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儿童组(61例,85耳)和成人组(37例,49耳),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儿童组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或腺样体肥大,成人组患者的病因主要为鼻息肉、鼻窦炎。儿童组患者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明显低于成人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纯音气骨导听阈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此病患者的年龄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不同状况.[方法]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共59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1例(39耳),对照组25例(50耳).对儿童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纯音听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气导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  相似文献   

3.
双向中耳压力调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中耳压力调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204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年龄、病程配对分为双向中耳压调节治疗组(75例,102耳)和Valsava法吹张对照组(75例,102耳),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纯音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52耳,显效8耳,有效27耳,无效15耳,总有效率为85.3%(87/102耳);对照组痊愈35耳,显效6耳,有效33耳,无效28耳,总有效率为72.6%(74/102耳),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中耳双向压力调节治疗SOM疗效优于传统Valsava法吹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62耳)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年龄、病程配对分为中耳变压疗法组(治疗组)和Valsava法组(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纯音听阈均值和气骨导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痊愈2耳,显效2耳,有效20耳,无效7耳,总有效率为77.42%(24/31耳),对照组痊愈1耳,显效1耳,有效14耳,无效15耳,总有效率为51.61%(16/31耳),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听力减退分级≥2级耳为6耳(19.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耳(45.16%)(P〈0.05)。结论应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优于传统Valsava法,对老年人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康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分析耳内镜、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诊断效能。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确诊的120例SOM患者(166患耳),耳内镜下鼓膜颜色、活动度、光泽度,计算鼓膜颜色变化、活动度受限、鼓室积液征发生情况;记录纯音测听结果;比较声导抗指标:鼓室压、声顺值、鼓室导纳图曲线梯度(Grad值);计算B型、C型鼓室图出现情况;结果显示,耳内镜下SOM患耳表现为鼓膜呈淡黄色或琥珀色、鼓膜活动受限、见气泡或气液平面;纯音测听时SOM患耳可出现气导听阈减退或气导、骨导听阈均减退,0.5~4 kHz气骨导差≥15 dB;SOM患者声导抗检查可见B型、C型鼓室图。SOM患耳组声导抗检查中鼓室压、声顺值及Grad均显著低于正常耳(P<0.05)。结果提示,耳内镜、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是SOM重要的检查手段,在SOM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中耳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4例(共50耳)资料,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和听阈情况,另外统计患者治疗后的咽鼓管功能情况和并发症结果。结果:3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置管保留平均时间为(6.8±4.1)个月,其中有13例(17耳)置管半年时间左右时自行脱落。术后有30例(47耳)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没有发现气骨导差,听力恢复至25分贝之内),患者治疗后听力均值为(18.3±5.4),平均听阈为(17.1±3.8)dB,明显高于治疗前统计结果(P<0.05)。结论:自制中耳通气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资料完整的26例(43耳)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伴骨导听力下降为32耳,均行中耳乳突根治及鼓膜置管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患耳听力改善明显,气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25dB,骨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15dB.术后随访1~2年听力无明显改变,拔出鼓膜通气管,中耳腔未见鼓室积液.结论 长期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同骨导听阈提高有直接的联系,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耳听力,对防止病情复发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频听性稳态反应(MASSR)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纯音听阈的可能性,旨在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测试的正常值特点,进一步探讨骨导ASSR的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阂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的患者行听力评估时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例(男10例、女1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骨导ASSR及骨导纯音听阈检查,记录0.5、1.0、2.0、4.0kHz反应闽及行为听阈,比较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骨导ASSR反应阈男组、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频率间骨导ASSR反应阈比较,4.0kHz较其它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5、1.0、2.0kHz三个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在0.5、1.0、2.0、4.0kHz四个频率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1、0.26、0.29。结论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间只有在0.5、1.0kHz时有较好的相关性,高频的骨导ASSR与骨导纯音听阈差异性比较大,因此目前还不能广泛用于临床评估高频骨导纯音听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实践性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0例(5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末,给予纯音听力测试,以了解其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气导听阈为(55.2±7.2)dB、术后第6个月末气导听阈为(40.3±7.5)dB,患者手术后气导听阈降低明显(P<0.01)。患者术前气骨导差为(30.4±5.1)dB、术后第6个月末为(22.1±6.3)dB,患者手术后气骨导差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听力水平,改善病情预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秦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9-119,122
