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测定对儿童哮喘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儿童50例(支气管哮喘组)及正常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儿童的FeNO及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FeNO与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无论在急性发作期或临床缓解期,其FeNO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而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FeNO值较临床缓解期也显著升高( 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指标较临床缓解期及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而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儿FEV1%恢复至正常水平,但FEF25%、FEF50%、FEF75%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其FeNO值与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间均无关( P>0.05)。结论 FeNO的测定能够准确反映气道炎症的发生,对于儿童哮喘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Clara细胞分泌蛋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红  谢庆玲  胡琼燕  杜华 《医学争鸣》2006,27(16):1466-1468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与肺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其中16例患儿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另设20例健康对照. 同步检测哮喘儿童肺功能.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分别为(5.49±2.52) μg/L, (9.25±3.38) μg/L]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12.31±3.90) μg/L,P<0.001],在急性发作期尤为明显.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缓解期CCSP浓度与FEV1, FEV1/FVC, FEF25, FEF50, FEF75, PEFR均呈正相关. 结论: CCSP具有抗哮喘气道炎症作用;CCSP对肺功能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完善哮喘的气道炎症理论.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1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CCSP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的肺活量(FEV1)及呼气中段流量(MME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显于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肺功能FEV1、FVC、MMEF值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哮喘病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肺通气功能以及通过强迫振荡技术测定气道阻力的变化水平。方法 使用德国Custo-vitm系统设备,测定8Hz振荡频率的气道阻力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以及排出50%肺活量后用力呼气流量(FEF50%)。然后分别对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病人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病人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也有改善(P<0.05)。32例临床缓解期气道阻力高于正常的哮喘患者,其缓解期肺通气指标较发作期有明显改善(P<0.01),气道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强迫振荡技术进行气道阻力测定,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肺功能检测,所测的气道阻力能更准确地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沈立新  赵福良  夏振炜 《西部医学》2017,29(9):1225-1228
【摘要】目的 监测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观察组患儿检查后接受6个月的观察并根据发作情况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患儿的大气道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不同呼吸量的瞬间流速(FEF)25、50及75。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FVC、PEF、FEV1及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显著降低(P<0.05);两组儿童的FVC、PEF、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受损,小气道功能监测对患儿发作风险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承华  徐月清  王秋鸽 《医学综述》2009,15(17):2690-269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协助哮喘诊断和评估控制程度。方法对30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FVC、FEV1/FVC、FVC%、FEV1%、PEF、PEF%、FEF25、FEF50、X5、RV、RV/TLC在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对诊断与控制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25水平(Interiekin-25I,L-25)变化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20例(A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20例(B组)及缓解期20例(C组)。分别抽取其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25水平,并测定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间血清IL-25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F为44.45,P〈0.01)。q检验结果:B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C组显著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功能指标与血清IL-25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清IL-25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性相关(r值分别为-0.736、-0.749,P值均〈0.01﹚,但其与FEF75和FEF50则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73、-0.011,P〉0.05)。结论:前炎性细胞因子IL-25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和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在哮喘缓解期,其作用在于参与气道炎症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涂林修  刘瑜 《浙江医学》2015,37(12):1070-1072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本地区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33 例哮喘儿童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3、6 个月及1 年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以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均下降,规范化治疗后3个月开始相关指标逐渐恢复,6个月后反映大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等)基本恢复。1年时反映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EF25~75 恢复。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实  王灵  吴少皎  曾霞 《海南医学》2011,22(10):14-15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迪尔肺功能测定系统分别对9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48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及临床分析。结果喘息性疾病患儿发作期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FEF50、均明显低于预计值,气道阻抗RINT值明显增高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喘息性疾病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和气流受限,肺功能减损程度与病情及病程一致。结论儿童肺功能检测客观而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动态观察可早期识别喘息性疾病并发现哮喘,有利于早期干预及时治疗,特别对年幼儿哮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白细胞介素(简称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患者作为哮喘缓解期组,选择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IL-17、hs-CRP水平,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hs-CRP水平,分析血清IL-17、hs-CRP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0);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1);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ACT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明显增高。哮喘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与肺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不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及其生理结局进行观察。方法80例老年不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LDA病程(中位数≥25年)及SDA(中位数〈25年)两个亚组,测定血清IgE水平、变应源皮试、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肺功能测验。