势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6例 ,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6例 ,年龄 42~ 73岁 ,平均 6 4 .6岁。主要症状 :尿频、排尿不畅 5例 ,尿潴留3例 ,肉眼血尿 3例 ,阴囊水肿 ,双下肢浮肿 2例 ,会阴部疼痛 1例。其中 2例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术前心电图检查 ,2例有心律失常。 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 ,分别为 8.6mmol/L、9.0mmol/L ,余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4.
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膀胱前列腺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水鑫  邹强 《浙江医学》1998,20(8):457-458,460
采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膀胱前列腺大出血14例,包括放射性膀胱炎大出血2例,原发性前列腺大出血1例,前列腺术后大出血2例,晚期膀胱癌无法手术者9例。栓塞后镜检尿红细胞0 ̄8HP,6 ̄48h血尿完全控制。全部病例随访1 ̄5年,疗效满意。证实该方法控制膀胱大出血迅速、准确、效果好。本文介绍了超选择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的适应证及栓塞剂的选择,同时对其止血作用机制、操作中注意事项及优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2~1997年,采用经皮穿刺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SIACE)治疗21例盆腔肿瘤,取得较好疗效,但有一定毒副反应。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1±2(38~65)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髂内动脉化疗栓塞使用于膀胱癌时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手术治疗组(观察组)25例,单纯手术治疗作组(对照组)25例,观察治疗有效率、术后肿瘤大小变化、复发率、患者疼痛及血尿症状缓解程度、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1.66±1.30...  相似文献   

7.
陈康  张雪斌  舒欣  程乐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29-3129
近年来,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适应证更加广泛,被推广应用于各种盆腔肿瘤的治疗。本文收集了90例膀胱癌应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病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85例,女性5例,年龄为52岁94岁,平均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反复发作。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一侧股动脉,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以臀上动脉开口部为界,确定其近端有无参与肿瘤供血的动脉。再使导管超越臀上动脉进入髂内动脉前支作灌注化疗。栓塞时再次作超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开口部位,在导丝引导下超选入…  相似文献   

8.
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在临床上多用于膀胱癌术前治疗或术后联合治疗。2007—2011年我们采取单纯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21例,本文就其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常见并发症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2011年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的晚期膀胱癌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47~88岁、平均69.3岁;患者均表现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其中15例既往有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Seldlnger's法,对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后观察肿块消退情况、再次手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60.09%的患者获得再次手术机会,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化疗能改善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抗原在晚期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1例晚期前列腺癌,包括肿瘤分期,PSA水平,转移部位与诊断方法,抗雄激素治疗反应,缓退瘤撤除反应。结果:PSA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它可以反映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结论:PSA作为瘤标对晚期前列腺癌有意义,它可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热疗(60~65 ℃)组50例和常温(25℃)组50例.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用阿霉素(ADM) 丝裂霉素(MMC) 5-氟脲嘧啶(5-FU) 顺铂(CDDP)方案,同时适量用碘油乳剂栓塞.统计肿瘤生长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FP、ALT、AST水平,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肿瘤生长率热疗组为(-8.56±28.42)%,常温组(10.25±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组治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P<0.05),热疗组0.5、1、1.5、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增高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和栓塞可有效地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V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TUVP治疗,同时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主、客观症状,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TUV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能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的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继续内分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简称"介入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2008年16例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行介入化疗4~6个疗程,对比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肿瘤的变化,并观察生存期。结果随访6个月,3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明显缓解,4例中度缓解,2例轻度缓解,1例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总缓解率达60.0%(9/15);CR2例,PR5例,SD7例,PD2例,近期有效率为43.8%(7/16);4例获二次手术切除,占25.0%,随访3年生存率56.3%(9/16)。结论介入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盆腔复发病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肿瘤体积,提高二次手术切除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BAPC+BAE)和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SPAPC)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内双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两组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介入治疗4~8周后分别摄正侧位胸片和CT复查。治疗组有效率(CR+PR)29例(72.5%),对照组30%(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BAPC+BAE和SPAPC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方法介入组(治疗组)30例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腹腔动脉造影,确定位置,向靶血管内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的治疗,并与静脉化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效果及毒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腹痛、腹胀及进食梗噎缓解改善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重于治疗组。结论动脉介入化疗不仅有较高的局部缓解率,而且毒副反应轻,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的化疗及介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单纯全身化疗,观察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方法给予介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3.3%)及临床获益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9.8±5.3)个月,总生存期(40.6±12.5)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度血液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奥沙利铂的介入化疗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表达。方法选择确诊为PCa患者28例(PCa组)、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30例(BPH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2、MMP-9和MMP-14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变组织中MMP-2、MMP-9、MMP-14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判定;比较两组患者MMPs及PSA。结果PCa组患者血清MMP-2、MMP-9、MMP-14和PSA水平均高于BPH组(均P<0.05)。PCa组患者病变组织中MMP-2、MMP-9和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为50.0%、53.6%和42.9%,分别高于BPH组的20.0%、10.0%和16.7%(均P<0.05)。结论PCa与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MMPs表达明显不同,有助于对两者作出鉴别诊断;MMPs家族在PCa中表达的变化可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孙颖浩  王林辉  杨庆  许传亮 《上海医学》2007,30(12):924-927
目的研究在体外负载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制备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方法。方法应用PSCA融合蛋白冲击致敏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得到的人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化前、后的表型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DC-PSCA组白细胞介素(IL)-12(p40)和IL-1β浓度分别为(183.0±5.0)和(1183.0±30.9)ng/L,显著高于DC-TRX组[(162.0±2.5)和(971.0±10.4)ng/L,P值均<0.01]和DC组[(30.0±2.6)和(204.0±6.1)ng/L,P值均<0.01]。不同抗原冲击活化后,DC-PSCA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80、CD86、CD40的荧光强度(除去同型对照抗体荧光强度后的数值)分别为101.7±9.8、334.2±18.3、371.2±22.5和102.3±8.2,显著高于DC-TRX组(88.4±6.3、304.3±19.4、315.5±24.7和94.6±7.9,P值均<0.05)和DC组(68.8±3.0、283.2±23.1、265.4±18.8和77.2±4.6,P值均<0.05)。经肿瘤坏死因子-α活化后的DC-PSCA组放射性活度值(cpm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结论PSCA融合蛋白体外冲击DC是一种制备DC疫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周期特点、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5例晚期前列腺癌行间歇性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LHRH类似物 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持续用药至少4个月,至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最低值则停药进入间歇期,当PSA上升至初诊时的50%或大于10 ng/ml,则重新开始治疗.当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或临床进展则停止治疗.结果:71.1%(32/45)患者完成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多的已达4周期,间歇期占治疗周期的54%.随着重复治疗次数的增加每个周期发生疾病进展的比例也随之增加(P=0.006)且间歇期缩短(P>0.05).患者三年进展率为53.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8.5个月,无骨转移患者和有骨转移患者三年进展率分别为23.61%和60.4%.间歇期副反应比治疗期明显减少.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期长,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