目的探讨阶梯性疗法在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中耳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阶梯性疗法治疗,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盐酸氨溴索加抗生素治疗;第二阶段采用传统的Valsava吹张法进行治疗;第三阶段采用鼻饲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对照组使用相同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加用传统的Valsava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纯音气导听阈(18.42±3.48)dBHL、气骨导差(3.49±2.11)d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性疗法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听力正常青年ASSR、Tone-pip ABR与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频率特性及其反应阈、主观听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听力青年28名(56耳)分别采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纯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及纯音测听记录三者0.5kHz、1kHz、2kHz、4kHz反应阈及主观听阈,记录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除0.5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1、2、4kHz 3个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18~27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和主观听阈除0.5、1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2、4kHz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为15~24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差值为14~20dBnHL。结论: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均具有频率特异性,两者与纯音听阈间均有较好相关性,特别是在2、4kHz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kHz、1kHz、2kHz、4kHz共四个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各频率的ASSR-PTA差值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7.63±5.62)dBHL、(11.58±2.80)dBHL、(10.54±3.24)dBHL、(9.20±3.32)dBHL,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63±8.22)dBHL、(8.99±8.75)dBHL、(12.50±8.50)dBHL、(10.03±10.13)dBHL,在夸大聋组依次为(-18.02±18.15)dBHL、(-11.05±16.63)dBHL、(-6.06±19.17)dBHL、(-5.81±20.17)dBHL。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的相关系数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0.668、0.839、0.791、0.716,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817、0.826、0.892、0.768,而在夸大聋组依次为0,280、0.352、0.396、0.468。以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为自变量、PTA听阈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经回顾性考核和前瞻性考核,证实应用ASSR评估真实听力效果较好。结论应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耳)常规治疗元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用电子喉镜经咽鼓管口逆向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约5mg,1次/2,a,共5次。在治疗开始前1d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受损频率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dBHL以上为有效。结果36例经治患者20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PTA为(71.63±10.60)dBHL,治疗后为(43.07±12.33)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咽鼓管逆行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再次挽救治疗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CSOM手术治疗64例患者的骨导阈值改变,分析0.5、1.0、2.0、4.0kHz患耳与健耳骨导阈值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听骨链破坏对语频骨导阈值的影响。结果患耳与健耳各频率骨导闽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受损组平均骨导阈值在2kHz与4kHz处〉听骨链正常组(P〈0.05)。结论CSOM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骨导听阈较低频更易受到影响。听骨链损害与骨导听力下降有关,其共振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即可影响骨导听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孙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1-12
目的观察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87例(104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50耳),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54耳),给予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为(32.4±4.9)d,纯音测听听力提高为(18.5±4.8)dB,对照组分别为(39.5±5.7)d和(13.3±3.6)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5例(13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8耳)与对照组(53例,69耳),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曲安奈德喷鼻4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率为86.76%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7.97%( P<0.05);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3.7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与噪声性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纯音测听(PTA)、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脑干诱发电位(BAEP)、40 Hz听觉诱发电位(40 Hz AEP)检测45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轻度聋24例,中度聋21例)和25例听力正常者(对照组),对PTA结果与ASSR、BAEP、40 Hz AEP反应阈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PTA、ASSR、BAEP、40 Hz AEP值与轻度和中度噪声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A阈值与各听觉诱发电位反应值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2、0.670、0.835)。结论 ASSR、BAEP、40 Hz AEP检测能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成人变应性鼻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变应性鼻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变应性鼻炎组)(轻度组50例,中-重度组50例)和健康成人无变应性鼻炎50例(对照组)行鼓膜检查、鼓室导抗图和纯音听阈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鼓膜异常率为42.5%,鼓室导抗图异常率为41.0%,听力减退率为48.5%;对照组鼓膜异常率16.0%,鼓室导抗图异常率13.0%,听力减退率12.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重度组鼓膜病变率、鼓室导抗图异常率和听力减退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鼓膜病变率、鼓室导抗图异常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减退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组与对照组鼓膜病变率、鼓室导抗图异常率和听力减退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人变应性鼻炎引起中耳功能的改变、中耳病变的发生率较健康成人显著提高,症状越重,发病率越高且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