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凌  李似姣 《大家健康》2013,(16):81-8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血透室行HD治疗的MHD患者,其中死亡32例,选取同期患者65例患者为对照组。死亡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钠、感染进行比较。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首位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依次为感染、恶液质、自杀。高龄、贫血、高血压、感染是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改善和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高血压、感染,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以死亡患者(23例)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情况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结果(1)糖尿病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病因。(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尤其是有3种及3种以上合并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BUN和Scr、P^(3-)、Ca*P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TC、TG、透析3个月时BUN和S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透析龄、Hb、HCT、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66例,记录患者开始透析治疗时的一般资料及死亡前1年的透析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原发疾病中,糖尿病肾病28例(42.4%),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31.8%),高血压肾病7例(10.6%),其他10例(15.2%);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38例(57.57%),感染18例(27.3%),癌症7例(10.6%),其他3例(4.5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透始年龄、透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透前合并恶性肿瘤、透前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透始高龄(HR=1.042,95%CI:1.008~1.076,P=0.014)、透前合并恶性肿瘤(HR=2.709,95%CI:1.243~5.903,P=0.012)、高血磷(HR=2.598,95%CI:1.488~4.536,P=0.001)、血红蛋白降低(HR=0.982,95%CI:0.967~0.998,P=0.031)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1.429,95%CI:1.099~1.857,P=0.008)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透始高龄、透前合并恶性肿瘤、高血磷、血红蛋白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曾瑜 《广西医学》2008,30(10):1557-1558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后,维持性血液透析为其主要的方法之一.虽然目前透析技术不断改进,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其严重的并发症ⅱ仍危及患者的生存.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死亡患者80例的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革  吴丽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31-93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5月-2006年5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透析龄6个月-9年)的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动脉血压(BP)、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压积(Hc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比较。结果(1)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53.37%、26.67%和16.67%,(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压较高,Alb、Hct较低,而LVMI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3例MH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3例,死亡53例(20.95%),其中心血管事件24例(43.28%),脑血管意外12例(22.64%),严重感染10例(18.87%),消化道出血5例(9.43%),全身衰竭1例(1.89%)。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营养不良、贫血与MH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储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38-3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加强MH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综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75例临床资料。结果:因心脏原因死亡31例(41.3%),脑血管意外死亡23(30.7%),感染11例(14.6%),放弃治疗7例(0.09%)。结论:心力衰竭、脑出血和感染是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死亡与否将符合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为7.25%,死亡原因以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容量负荷和左心室肥厚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素清除指数(Kt/V)≥1.2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心脑血管病变、感染及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现就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讨论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死亡因素以及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几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跟踪,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原因。结果:对患者随访2 a之后,有96例患者存活,28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3例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占46.43%)、4例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14.29%)、8例患者死于重度感染(28.57%)、3例患者死于营养不良(占10.71%);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以高血压为主,其次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营养不良、高血钾症。结论:H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对患者进行早期充分透析,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N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NT-proBNP明显升高,eGFR降低。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患者NT-proBNP显著降低,同时左心室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1)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具有正相关性(r=0.852,P<0.001);(2)NT-proBNP水平与LVDd(r=0.343,P<0.01)、LVPWT(r=0.256,P<0.05)、LVDs(r=0.252,P<0.05)、LVMI(r=0.334,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354,P<0.01)呈负相关;(3)血浆NT-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671,P<0.01)。结论: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普遍升高,与左心室功能和容量负荷密切相关,规范的血液透析可降低NT-proBNP,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14.
邓德宏  王兰  张勇强 《西部医学》2013,25(7):1027-1028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CRF患者共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通过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后,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老年CRF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袁丽萍  杨铁城  伍强  陈秋莲 《吉林医学》2011,32(14):2744-2746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诊疗措施。方法:选取60名发生意识障碍的透析患者分析其病因和诊疗措施。结果:造成意识障碍的原因为低血压、失衡综合征、低血糖、尿毒症性脑病、脑血管病。根据以上病因提出诊疗对策。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99-102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cTnT、cTnI、hs-CRP、K+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6 MWT较对照组距离延长[(386.72±68.48)min vs.(339.59±69.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LVESD和LVEDD较对照组降低[(43.25±5.23)mm、(47.85±9.69)mm vs.(47.89±7.15)mm、(50.52±9.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8.99±4.16)%vs.(40.7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NT-proBNP、c TnT、cTnI、hs-CRP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与对照组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3):492-494,498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血PTH〉500ng/L的病例20例,作为高PTH组(第1组);血PTH〈150ng/L的病例20例,作为低PTH组(第2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死率、原发病、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病人中:(1)高龄患者低PT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患者。(2)低PTH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高PTH组。(3)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衰患者低PTH的发生率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者明显增高。(4)高PTH组患者血肌酐、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高于低胛H组,营养状况优于低PTH组。结论: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直接影响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透析治疗)和B组(n=30,透析治疗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与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后,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且B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B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杜小红  刘萍  方燕  张家庆 《安徽医学》2023,44(11):1338-1343
目的 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HFpEF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HFpEF组,同时选择同期无心衰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非HFpEF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心脏超声指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及透析前血压的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T-proBNP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预测效能。结果 对NT-proBNP经自然对数转换为Ln NT-proBNP后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HFpEF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史比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Ln NT-proBNP水平、左心房内径及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药物使用率低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Ln NT-proBNP与体质量增长率是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ARB药物是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总体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为0.776(95% CI:0.678~0.873),最佳截断值为2 326.5 pg/mL,灵敏度84.4%,特异度64.4%。NT-proBNP预测≤50岁、50~75岁及≥75岁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分别为0.817(95% CI:0.640~0.993)、0.825(95% CI:0.702~0.948)及0.795(95% CI:0.585~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 326.5 pg/mL、2 734.0 pg/mL及4 506.5 pg/mL,灵敏度分别为87.5%、69.2%及81.8%,特异度分别为66.7%、90.9%及75.0%。结论 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及使用ARB类药物可降低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风险,同时根据年龄分层的NT-proBNP水平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