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未足月胎膜早破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媚 《海南医学》2011,22(1):63-64,5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相关因素、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12例孕周为28~36+6周PPROM发生的原因、临床处理方式、对母婴的影响,对不同孕龄组(28~34+6周组、35~36+6周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76.79%的PPROM患者有相关因素的存在。两组孕妇中,剖宫产对母亲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4+6周PPROM发生围产儿死亡率、各种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P〈0.05)。结论对于发生PPROM的孕妇,孕周为28~34+6周者宜采用期待疗法,尽可能延长孕周,同时给予促胎儿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2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因素、分娩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法将120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按孕周分为两组,28周~34+6组及35周~36+6周组。统计胎膜早破相关因素,统计对比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不同孕周产妇情况、不同孕周新生儿围生期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生殖道感染是引起PPROM的主要原因;28周~34+6周组85例,自然分娩60例、臀位助产14例、剖宫产11例;而35周~36+6周组135例,自然分娩72例、臀位助产7例、剖宫产56例,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35周~36+6周PPROM患者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明显低于28周~34+6周PPROM患者(p〈0.05),产褥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尽量预防PPROM,对于已发生PPROM的患者,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出现PPROM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方式分娩.方法回顾分析62例PPROM的临床资料.结果 66.1%有易发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PPROM,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孕28~34+6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及死亡明显高于孕35~36+6周出生的新生儿.结论积极发现并处理高危因素,适当延长孕周,以减少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及死亡,根据胎儿情况来决定分娩方式,不应强调阴道分娩或过早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PPROM而早产的558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8—31+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高于非保胎组,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PPROM患者保胎治疗可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P〈0.05)。与非保胎组相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孕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早产胎膜早破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1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分娩结局等。结果生殖道感染为诱发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首要因素;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的PPROM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的患者(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为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28~33+6周的孕妇宜采用期待疗法,延长妊娠天数,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对分娩方式及早产儿的影响及合理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97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3^+6周,34~36^+6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死亡率越高;对于孕28~33^+6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林梅  林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08-308,314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94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PPROM的易发因素中,宫颈炎、阴道炎占35.11%,而流产引产史占23.40%。孕28-35周与孕35,37周问,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孕28~35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者(P〈0.01)。PPROM母亲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包括正确使用宫缩抑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流产、引产史55例,占53.9%;臀位20例,占19.6%;双胎13例,占12.7%;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例,生殖器感染7例,各占6.8%;疤痕子宫2例,占1.96%;糖尿病、前置胎盘、子宫肌瘤各1例,各占0.98%;原因不明者26例,占25.4%。孕28-33^+6周新生儿40例,窒息15例,占37.5%;孕34~36^+6周新生儿73例,窒息13例,占17.8%。孕28~33^+6新生儿死亡5例,占11.25%;孕34~36^+6周者无一例死亡。孕28~33^+6周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均高于孕34-36^+6周者。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造成诸多影响,特别是对母婴构成威胁,应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胎龄,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PPROM)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15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孕龄组28-32+6周、33-34+6周、35-36+6周3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位不正、多胎妊娠、早产流产史是PPROM的主要因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甄劲仪  陆耀宁 《广东医学》2003,24(3):283-28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新生儿近期结局。方法:对64例PPROM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9%的PPROM存在有易发因素。孕28-34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者(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0周前。结论:对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钱春枝 《安徽医学》2013,34(5):591-59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37例,28周≤孕周≤33+6周;B组36例,34周≤孕周〈37周,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8~33+6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石前 《医学综述》2011,17(19):3029-303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孕28~36+6周PPROM孕妇98例,选择同期足月胎膜早破(PROM)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相比,新生儿感染、窒息、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与PROM相比,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孕妇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采取期待疗法时,应用预防感染、促进胎肺成熟及抑制宫缩等方法,以达到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因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340例28-34^+6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本结果采用X^2分析法。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P〈0.05)。结论:对于pPROM的处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郭宇雯 《安徽医学》2007,28(3):207-20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发生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与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PPROM病例129例。结果69.77%的PPROM有感染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PPROM,发现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孕28~34+6周的PPROM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陆韵佳  周辉 《四川医学》2013,(11):1661-1663
目的 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36例PPROM(孕周28~33+6)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期待治疗时间〈72h(56例);B组:期待时间≥72h(80例).结果 两组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膜时孕周宫颈长度及扩张程度、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 破膜时孕周、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入院宫颈长度和扩张程度对期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发病率和手术产率.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定期检查和分娩的孕妇共106例,对孕妇进行每周NST和B超检查等联合检测分三组观察比较.第Ⅰ组:孕41周组(孕周41~41周+6 d),第Ⅱ组:足月妊娠组(孕周37~40周+6 d),第Ⅲ组:过期妊娠组(孕周≥42周).结果孕41周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手术产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妊娠组,与过期妊娠相似.结论妊娠41周后母婴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危因素,应用多种监护手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母儿异常给予相应处理,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未足月胎膜早破109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0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病孕龄分为3组:A组44例,发病孕龄28~33+6周;B组37例,发病孕龄34~35+6周;C组28例,发病孕龄36~36+6周.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于名谅 《中外医疗》2016,(21):51-5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9例PPROM孕妇进行分析,按孕周分为A组(28~31+6周)43例、B组(32~34+6周)59例、C组(35~36+6周)67例,分析原因、分娩方式和围产儿情况。结果 PPROM发生原因阴道炎(36.7%),人工流产史(11.2%),胎位异常(16.6%);3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11.9%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PPROM患者进行不同处理,尽可能延长孕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不同妊娠时期健康孕妇血清中CysC代谢变化,了解其血清水平与健康非孕人群参考范围的关系,探讨妊娠期参考范围。方法筛选正常妊娠者107例,检测血清CysC,分析孕周与血清CysC的相关性;进而按照孕周分组,比较妊娠各期及正常非孕女性血清CysC水平,统计分析其差异;并进一步做自身对照实验,观察妊娠期妇女CysC水平变化趋势。结果血清CysC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正常非孕女性组、孕〈20周和孕20~27+6周之间无差异(P〉0.05),孕28~35+6周、孕≥36周两组之间及与其余各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28周前,血清CysC水平仍在非孕人群参考范围内,孕28~35+6周、孕≥36周血清CysC超出参考范围的百分率分别为18.4%、80.0%。结论妊娠期血清CysC的代谢会受到影响,血清中CysC的水平在围生期明显增高,建立妊娠期CysC值参考范围必要且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