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方法 1999-03/2001-03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畸形87例。79例以自发性颅内出血起病,4例为头痛,4例表现为癫痫。根据Spetzler-Martin计分标准,I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血管内栓塞剂为NBCA,栓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达到75%以上的闭塞率,占66%。AVM病灶闭塞在50%-75%22例,占25%,闭塞率小于50%8例,占9%。栓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82例,占94%,次全或大部切除5例,占6%。术后3例遗留偏瘫或失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结论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大型动静脉畸形,治愈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
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朝晖  支兴刚 《重庆医学》2005,34(11):1706-170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该患者经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较为罕见,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治疗上提倡一次手术同时切除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结扎后平阳霉素血管腔内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肢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肢体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均行血管造影,A组15例术中分离结扎病灶主要供血血管,用平阳霉素于结扎血管腔内注射后病灶切除,B组11例术中不结扎主要供血血管,观察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其中A组治愈占80.0%(B组63.6%),显效13.3%(B组18.2%),好转6.7%(B组18.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5,P<0.05).结论 选择性血管结扎后平阳霉素腔内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肢体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抢救方案和治疗效果.开颅行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15例,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6例,单纯脑室单侧或双侧引流术1例.结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治疗后恢复工作14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4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争取在清除血肿时一并切除畸形血管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31例脑出血患儿(≤16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儿中明确出血病因的共25例,其中为脑动静脉畸形所致的脑出血最多,16例,占本组病人52%,治疗上手术特别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并行动静脉畸形切除为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良好14例,轻残2例。结论儿童脑出血的病因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血肿清除及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17例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血管畸形17例,14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严重残废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均为0例。结论显微镜下外科治疗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2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8%(23/26)。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小肠动静脉畸形。结论 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病变小肠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自发性出血的原因并总结急诊处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科1994年以来收治60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自发性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处理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60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自发性出血的病人中愈合良好38例占63.3%,轻度残疾9例占15%,重度残疾7例占11.7%,死亡6例占10%。结论:脑动静脉畸形(AVM)自发性出血原因较多与其体积的大小,引流静脉的数目及状态有关,而与年龄,性别,部位,供血动脉数目等无关。急诊开颅手术能一次性清除血肿并切除病灶(畸形血管团)加强综合治疗是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特殊部位(AVM)不宜行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约占脑血管畸形的90%以上,临床上可引起出血、盗血和缺血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手术治疗仍是当前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最可靠的方法。我们于1991年1月~1995年9月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硬化剂注射、放射治疗、颌骨瘤腔骨蜡充填加骨腔刮治术和手术切除术中之一种或结合多种治疗措施治疗28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结果]治疗后3个月至5年随访,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9.3%和60.7%。[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动静脉畸形的辅助治疗,而放射治疗适用于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辅助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治愈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骨蜡骨腔充填加刮治术是治疗颌骨内动静脉畸形较简单、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对5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NBCA和ONYX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其中NBCA栓塞17例,ONYX栓塞32例,两种混合使用2例,同时评价DSA实时导引技术(重叠透视和路径图)在介入栓塞治疗不同阶段的选择和效果。结果: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帮助术者明确病变部位,减少运动伪影产生,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应用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可提供良好的实时脑血管影像,直观栓塞材料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在介入治疗颅内血管畸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7例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全组3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恢复工作21例,生活自理10例,需要他人照顾2例,死亡4例(死者均为术前脑疝时间较长患者).结论 选择适当的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脑AVM破裂出血的预后,血肿清除加AVM切除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行CTA检查发现有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00例中有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89例与介入治疗、手术对比。结果100例中CTA发现116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29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大脑前动脉9个、大脑中动脉35个、大脑后动脉3个、颈内动脉瘤16个、椎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2个,小脑前下动脉1个,基底动脉1个。2例AVM,4例动脉瘤合并AVM,2例AVM合并静脉瘤,诊断准确率达94.91%。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及AVM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一期吻合者55例(其中行无污染肠道减压41例),手术切除同时近端结肠预防性造瘘者21例,近端结肠临时性造瘘8例,永久性造瘘2例。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3.5%),发生术后并发症24例(27.9%),其中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9例,盆腔脓肿4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在做好术中肠道减压的前提下,首选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畸形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出血、有明确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学诊断的血管畸形患者共24例(动静脉畸形15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6例),7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为后颅窝血肿,结合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静脉畸形11例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血肿清除,2例行栓塞治疗,2例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畸形行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4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血肿清除+二期栓塞治疗,1例行硬脑膜瘘切除术。本组1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术前深昏迷,术后死亡;1例静脉畸形患者术前脑疝、术后生命体征不稳而自动出院;其余患者术后及随访(3~54个月)示好转或痊愈。结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是后颅窝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治疗趋势,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关毅  杨学旺  史勇涛 《当代医学》2011,17(36):126-127
目的探讨顽固性颞叶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特点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病灶与致痫灶定位,术中15例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5例行病灶切除+标准前颞叶切除。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年,Engel'sⅠ级21例(70%),Ⅱ级6例(20%),Ⅲ级2例(7%),Ⅳ级1例(3%)。结论采用联合术式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于2006年9月~2012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术中采用显微镜下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治疗的脑AVM患者并采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来探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与AV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AVM患者中完全切除病灶123例,未完全切除者3例,术后行伽刀辅助治疗。预后评价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123例,中度残疾者2例,严重残疾者1例。结论: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是一种改善AVM手术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199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策略及其预后。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者17例(68.0%),非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者4例(16%),顽固性头痛、头晕者4例(16%)。25例患者中有4例行多种治疗方案,累计治疗共30次。选择保守治疗者7例,其中有4例(57.1%)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出血或再出血;选择进行放射治疗者共7例,其中3例(42.9%)随访过程中出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选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者共5例,2例为完全栓塞,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另外3例部分栓塞;选择进行手术治疗者共11例,其中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8例,11例患者手术患者中死亡2例(18.2%),其余9例患者中,2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分别出现不全混合性失语和癫痫发作,7例择期手术患者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缺失,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老年患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多见于男性,有较高出血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老年脑动静脉畸形安全和有效的方法,高龄不是手术切除脑动脉畸形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DSA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73.08%、90.31%、100%1、0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66例(76.74%),全切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4.23%、62.56%、51.45%,部分切除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7.21%、21.58%、11.34%;86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34例(39.53%),恶性肿瘤52例(60.47%)。结论 B超和CT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效果与肿瘤能否全切直接相关,完全切除者术后的平均存活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