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529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伴左心室肥厚的181例中63例(34.8%)合并复合性心律失常,而无左心室肥厚的348例中仅27例(7.76%)合并复杂性心律失常(P<0.01);在≥60岁患者中左心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心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提示高血压患者早期积极控制高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心室肥厚,进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它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总结了10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 1995年 2月~ 1999年 11月在我院住院的 10 6例高血压患者 ,男 6 1例、女 45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5 6 3± 12 7)岁 ,病程 1~ 2 6年 ,平均 (8 1± 3 5 )年 ,Ⅰ期 47例 ,Ⅱ期 5 1例 ,Ⅲ期 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并经系统性检查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束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76 例(伴LVH36 例,无LVH40 例)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 组室性早搏、室早的Low n 级别、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同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室早Low n 级别和Rcm 5+ Scm 1 之和呈正相关,和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之差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LVH 者易发生恶性心率失常,低心率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临床诊治高血压时应加强对心率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占室肥厚(LVH)和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56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苯那普利前和后6个月的心脏形态和心律失常变化。结果检测的27例LVH患者VA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H者(77.7%对34.5%),尤以复杂型VA多见(48.2%对10.4%)2治疗6个月后,IVS、LVPW、LA和LVMI显著消退,VA发生率亦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件LVH时VA和复杂型VA发生率显著增多;笨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LVH发生率显著增多;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的LVH有明显消遣作用,VA亦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室测定及心律监测。结果:左室肥厚组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分别为5116%,1558%,P<0001)。结论: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44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敏感性比心电图高。全部病例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医监测结果表明,超声心功图有左室肥厚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无左室肥厚者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76例(伴LVH36例,无LVH4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组室性早搏、室早的Lown级别、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平均心率均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同时还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室早Lown级别和Rcm5+Scm1之和呈正相关,和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之差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LVH者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报道动态心电图监测95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和64例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左室肥厚组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定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和非定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高的室上性早搏发生率和发生非室性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对此高危患者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敖雪  苏雨江 《海南医学》2014,(22):3296-3299
目的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49例[男77例,女72例;年龄(67.12±11.06)岁]。根据入选患者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组,其中LVMI〉125 g/m^2(男)和LVMI〉110 g/m^2(女)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小于此标准的视为高血压不合并LVH组(NLVH组)。再选择同期的80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研究对象的病史、检验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 (1)比较三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8.530,P=0.000);N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3.232,P=0.026);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NLVH组(t=6.784,P=0.000)。(2)血清Chemerin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827,P=0.000)。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5g/m^2,将2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78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24h平均脉压(PP)、白天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和非左心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年龄、SBP、PP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PP增大与高血压患者LVH密切相关,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吴迪春 《河北医学》2001,7(2):136-137
目的 :观察科素亚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科素亚 50~ 10 0mg ,每天l次 ,治疗 8周 ,记录科素亚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科素亚可使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素较治疗前减低 (P <0 .0 5)。结论 :科素亚能有效控制血压 ,并对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68例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P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及左室肥厚 (LVH)的相关性。 方法 以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 ,测定临床指标 ;经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 ,分为左室肥厚组 (LVH +) 72例 ,无左室肥厚组 (LVH - ) 6 4例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C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 结果  (1)EH组ACE基因I/D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2 )LVH -组与LVH +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LVH +组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LVH -组。 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EH发生无相关性。 (2 )ACE基因Ⅱ多态性与LVH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7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300 mg/d)及卡维地洛(20~40 mg/d),共24周,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78例患者经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后收缩压〔(130.40±13.31)vs(161.50±11.22)mm Hg,P〈0.01〕、舒张压〔(83.78±7.43)vs(100.10±5.52)mm Hg,P〈0.01)〕均显著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131.46±11.33)vs(155.58±14.26)g/m2〕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3例患者治疗早期出现轻微头晕乏力,1例伴恶心,均于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无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