结果LDA和SDA患者血清IgE水平相似;两亚组患者都存在有意义的气流限制。支气管哮喘病程和FVE1预计值(%)及V50预计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aw和支气管哮喘病程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FEV。预计值(%)LDA患者显著低于SDA(P〈0.01),PEER在LDA患者明显低于SDA(P〈0.01);无论是基础值或是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测验FEV1/FVC表明,LDA患者均低于SDA(P〈0.05或P〈0.01)。结论长期存在的支气管哮喘导致不可逆性肺功能减退,可能与持续的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前后小气道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临床上疑为哮喘的患者(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咳嗽,胸片正常,基础肺功能在正常范围)行BFF,BFF阳性者为哮喘组,BFF阴性者为对照组。于BFF前后进行肺容量、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检查,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1)激发前,哮喘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功能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RC%)、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和残气量/肺总量(RV/T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发后,哮喘组FEV1/FVC和FV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而FRC%(P〈0.05),RV%(P〈0.01)和RV/TLC(P〈0.01)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哮喘组激发前后FEV1/FVC和FVC%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TLC%,RV%和RV/TLC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激发前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E25%-75%)(P〈0.05)、在7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75%)(P〈0.01)、在50%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50%)(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激发后上述指标及在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2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哮喘组激发前后FEE25%-75%,V^·max75%,V^·max50%和Vmax25%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激发前后哮喘组和对照组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无显著差异。结论 轻度哮喘患者BFF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小气道功能较气道反应性正常患者降低;BFF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18例(A组)、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16例(B组)及缓解期16锄(C组)分别抽取其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并测定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间血清TNF-α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F为26.27,P〈0.001)。q检验结果:B组患者血清TNF吨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为6.378,3.654;P〈0.001),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q为5.875,P〈0.01)。肺功能指标与血清TNF-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呈负性相关(r值分别为-0.83,-0.69;均P〈0.05),但其与Vmax25出和Vmax50则无相关关系(,值分别为-0.27,-0.31;P〉0.05)。结论: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和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在哮喘缓解期,其作用在于参与气道炎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必可酮吸入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水秀  曾国武 《医学文选》2004,23(5):560-562
目的评价吸入必可酮气雾荆(BDP)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方法40例CVA患者予BDP吸入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气道阻力Raw和比气道传导率sGaw,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VA患者FVC、FEV1.0。PEF接近于正常人,而FEF25~75% FEF30%、FEF75%、sGaw明显低于正常(P<0.01),Raw高于正常(P<0.01)。治疗NFEF25~75%、FEF50%、FEF75%、sGaw显著增高(P<0.01),Raw明显降低(P<0.01)。结论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BDP吸入治疗疗效肯定,可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根据是否MP感染分为MPP组70例、非MPP组4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2例(对照组),年龄6~14岁。入院后采用意大利MIR spirolab Ⅲ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75),其中43例MPP组患儿、24例非MPP组患儿均于临床恢复期(病程第4周)复查肺功能。结果:MPP组急性期肺功能各项指标(FVC、FEV1%、FEV1/FVC、MMEF、FEF25、FEF50、FEF75)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急性期FVC、FEV1%、FEF50、FEF7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组MMEF、FEF50、FEF75 较非MPP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恢复期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恢复期肺功能FVC、FEV1%、FEV1/FVC较急性期均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EF、FEF50、FEF75略有升高,其中FEF50、FEF75仍低于6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AP急性期大小气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非MPP患儿于恢复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恢复正常,MPP患儿小气道受损更为明显,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道受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与缓解期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38例哮喘患者,分别在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与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以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P〈0.05或P〈0.01);健康对照组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残气量(RV)优于哮喘组临床缓解期(P〈0.01)。结论肺功能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哮喘的治疗效果,对于疾病的控制及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琪  钦光跃 《浙江医学》2010,32(3):365-366,45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确诊的142例OSAHS患者(OSAHS组)及5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肺通气功能[检测指标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最大肺活量(VCMAX)、补呼气量(ER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和75%用力呼气容积流量(FEF75)、50%用力呼气容积流量(FEF50)、25%用力呼气容积流量(FEF25)]测定及比较,并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体重指数(BMI)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ERV、VCMAX、FVC、FEV1、FEF50、MV、MVV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OSAHS组患者AHI与MV、ERV、VCMAX、FVC、MVV呈负相关(r=-0.321~-0.244,均P〈0.01);BMI与ERV、VCMAX、FVC、MVV、MV呈负相关(r==-0.375~-0205,P〈005或0.01)。与FEV1/FVC呈正相关(r=0.385,P〈001)。结论OSAHS患者存在肺功能损害,损害程度与BMI及AHI有关,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期组)及缓解期患者(缓解期组)、门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测定脂联素、测定残气量预计值百分比(RV%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三组脂联素、RV%pred、FEV1%pred、PaO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脂联素、FEV1%pred和PaO2水平均低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5),RV%pred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脂联素、FEV1%pred、Pa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RV%pre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组患者治疗后脂联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急性期较缓解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脂联素可能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与患者肺功能及PaO2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